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500 字 2020-06-20

趙國之地形,可以三種地貌概括之,西邊四分是山巒,中間三分是丘陵,東邊三分是平原。<冰火#中文レsiluke&spades;思&hearts;路&clubs;客レ

國中諸縣皆在平原地帶。

荀貞這次行縣主要是以平原地帶為主,兼顧丘陵地帶,山巒地帶很少去。這卻是出於兩個原因。首先,主觀上,皇甫嵩的檄文沒有要求他主動出擊,只是要求他守好趙境,乃是以守為主,守,就得了解諸縣地況;其次,他眼下也沒有大規模主動出擊的能力,冬天快到了,客觀形勢也需要他做好守境的准備,所以他此次行縣是以了解、熟悉諸縣所在之平原地帶為主。

出了易陽縣城北門,諸人沿官道繼續前行。

路上流民仍很多。

流民里有鋌而走險、膽大妄為之徒,更多的是本分良民。就像易陽縣那些一輩子都沒出過本鄉的農人一樣,這些流民中的不少在此前也都是從未離過家、出過遠門的。農人戀土,要非實在活不下去了,他們是絕不會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土地,成為流民的。流離於外,缺衣少食,時時刻刻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這些原本是本分良民的流民走在路上,帶著畏縮和怯懦。

與他們的畏縮和怯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地百姓猜忌、乃至敵視的目光。

天下大亂,每個郡國都缺糧,郡中縣里組織不起像樣的賑濟,流民要想弄點口食就得靠他們自己。他們流離異鄉,出門時或許會隨身帶點干糧,可當吃完之後,口食從何而來?只能從路經的縣鄉得來。老實的或乞討、或在田野里找些野菜之類果腹,不老實的就會去搶、就會去偷,而當餓到極處,恐怕連那些老實的也會改了本xing,為一口飯而去偷、而去搶。

本地已經發生了多起這類的事情,本地的百姓又怎能不對這些流民投以猜忌和敵視?

荀攸騎馬從行在荀貞身側,嘆道:「易陽縣的長吏賑濟不力啊。」

邯鄲榮以為然,說道:「流民成群結隊,流盪縣鄉,便如過境之蝗。晝時尚好,待至夜來,其中必會有觸法犯禁之賊,不及早加以治理,遲早會生禍亂。……,荀君,要想後顧無憂地擊賊,必須得先把流民給整治了。」

「沿途所見,流民甚多,該如何整治?願聞公宰高見。」

&耕。榮愚以為,此雖好計,於當下卻是施之不得。」

「為何?」

「國中缺糧。」

說來說去,還是個糧食的問題。

自來趙國上任,擺在荀貞面前的問題有很多,如郡兵,如城防等等,可這些問題只要下些功夫就能解決,真正讓荀貞重視的問題只有一個,即糧食。

他心道:「我招兵要糧,於今觀之,趙國的流民是越來越多了,上次我去邯鄲上任,路過易陽時尚未見到這許多流民,安置這些流民也要糧食。……,糧食這個問題是該想辦法解決了。」

所有擺在荀貞面前的問題中,糧食這個問題最棘手,唯因其最棘手,故此最不能輕舉妄動。

他心中這樣想著,嘴上問邯鄲榮,說道:「誠然,國中缺糧,只憑郡縣倉儲確不夠賑濟流民。既如此,公宰以為,又該如何處理這些流民呢?」

「兩個字。」

「何兩字也?」

「募和逐。」

「募和逐?」

「募者,可招募流民中的青壯jing勇,充入郡兵。逐者,既然不夠糧食賑濟,便索xing將余下之流民盡數驅逐出境,也省得待君擊賊時,他們在後方擾亂。」

邯鄲榮剛健敢為,他既效忠了荀貞,就只考慮對荀貞有利的,對這些流民的死活毫不在意。

聽了他的建議,荀貞默然不語。

荀攸不贊同他的意見,說道:「孟子曰:『以鄰國為壑,……,仁人之所惡也』。公宰此策固然簡單方便,卻是以鄰為壑。」對荀貞說道,「攸竊以為,切不可驅逐流民出境,有兩不可。」

「何兩不可?」

荀攸右手挽韁,伸出左手,屈起大拇指,說道:「此為仁人之所惡,傳出去會有損相君與君的令名。」

「其二呢?」

荀攸又屈起食指,說道:「遍觀趙國四圍,亦無處可以驅逐流民。」他仔細說來,「先說北邊,趙郡北為常山郡,本州之州治高邑在常山郡,緊鄰趙郡,總不能把流民逐給州牧;再說東邊,東為巨鹿郡,巨鹿是張角起家之地,余黨猶存,如趕流民入巨鹿,恐會生亂;又再說南邊,南邊是魏郡,魏郡再南邊是司隸,若是趕流民入魏郡,等同是趕流民去京畿,更是萬不可。」

北邊是州治,西邊是巨鹿,南邊是京畿,這三面都不行。至若東邊,荀攸不必說,諸人也知亦是不可。東邊是太行山脈,黑山、西山諸山谷中的賊寇本就夠多了,再把流民趕過去,這是給賊寇們增添實力。

荀攸的這番分析合情合理。

荀貞點頭稱是。

邯鄲榮也贊同荀攸的分析。

他xing剛健,卻非剛愎,覺得荀攸說得對他就馬上改變自己的觀點,說道:「是我考慮不周。……,如此,如公達所言,這流民卻竟是驅逐不得了!驅逐不得,為防其生亂,就得賑濟。」他按劍昂首,催馬趕上荀貞,舊話重提,說道,「荀君,郡縣倉儲不足,榮願為君向地方借糧!」

荀貞笑道:「借糧之事早晚要倚重公宰,只是……,只是現下還不用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