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宣雲的婚事(1 / 2)

名門閨殺 面北眉南 1621 字 2020-06-20

盡管現而今已經很少有人提及成國公,三娘卻是知道的。

第一代成國公與與三娘曾祖母的父親安國公都是當今皇上的爺爺光宗皇帝那一朝的名臣。成國公為文臣助光宗皇帝處理內政,安國公為武將常年駐守邊關。光宗皇帝臨終之時曾經感嘆,他在位二十載,國泰民安,實不是他這個當皇帝的人的功勞,而是因為他有兩個文武能臣。

光宗皇帝薨逝之後,成國公與安國公繼續輔佐建武帝。建武帝登基之初,君臣和睦,在當時還被傳為一段佳話。原本朝中傳聞,太後有意為建武帝娶成國公或者安國公家的嫡孫女為後。只是安國公家的嫡孫女們皆已出嫁,成國公家僅有一位嫡孫女尚還待字閨中,不過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成國公的孫女卻是先一步嫁給了建武帝的庶長兄庄親王為妃。

最後太後為建武帝迎了成國公族弟的女兒,一位並不在朝為官的名士之獨女為正宮皇後,也就是當今太後。

不想三年之後,當時聖眷正濃的成國公卻是以自己年老體弱為命,請求告老還鄉。建武帝再三挽留,無奈成國公卻是去意已決。最後建武帝只有准了成國公帶領一家老小回了祖籍安陽。

成國公這一歸隱就是兩朝,成國公一族甚至再也沒有子弟在朝為官,名士倒是出了不少。像是現在最為有名的畫聖姚充姚聖手就是成國公的族人。

成國公走了,成國公依舊帶著一家老小保家衛國。只可惜,建武二十二年。卻因一個莫須有的勾結外邦之罪被建武帝抄家滅族。

當初三娘是在探聽曾祖母陸氏的背景的時候順便知曉了成國公的事跡的。無論是哪個時空哪個朝代,歷史總時不時地就上演這種極為相似的戲碼。

最後她不得不感嘆,對於政治的敏銳度,安國公這個武將出身的人還是比不得兩朝為相的成國公啊。看兩人的最終結局就知道了。

成國公的的爵位世襲罔替,當今這一任的成國公是老成國公的嫡長孫,也就是老王妃的嫡親弟弟。

成國公一家已經在祖籍安陽住了幾十年。京中許多人差不多已經忘記了曾經那位兩朝皇帝面前的肱骨重臣,就連建武帝自己也差不多忘記了自己的皇後的娘家並非是默默無聞的。可是成國公還真就做到了,讓自己變成了一個隱形人,就算是之後現任順德帝登基,國主年幼尚須扶持的時候,成國公府也沒有人再出來指點江山,匡扶社稷。

這一次。不知道為何太後會想到要讓自己娘家的女子嫁給禮親王世子。而太後口中這一位侄孫女,三娘更是從未在誰口中聽聞過。說是默默無聞也毫不為過。

還有就是……若是算起來這位成國公的嫡長孫女應該算是太後的侄孫女,兒禮親王世子卻是太後的侄兒,太後這一次不怕亂了輩分了?

「那這一次是誰做的媒人?」三娘笑著問道。

老王妃笑了:「說起這媒人……其實應該是先皇才對。」

「先皇?」三娘奇怪了,建武帝不是已經去世十幾年了?難不成他還托夢給了太後。或者在他在世的時候有過什么口頭婚約?可是,以前也沒有見誰說起啊。

其實三娘猜的已經八九不離十了。

老王妃道:「先皇在世的時候,曾經有一句酒後戲言。說是皇後(也就是當今太後)十分賢惠,所以要讓宣家下一輩的男兒娶成國公的曾孫女兒,只是現任成國公的嫡女與當今皇上在歲數上差了許多,所以之後皇上要大婚的時候便沒有人提及這個茬兒。不想前日禮親王進宮又與太後說起了禮親王世子的婚事,正好一位上了年紀的夫人也在場,還提起了先帝在世的時候的這一句戲言,且還說當初先皇提的是宣家下一輩的男兒。並未提及一定要是皇上,禮親王世子也是與皇上同輩分的宣家男兒。正好現任成國公的有一位嫡長孫女年方十四,還未定親。」

這位上了年紀的老夫人當時說那話,肯定是有拍太後馬匹的意思在的。不過禮親王妃聽了卻是眼睛一亮。

無論禮親王妃給世子說誰家的姑娘,世子總是有一堆的理由拒絕。現在若說這是先皇的意思的話,世子自然是什么話也不敢說的。況且成國公府的嫡女。即便是沒有見到人,禮親王妃也覺得是靠譜的,看看太後和庄親王妃就知道了,且她還從沒有聽人說成國公家的女兒有不好的。

當時禮親王妃就求了太後,說既然是先皇金口定下來的婚約,那就一定要履行才行。太後那時候心情也頗佳,加上她向來以夫為天,自然也是當場就應了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