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節(1 / 2)

陳道子輕抿一口後,放下茶杯,嘆息了一聲。

「嗯,三年了,足夠了!」

許平臉色一沉,冷笑著說:「師兄,我知道有的想法瞞不過你。從三年前我登基的那一刻起,早就做好全盤的打算。」

「高麗一再哀求也在我的預料之中,我給他們三年的時間,並不是所謂的仁慈,而是為了給大明充足的時間准備,既然要打,我就一定要贏!」

「確實,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陳道子嘆息道,看了看許平後,輕聲感慨道:「師弟,你變了,變得愈來愈像個九五之尊。」

「或許吧!」

許平握緊手掌,看了看自己的拳頭後,很是冷漠地說:「很多人以為帝王之命高高在上,手握乾坤,主宰一切,一聲令下,千萬人頭落地,君臨天下是何等威風!」

「但是當了皇帝以後,我才明白壓力有多么巨大,我不僅要考慮朝堂上的勢力平衡,預防自己子嗣未來可能出現的紛爭,甚至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會背負罵名!或許有的人覺得這樣是冷漠無情,但我必須對我的百姓負責,如果他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還要我這皇帝干什么?」

「師弟,無毒不丈夫!」

陳道子笑了笑,有些尷尬也有些無奈地說:「這就是帝王之命呀!或許有的事你也不情願,多少陰謀詭計,總是出於無奈,不過有你這樣的帝王,大明的強盛也是意料中的事,這也算是百姓之福了。」

「或許吧!」

許平握緊手掌,滿面自信地笑道:「我現在只想讓大明千秋萬代,或許有點痴人說夢,不過我父親、我爺爺,應該都曾經有過這種心情,我繼承的不過是他們的意志!我這人天生還是比較懶的,所以我希望用充分的准備,換得一勞永逸的結果。」

「師弟,祝你旗開得勝!」

陳道子呵呵一樂,從許平的臉上,看出這個師弟過去曾經純真的一面,心里一喜,許平並沒有因為戰爭而變得暴戾,他由衷為這個小師弟高興。

「借你吉言了!」

許平以茶代酒,敬了他一杯。

正事敷衍幾句之後,自然便是談天說地。連童憐都尊敬陳道子的博學,和他交流總是會讓自己身心開朗,有時候在京城里待久了,那些陰謀詭計真的會把人逼瘋。

尤其是那么多事都得藏在心里,如果沒有一個可傾訴的人,許平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也變成一個變態,變成一個暴躁的暴君。

三年時間,不只准備針對高麗的國戰,對於契丹現在的形勢,也背地里做好安排,不管是糧草還是兵馬,都已經儲備得足夠與兩國直接開戰。

說到底還是他太謹慎了,沒有那個決心,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先和高麗開打,等打完以後,再好好收拾契丹的殘局。

雖然兩位王子現在都是傷痕縈系,不過他們一旦聯手的話,卻也不好對付,許平要做的只是為他們找一個平衡點,讓他們在爭斗之中損耗彼此實力,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冉去把他們宰了。

東瀛三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天長日久的戰爭,早把那一片本就貧瘠的土地,變得毫無生機。

現在沿海一帶的海軍正在加緊訓練之中,雖說天工部和工學院,早早就開始對渡海的戰船進行研究,但目前的軍隊規模,還無法達到真正橫行那片海島的地步,所以許平就暫時壓下這個想法,在後面煽風點火,讓他們的爭斗更加猛烈。

大明的戰爭恐怕十年內不會停息,所以許平對於所有細節都掌握得很仔細,在招兵、糧草的環節上,都有監視的眼線,對一些禁軍的挑選更是嚴格把關。

所以盡管庄定宏是名門之後,但在這個節骨眼上,許平也不能放過他,為了自己的全盤大計,親自帶著心腹將他收拾掉。

辭別山門,暗地里開始巡查各地糧草的准備狀況,現在朝政上的事有內政閣打理,勢力互相牽制,大大激發這群老狐狸的潛能,數十人的決策,就能運轉起整個大明如此龐大的帝國!

有時候連許平都在想,這幫老家伙過去都一副大智若愚的樣子,現在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才露出狡猾的一面,一個個精得跟鬼,勤奮得就像個孝順的兒子,不知道老爹九泉下有知的話,會不會氣得吐血?

全國的官道在大肆修繕過後寬敞許多,在許平大筆資金的投入下,基本上已經具備人行道和馬道的分別,靠兩邊都是行人道,路中央是飛奔的馬匹和一輛輛行色匆匆的馬車。

將功能區別開之後,官道的便捷性也發揮到極致,更避免許多馬匹撞人的悲劇發生,良好的政策立刻得到全國上下模仿,在不知不覺間,左來右去的規矩,慢慢在人們的生活中變成一個習慣。

各地的糧草運行都特別有序,征兵和禁軍的招募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御用拱衛司的介入下,大批舞弊貪腐的官員都被先斬後奏,這樣冷酷的威懾,自然讓不少人收起貪欲。

畢竟御用拱衛司是直屬皇權,斬了幾個萬人將軍,連兵部都不敢放半個屁,在這當口,誰都知道保命為上,傻子才會為了幾個小錢而送命。

接近京城的楊山鎮,雖說不是兵家重地,但卻是來往人群休息的一個重要驛站。

不僅糧草的運輸會在這里停歇調整,就連一些地方軍營被招往禁軍的兵將,也都把這里當成重要的落腳點。

小鎮上的人口不太多,但由於大量外來客商駐足,卻也是熱鬧非分,只是這樣的地方通常都龍蛇混雜,治安的問題一直是個嚴峻的考驗。

楊山鎮的主道上,隨處可見帶著大批家丁和打手的商人,在勤奮地運送著貨物,也可以看見各地駐軍兵馬行色匆匆地路過,不大的小鎮上倒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街道兩邊,林立著商店和各色各樣的客棧,商販們的吆喝聲,聲聲入耳,顯得非常有精神,各式各樣的餐館和小吃,在街道的兩邊顯得井然有序,並不如自己想像中混亂。

「真繁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