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宮心計(1 / 2)

名門閨殺 面北眉南 4922 字 11个月前

據史書記載順德二十年是一個祥瑞之年。

這一年二月天空突現五星連珠之吉兆,四月山西一個農人在田間勞作之時發現一對赤雁,將之獻與朝廷。五月,寧貴妃產下五皇子。七月,黃河中游河段出現了一個形似大鳥的龐大石碑,有人說那是鳳凰石現世。

八月不少人開始上折子懇請皇帝立新後。

月華宮里,鶯歌將手中綉了一半的鞋面放下看了看窗外,抬頭對一旁侍立的宮女吩咐道:「快到用午膳的時候了,你帶人去芙蓉宮里接四皇子回來吧。」

宮女應聲去了。

自麗妃去世之後,麗妃所出的四皇子一直養在貞貴人膝下。皇宮中孩子不多,同一日出生的四皇子和福安公主玩的很好。太後念在四皇子年yòu喪母,不忍心總拘著他,因此對兩個孩子之間的親近也樂見其成。

四皇子便經常去麗妃的芙蓉宮里玩耍,偶爾福安公主也會來月華宮。

不多會兒,派去接四皇子的宮女回來了:「娘娘,寧貴妃娘娘留了四皇子在芙蓉宮里用膳。」

鶯歌聞言,微微皺眉,眼中帶了些不易察覺的憂慮。她不介意孩子之間互相親近,這也是太後和皇上所希望看到的。連太後也說,兩個小孩子在一起吃飯,飯也吃的香甜一些。

可是麗妃這個人……

「娘娘,奴婢吩咐傳膳吧?您現在是雙身子的人了,可是餓不得的。」

鶯歌聞言手不自覺的撫在了小腹上,她懷孕已經有兩個月,雖然還沒有顯腹,她已經能感覺到里面正孕育著一個與她血脈相連的生命。想到這里,她不由得將皺起的眉頭放平了,三娘曾說了懷孕之時的情緒會影響到腹中的胎兒。她也想生一個像小一那樣活潑可愛又貼心的健康孩子。

「娘娘,要不您去太後娘娘那里請旨宣庄親王妃進宮來。每次王妃和小世子來您都會高興好一陣子。」宮女笑著建議道。

鶯歌搖了搖頭:「她現在也懷著孩子呢,聽說這一胎比懷著小一的時候要折騰,總是吃完了就吐,就不要折騰了。」

宮女聞言似是想起了什么,抿嘴笑道:「奴婢聽說小世子上次跟著老王妃進宮的時候非要給太後娘娘捶腿,然後走的時候討要獎賞,要太後娘娘送他一框櫻桃。被太後和皇上取笑他嘴饞他也笑眯眯的不辯解。後來才曉得他是討回去給王妃的,只因為王妃前幾日念叨了一句想吃櫻桃了。太後知道了便交代內務府每隔一陣就送些時令水果去庄親王府。宮里的人都說小世子孝順呢。」

