第二百九十一章 發現(2 / 2)

非洲酋長 更俗 3312 字 2020-06-19

沒有二三十萬噸級的巨型礦砂船以及配套的深水港、連接礦區的鐵路線,每年想要將芒巴地區數百萬乃至上千萬噸規模的優質鐵礦石,以相對經濟的成本運入新海港,送入新海鋼鐵聯合公司的煉爐里,是不現實的。

而國內企業對西非後續的發展、政局走向,都還存在種種顧忌,這時候指望新海鋼鐵聯合公司拿出十數億乃至數十億美元的巨資,對阿克瓦礦區及港口落後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那也是不可能的。

步子要一步一步去走,飯要一口一口去吃。

卡特羅鋼鐵廠是曹沫引誘新海鋼鐵聯合公司介入西非鐵礦石資源大開發的第一步。

卡奈姆結束軍政府統治才五六年的時間,其國內還存在大量國有及州屬企業。

卡特羅鋼鐵廠便屬於奧約州政府的資產,目前發展中存在種種問題,效益很差,但卡奈姆以及整個西非地區對鋼鐵的需求日益旺盛,市場潛在的盈利空間相當可觀。

然而從科奈羅水泥廠這兩三年間的建設、發展,曹沫很清楚的知道卡特羅鋼鐵廠的問題要解決好,同樣是個大系統工程。

並不是誰將卡特羅鋼鐵廠承接過來,在鋼鐵廠更換一下管理層,就萬事大吉了。

即便卡特羅鋼鐵廠的盤子不大,但他目前沒有太多的精力跟資源傾斜過來。

他現在更希望促成新海鋼鐵聯合公司去接手卡特羅鋼鐵廠,他們則力所能及的提供支持。

也唯有這一步做成了,他們後續倘若還想參與西非鐵礦石資源的大開發,才算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合作者。

新鋼聯前身是新海鋼鐵集團,是創建於五十年代初的大型國企,九十年代末就已經發展成超大型工業集團。

在九十年代中前期,新鋼聯擴張速度極快,為解決新鋼聯日益龐大的債務問題,嘗試引進大量的民營資本,當時新海市政府就放棄掉控股權;而等到九十年代末新鋼聯整體上市,新鋼聯的國有股權又被引進的社會資本進一步稀釋。

目前新海市政府雖然還是新鋼聯的最大股東,但持有股份已不到20%,其他股權都分散在諸多民營及社會資本手里,新鋼聯更像是一家公眾企業,好在管理層比較穩定,治理企業的能力得到信任,近年的發展跟效益一直不錯。

東盛、泰華都是新鋼聯的股東,陸建成跟丁肇強都是董事會成員,只要是合理的事,他們都有建議權。

既然作為正式條件,向陸建超提出來,沈濟當然能猜測到曹沫最終的野心是什么,開玩笑的說道:「倘若哪天真能跟新鋼聯一起開發西非的鐵礦石,你天天掛嘴皮上吹噓的『西非礦王』,可以就名符其實了啊!」

「那就要你多出點力啦,」曹沫說道,「東盛要是想參與進來,幾內亞灣礦業的股權,我可以多讓點出去!」

無論是此時向卡特羅鋼鐵廠供應鐵礦石及煤炭,還是未來參與芒巴礦區的開發,曹沫都計劃以幾內亞灣礦業投資及貿易公司為主體。

目前幾內亞灣礦業投資及貿易公司的注冊資本很低,僅一百萬美元,加隆.坦格里安及其他殖民者後裔管理層持有15%的股份,勃拉姆持有10%的股份,曹沫與沈濟、阿巴查、奧喬桑等人聯合成立的天悅投資,持有75%的股份。

幾內亞灣礦業公司,前期僅一百萬美元的總注冊資本,是遠遠無法覆行跟芒巴礦區的煤鐵供貨協議,還是曹沫額外拿出三千多萬美元,以拆借的方式,解決幾內亞灣礦業公司的周轉資金不足問題。

他想要將這筆資金用到別處,幾內亞灣礦業公司就得引進新的戰略投資,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然而目前他們在國內接觸的圈子太狹窄,貿然

去接觸別的投資機構、投資人,也不可能獲得信任,曹沫只能讓沈濟繼續做他舅舅以及董成鵬的工作。

雖然東盛目前資金全面往地產項目傾斜,但只要新鋼聯能接手卡特羅鋼鐵廠,曹沫相信丁肇強、董成鵬不會介意對掌握卡特羅鋼鐵石供貨協議的幾內亞灣礦業進行注資參股的;甚至可以說,曹沫真想丁肇強在新鋼聯幫他們說上兩句話,幾內亞灣礦業就得向東盛打開投資窗口。

這兩方面其實是相互的。

「行,這事我先試著跟各方面勾搭起來。」沈濟應承下來,揮揮手就發動保時捷揚長而去……

…………

…………

回到東盛大廈,曹沫坐到宋雨晴的辦公室里,剛要將徐濱喊過來跟他說天悅貿易股權的事,卡布賈一通緊急電話打亂他的節奏。

「我們跟阿克瓦國家石油及礦業集團,簽好關於德雷克金礦的勘探合作協議,這幾天正帶著人進場展開勘探工作。下午時有個礦工找到我,聲稱他之前是礦場的工程師,手里有份材料要交給我們。我剛將這份材料掃描上傳到你的郵箱,你有沒有時間現在就看一下……」

