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濱海商貿公司(2 / 2)

「濱海商貿作為北港口最大的合作方,每年光是單純的貨物進出口量就在三個億左右,雖然只是中間商,但是光是百分之十的手續費,一年純利潤就在三千萬,我們這次策劃出資一個億來收購濱海商貿,正常運作的話,三年就能回本,是筆很劃算的買賣。」陳晴解釋道。

「這么賺錢的公司,怎么會突然想著轉手呢」陸凡看著濱海商貿發來的財務賬單,每年都是暴增的純利潤,沒有出現過一年虧損,而且沒有成本,只是利用他們在北港的資源聯系國內外的公司將貨物進出口,這簡直就是個無根的搖錢樹,付家怎么會嫌錢多,忽然轉手不要了呢

「是這樣的,據濱海商貿的負責人說,隨著這些年海運的擴展,越來越多專業的航海貨運公司出現,這些公司跟港口的聯系比他們更緊密,有自己的海輪和航線,做事更專業,所以越來越多的貨商都開始找這種專業公司合作,他們的客源越來越少,想趁著行業冷冬之前,提前轉手,避免出現財政負字。」陳晴說道。

陸凡點頭,相對於專業的海運貨輪公司,濱海商貿這種只是個賺取差價的中間商,以前渠道堵塞,消息不透明,需要他們這樣的公司來從中連接兩家跨洋交易的集團,但是隨著現在的開放制度,政策愈發寬松,信息越來越透明化,大家都能繞開他們直接找到貨運港口和貨輪無縫對接,這種中間商,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還要接手呢你自己說的,濱海商貿,已經快沒有生存空間了。」陸凡放下文件問道。

陳晴笑著解釋:「分管這個項目的劉總是這樣考慮的,雖然現在的市場不再利於濱海商貿的生存,但是我們華融作為南都最大的地產開發商,每年所消耗的建材量是個天文數字,旗下坐擁上百家建材工廠,但是隨著這幾年地產行情的退減,開工的工地數量逐漸減少,我們的許多建材廠都面臨著停工倒閉的風險,上萬員工會下崗失業,我們必須想辦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這回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