鶯歌也笑了:「小一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宮里的人沒有不喜歡他的。」

「是啊,才三歲的孩子就這么懂事。」宮女看著鶯歌笑道,「小世子喜歡與娘娘您親近,還說您會生個與他一樣的男孩呢。奴婢聽宮里的老摸摸說,孩子的話都是很准的。」

鶯歌聞言微微一笑,:「擺膳吧。」

四皇子下午回來的時候身上干干凈凈的,鶯歌卻是發現他身上的衣裳已經換了一件了,頭發也是重新梳理過的。便招手讓他過去,摸著他的頭道:「都與福安玩什么了?」

四皇子手忙腳亂的往炕上爬,被一旁的宮女攔住:「四殿下您仔細些,別撞著娘娘了。」

四皇子將宮女的手拍開。

鶯歌對宮女搖了搖頭:「沒關系。」伸手拉了四皇子上去。

四皇子這才高興地道:「鶯鶯,我們搬回宜春宮吧?」

鶯歌一愣,隨即笑著問:「為何要這么說?月華宮不好嗎?」

四皇子偏頭道:「可是我母妃在宜春宮啊,如果住在宜春宮母妃就能保佑我不被壞人害死了。」

宮女臉sè一白,看向鶯歌。

鶯歌又是一愣,然後輕輕撫摸著四皇子的額發溫和道:「殿下怎么會這么想?誰是壞人要害你?」

四皇子不滿意地耍賴:「不知道,我就是要搬,就是要搬,就是要搬……」

鶯歌輕嘆一聲,哄道:「搬宮殿是大事,需得太後娘娘和你父皇准許才行,不是想搬就能搬的。」

四皇子狐疑地看著鶯歌,有些不信任:「真是這樣?不是鶯鶯你害怕我母妃不敢回去住么?」

鶯歌聞言面sè也不由得變了變:「殿下,你……」

四皇子伸手捂住了自己地嘴,眼神閃爍道:「我什么也沒說。」說著就利落地滑下了炕,跑走了。

「娘娘——」宮女擔心地看著鶯歌。

鶯歌平穩住了呼吸,擺了擺手:「我沒事。去讓人看著殿下,別磕著碰著了。」

宮女退下之後,鶯歌閉了閉眼,再次睜開地時候眼中已經是一片寧靜。

晚上,皇上來了月華宮。

鶯歌與往常一樣陪著皇上用了晚膳,然後兩人一起喝茶說話。

「皇上今日用的比往日少了些,還在想著朝中的事情嗎?」鶯歌目帶關切地問道。

皇帝飲了一口茶:「無非是為了立後之事吵成一團罷了,吵得朕頭疼。」

鶯歌聞言搖頭微笑,卻是不對此發表看法。

皇帝倒是主動問道:「你說說看,這皇後之位誰坐合適?」

鶯歌聞言看了皇帝一眼,見他像是隨口這么一問,並沒有別的意思的樣子:「這些朝堂之事,臣妾一個婦人怎么會懂?皇上還真是問錯人了。」

「這是後宮之事,你也是宮妃。」

鶯歌笑著搖頭:「如果僅僅是後宮之事,朝中怎么會如皇上所言吵成一團?皇上你可別坑臣妾,臣妾偶爾也聰明著呢,才不肯上當。」一副有些自得的神態。

皇帝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鶯兒說的沒錯,朕確實不該小瞧了你。」

「皇上,今日四殿下說想要搬回宜春宮去住。」鶯歌等皇帝笑完了之後,似是隨口提到。

皇帝聞言微微挑眉:「月華宮不好么?這這里雖然沒有宜春宮大,卻也jīng致清凈,離著太後的慈安宮也近。」

鶯歌低頭笑道:「四殿下想必是想念麗妃娘娘了吧。」

皇帝失笑:「那時候他才多大?」說到這里,他不由得微頓,「聽說這幾****經常去芙蓉宮?」

鶯歌點頭:「四殿下喜歡與福安在一起玩耍,今日中午還是與福安一起用膳呢。」

皇帝沉吟道:「他也不小了,再過一年就該去御書房讀書了,總與女孩子玩在一起也不好。以後還是少去芙蓉宮吧。」

鶯歌忙低頭應了。

皇帝又道:「只是你現在也不宜太過cào勞,白日里不妨讓他去陪陪太後。太後年紀大了,喜歡熱鬧。」

「是,皇上,臣妾知道了。」

等皇帝離開後,鶯歌不由得有些若有所思。皇上對於寧貴妃地態度……好像有些奇怪。

只是這件事情過去沒有幾日,皇上就在早朝上表態,不打算再迎娶新皇後,而是決定立五皇子的生母寧貴妃為後。命欽天監和禮部商議出一個日子和儀程出來。

消息傳到後宮,芙蓉宮的宮門差點就要被道喜的妃嬪們踏破了。

「娘娘,您終於等到了。」等芙蓉宮里的到和道賀之人都離開之後,寧貴妃身邊的摸摸歡天喜地的道。

饒是寧貴妃平日里再沉穩,這個時候面上也不由得露出了歡喜之sè。為了這一****等了這么久,籌劃了這么多,甚至不惜借用麗妃的性命bī死了沈皇後。放眼這後宮還有誰比她有資格坐上這後宮女主人的位子?