曹沫打開手提電話,一邊看郵箱,一邊聽卡布賈簡明扼要的說清楚事情緣由。

事情並不復雜。

阿克瓦的德雷克地區,地底存有金礦,並非什么秘密,早在八十年末英國的斯特魯黃金勘探及開采公司,就跟阿克瓦當時的工業及礦產部合作,在德雷克地區開展黃金礦產勘探工作。

斯特魯黃金公司在德雷克地區打了不少勘探井,確認地底有砂金及少量的銅礦存在,但礦石岩層太深,金礦品位也不高,綜合開采成本太高,一直都沒有開展實際的開采工作。

賽維義當局通過政變上台後,將黃金、石油、煤鐵等礦產資源都征為國有,驅逐外國公司,斯特魯黃金公司也是沒有什么留戀,就放棄掉對德雷克金礦的勘探開采權,退出阿克瓦。

阿克瓦國家礦業集團曾試圖開發德古克金礦,但最終因為成本太高、技術及資本實力有限而放棄。

這是阿克瓦公開的秘密。

曹沫之所以一開始就將主要目標放在德雷克金礦上,主要也是德雷克地區開采地底深層砂金的成本高昂,以當前的國際價格核算,差不多需要將綜合開采率提高到90%以上,才能保證有一定的利潤——也是因此將絕大部分有實力的競爭力排除在外,他們才能順順利利的跟阿克瓦當局簽下合作勘探協議,當中沒有橫生枝節。

而卡布賈在阿克瓦傳過來的這份材料,則指出斯特魯黃金公司當初在德雷克的黃金勘探發現價值不高,主要是早期的勘探放在當初普遍認為更容易成礦的褶皺丘嶺地帶。而斯特魯的技術人員之後研究發現,德雷克地區的平原地區乃是一條早就改道的古河流沉積所形成,其地底的斑岩層也非常容易成礦。

在賽維義發動政變之前,斯特魯黃金公司遵循新的思路,在德雷克平原地區新打下兩孔勘探井,最終在地底一百米的岩層深處,發現有高品位銅金礦形成的可能。

然而賽維義當局隨後發動政變,阿克瓦政局混亂一片,最新的勘探發現都沒有機會公開,斯特魯黃金公司就被驅逐出阿克瓦,因此最後兩孔勘探井的采樣記錄都變成塵封的秘密。

「富礦帶厚二十米,銅品位4.69%,金品位4.52克每噸;非富礦區的銅品位平均達到1.5%,金1.7克每噸……」

材料里有記錄當時兩口勘探井采集到的礦石樣品數據。

也許兩口勘探井所能確認的信息還是太少了,當時勘探深度也極為有限,兩口勘探井都不到兩百米深,無法確認地底銅金礦儲量規模到底有多大。

不過,此時找到卡布賈的礦工阿穆都迪,作為英國殖民者後裔,早年曾是斯特魯黃金公司的高級地質工程師,曾親自主持這兩口勘探井的作業。

在賽維義當局發動政變,斯特魯黃金公司撤出阿克瓦,阿穆都迪卻被拋棄下來,沒能移民英國避難,在佩美坐了幾年牢,就回到德雷克當了一名礦區工人謀生,但他並沒有放棄對德古克銅金礦以及德古克整個地區的地質研究。

阿穆都迪研究認為德雷克西南地底的整個斑岩層都已經成礦——這跟斯特魯黃金公司撤出阿克瓦時的研究還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當時還傾向認為德雷克斑岩層僅接觸區小范圍成礦,這對德雷克地底銅金礦儲量的判斷,將導致十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偏差。

「這么說,德雷古地底極可能存在一個超級銅金礦?」宋雨晴有些微的近視,湊過來看電腦屏幕打開的郵件,太過震驚,豐挺的胸膊親昵的壓到曹沫的肩膀上都沒有有意的讓開。

科奈羅水泥廠、菲利希安采金公司跟國內的合作,包括技術引進、設備采購以及人員培訓及聘用,都是宋雨晴在負責,她心里很清楚這份塵封起來的材料以及阿穆都迪後續的研究意味著什么。

曹沫當然也很清楚,要是阿穆都迪後續近十年的研究方向沒錯,德雷克銅金礦的意義是儲量可以極其豐富的銅礦石,而黃金則是伴生品。

曹沫還以為自己已經夠鎮定若素了,這一刻還禁不住想直接購買機票,飛回阿克瓦,跟阿穆都迪親自面談一下。

當然了,他知道匆忙趕回阿克瓦的意義並不大。

阿穆都迪的研究僅僅是理論性,他在過去幾年時間,並沒有條件對他的理論研究進行勘探驗證,卡布賈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已經進場的勘探工作方向,第一是找到斯特魯黃金公司當年開挖的舊井,對舊有材料進行核實驗證,之後再在阿穆都迪的理論研究基礎上,確認德雷克斑岩層的范圍,選占開掘新的勘探井進行采樣。

為確保德雷克的勘探工作能盡快出成果,曹沫讓卡布賈將奧古塔、伊波古兩個礦區的勘探隊伍及設備都借調到德雷克,並另外調撥一千萬美元給卡布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