「娘娘,月華宮那邊……是不是要收手?如今您就要被封為皇後,那貞貴人不過是個位卑命賤之人,即便是懷了身子也才兩個來月,是男是女都不知呢。若是她在這個時候出了什么事情,難免會不吉利。」

寧貴妃皺眉:「如若她僅僅是個位卑命賤的微不足道之人本宮也懶得對她動手,只是她手上有四皇子,又有了身孕,不僅太後喜歡她連皇上對她也與對別的宮妃不同一般。若非今日皇上已經表明了會立本宮為後,本宮最擔心的就是她來擋路了!」

「娘娘是不是多慮了?」摸摸疑惑地道,「即便她養育了四皇子,也不過是個丫鬟的出生,身份上差了別的宮妃不是一點半點兒的。。」

寧貴妃扶著嬤嬤的手走到炕上坐了,微微一笑:「出生?在別的地方出生或許會是一道邁不過的坎兒,可是到了這天底下最尊貴的地方,出生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事情了。你瞧瞧前朝的幾位皇後,往遠了說,本朝開國皇帝的閔皇後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村婦,太宗皇帝的高皇後也不過是出生小門小戶。到了肅宗皇帝,她的繼後楊氏竟然是民間找來的一個寡婦。據說靈宗皇帝年老之時想要立自己身邊的一個宮女為後,可惜還沒來得及下旨就駕崩了。所以說啊,皇上想要立誰為後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皇上還是決定立娘娘您為後啊。至於您說的皇上對貞貴人另眼相看,奴婢還真沒有瞧出來。奴婢瞧著最近侍駕最多的是趙貴人和柳美人,甚至同樣懷有身孕的周嬪娘娘無論是從身份還是收到的賞賜來看都比貞貴人受寵。」

寧貴妃輕嘆一聲,搖了搖頭:「這後宮里的事情,用眼睛看是看不出真相的。皇上對貞貴人是沒有過特殊優待,可是這難說不是令一種維護。你看看如今周嬪,劉貴仁,趙美人斗得你死我活,貞貴人卻從未被波及。她們怎么就忘了,皇上雖然在貞貴人那里過夜的次數不多,卻是每月都不會少了她的日子,且還都是挑在女子最合適受孕的那幾日!」

要說女人都有一種天生的直覺,寧貴妃就是直覺的察覺到貞貴人的威脅,因此對她的關注甚至比明面上最為受寵的那三位宮妃還要多。

嬤嬤仔細琢磨了一下寧貴妃的話,也驚訝了一番:「那……貞貴人那邊……」

寧貴妃支著額頭仔細想了想,最後還是搖頭道:「罷了,先不動手吧。你說的也對,萬一出了什么事情最後誤了封後大典,本宮就得不償失了。等本宮坐穩了皇後之位,這些人一個個的都不足為懼。」

「是啊娘娘,等您當了皇後,我們五殿下就是嫡皇子了。我朝可有立嫡不立長的傳統。到時候您有何必與那些靠著美sè侍人的女子們爭寵?」

寧妃淡淡一笑:「我不動手,可不代表貞貴人就能平平順順的。要知道先前那一位可是給她留了後手的。」

「娘娘說的是四皇子身邊的宮女和乳娘?」嬤嬤恍然大悟。

寧妃捂嘴笑得十分歡場:「要說先前那位麗妃,我倒是真心喜歡她。本宮能有今日她可是功不可沒!」

四皇子雖然是跟著貞貴人,可是他身邊的宮女和嬤嬤卻是四皇子的生母麗妃留下來的。一開始到也還相安無事,等貞貴人一懷孕那些原本在貞貴人面前唯唯諾諾的人便心思涌動了起來。

畢竟一開始皇子年yòu,她們必須依附貞貴人生存。可是等到貞貴人生了孩子,有了自己的皇子,那她們與四皇子的處境就要尷尬了。

四皇子還好說,畢竟還有皇上和太後護著。她們那些麗妃留下來的人就得要擔心貞貴人將她們除去了。

偏偏因為貞貴人不是四皇子的生母,不好在一開始就將她們換了讓人詬病,讓外頭的人懷疑她的動機。

她自然不會打四皇子的主意,畢竟有太後在一旁盯著,可是她若是想打四皇子身邊那些人的注意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不過是稍稍的幾句挑撥,她們就開始坐立難安上竄下跳起來了。

想到這里,寧妃愉悅的笑了。

可是她不知道,她笑不了太久了。

沒過多久,欽天監就挑選出來適宜舉行封後大典的日子了,雖然是繼後,皇上的旨意也稍顯得匆忙,封後大典還是定在了十一月。

這一日寧貴妃帶著福安公主和五皇子從慈安宮給太後請安,福安公主和五皇子都被留在了太後宮中,寧貴妃趕回了芙蓉宮處理一些宮務,中午吩咐御膳房做了一碗湯面,用完了之後打算小憩一會兒。

不想卻是突然發起了高熱。

皇上親自來看過一回,那時候寧妃正燒的迷迷糊糊,口里不停的說著「本宮」,「皇後」,「太子」……等等。

一旁的嬤嬤嚇得臉sè發白,生怕她說出什么不該說的來,皇上卻是半分未有察覺,只溫柔的幫寧貴妃理了理被子。

走的時候也只體貼的交代了一句:「愛妃病著,孩子就暫且留在太後那里照看。這里你們好好伺候吧。」

芙蓉宮的人都躬身應了。

皇帝起身,最後看了寧妃一眼,溫柔中透著一股冷漠,然後便頭也不回的走了。

從芙蓉宮出來之後,皇帝徑直去了貞貴人的月華宮。

「皇上,寧貴妃娘娘好些了么?」鶯歌忙迎上來問道。

順德帝點了點頭:「明日就好了。」

這話聽著有些奇怪,鶯歌卻沒有多想,只迎了他進去伺候他用飯。

到了第二日寧貴妃卻依舊沒有好,到了傍晚的時候突然呼吸急促,面部抽搐,最後竟是兩腿一蹬咽了氣。

芙蓉宮的人愣了許久才反應過來,寧貴妃身邊近身伺候嚇得癱倒在地,然後哭喊之聲震天響起。

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何昨日上午還好好的人,突然說死了就死了。

甚至連寧妃自己都不明白,為何明明後位在望,她就要登上那讓人艷羨的頂峰,卻是突然倒在了路上。可是她不明白也沒有辦法再問出口了。

寧妃的死太過於突然,宮里也引發了不少的風波。甚至有傳言說其實已故的麗妃是被寧貴妃所害,寧貴妃這次突然殞命是麗妃來索命了。

鶯歌知道寧貴妃死了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然後又忍不住心理有些發冷。她突然想到了昨日皇上來她這里的時候,與以往有些不同的模樣,心中一陣茫然。

最後宮里的謠言都被太後壓了下來,畢竟寧貴妃是不在了,可是她所出的福安公主和五皇子卻還要在宮中立足。

太醫院給出來的診斷結果是,寧貴妃心脈患有弱症,最近欣喜過度,導致心脈承受不住,最後突發心疾而亡。不管這個診斷結果合理不合理,宮里在太後的嚴令之下也沒有人敢明目張膽的議論寧貴妃之事。

最後皇上讓寧貴妃以皇貴妃之尊下葬,寧貴妃離著自己夢寐以求的後位永遠只差了那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