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本以霸王道雜之(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121 字 2020-06-20

這是前漢宣帝教訓他那個「柔仁好儒」的太子的話,治國應該是儒家之王道與法家之霸道雜用之,不能全用儒家的仁,在這個亂世已經到來的時代做人、為吏也應該如此。「仁義」該當有,可該狠辣的時候也得狠辣。如果一味用仁義,那么就將重蹈宋襄公的覆轍,為後人笑。

荀貞在西鄉時就敢下辣手誅除第三氏,並在任潁川郡督郵時大舉逐、捕郡北的濁吏和不法的豪強,本身就是一個「霸王道雜之」的人,更重要的是,為避免在皇甫嵩調離冀州後陷入危險的境地,他已經起了要先滅掉楊家與王當之念,對邯鄲榮提的這個計策自然沒有shime抵觸。

邯鄲榮得了他的許可,遂暫離宴席,從家中養的死士賓客里選了幾個口才便利、善能言辭的,面授機宜,遣他們潛行出城,去挑動流民作亂。

原本荀貞以為,此事不會辦成得這么快,就算再快估計也得等個兩三天才能見到成效,只是沒有想到只一夜的功夫這件事就辦成了。

今早得到消息後,他立刻起床,離開陳芷的美人溫柔鄉,趕到前堂,邯鄲榮已在堂中等他。

邯鄲榮難掩喜色,見堂上只有他倆,沒有外人,說道:「昨天夜里才遣人出城,未料到今早楊家已滅!」

「公宰,你功德無量!」

「啊?中尉此話何意?」

「昨夜遣人出城,今早楊家已滅,這說明shime?」

「這說明……。」

「這說明縣外的流民早有作亂之意!你派人出縣是適逢其會,所以才能一夜之間就覆滅了楊家!要非你拋出楊家這個香噴噴的餌食,……,上萬流民啊!弄不好他們就要攻我邯鄲縣城了,至不濟也會搶掠四鄉,使鄉亭的百姓受害。」

邯鄲榮恍然大悟,這才想通了為何會能在一夜間就滅掉了楊家。

&在短短的時間里就說動數千流民,這只能說明早在這之前流民中就有人在組織准備作亂了。

荀貞跪坐到案後,鋪紙磨墨。

邯鄲榮問道:「中尉這是要做shime?」

「我要傳檄各縣,命各縣加強防備,以防各地的流民再生事作亂。」

寫完給各縣的檄文,命人快馬送去,荀貞又寫給郡兵、義從的軍令,同時令召許仲、江禽、劉鄧、陳到、辛璦等來,等他們來到,把軍令發下,令道:「昨夜流民作亂,攻滅了楊家,汝等可知?」

諸人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剛被荀貞派去的人叫起,回答不知道。

「現下你們都知道了。作亂的流民有數千,攻滅了楊家後四散逃去,連日大雪,道路難行,他們又帶著劫掠來的糧谷、財貨,諒來尚未逃遠,汝等馬上歸營,……,伯禽、阿鄧、叔至、元欽。」

江禽、劉鄧、陳到、劉鄧應道:「在。」

「你四人各帶兵馬,分向四個方向追擊,……。」

說到這里,荀貞停了一下。他是趙郡中尉,肩負趙郡治安之責,流民作亂,他不能置之不理,就算作亂的流民已散逃,他也得派兵追擊,可追上這些流民後怎么處置呢?雖說這些流民早就准備作亂了,實際上與他和邯鄲榮的「挑動」無關,可要不是缺衣少食,這些流民也不會走上作亂這條路,殺之不忍,而如不殺,郡縣沒有糧食賑濟,他們為求活早晚還會再度作亂。

劉鄧見荀貞停頓不言,等了片刻,問道:「中尉?」

「……,追上後,誅其首惡,至於脅從者……。」

荀貞說到這里又停了一下,這個時候劉備剛好登堂入內,他伏拜堂上,說道:「備以為,流民之所以作亂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數千作亂之流民豈能俱為不道之惡徒?深冬無衣糧,為了求活,大多數的流民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其行雖惡,其情可憐,脅從者不如宥之。」

邯鄲榮不以為然,說道:「宥之易,可郡縣沒有足夠的糧食賑濟,這次宥之,若是他們下次再因為『深冬無衣糧』而生亂又該怎么辦?」

事實上,對作亂的流民該怎么處置,昨晚邯鄲榮獻上了滅楊家之計後,荀貞就有考慮。

只不過,他到底沒有經過亂世,對流民作亂這種事兒沒有經驗,按照他本來的估計,邯鄲榮派出去的那幾個人能挑動起千許流民「作亂」或許就很了不起了,千許人不多,到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做做樣子,把他們放過就是了,可是沒有料到流民卻是早有作亂之意,竟有數千人參與其中。人數一多,而且是「流民早有作亂之意」,這件事的性質就變了,就不能不嚴肅處理了,要不然,就不說州牧皇甫嵩會斥責他,也不說郡縣里的吏員、縣人會有非議,只說這個口子一開,郡中其余各縣的流民也跟著起來作亂,西有王當等群盜,內有流民在生亂,郡中勢必將會大亂難制,到那個時候就不是他還能不能借袁紹、何顒之助憑軍功升遷美郡了,而是他趙郡中尉的位置還能不能坐的問題,甚至他會不會因此獲罪了。

邯鄲榮是中尉主簿,地位和劉備相當。劉備敬他在府中的時間比自己長,又敬他是趙郡名族的子弟,雅不願與他起爭執,可事關數千流民的生死,他卻不能不說話。他說道:「作亂的流民有數千之多,如不宥之,郡府缺糧,犴獄里也關不下這么多人,只能盡數將之處死。一次誅殺數千人,中尉,這或會有損中尉仁厚的清名啊。」

劉備所雲之「仁厚的清名」,荀貞在意,但相比數千條走投無路、因而作亂的流民的性命,在這一刻,「清名」似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他更在意的這幾千條性命。

回顧荀貞過去之經歷,誅滅第三氏、逐捕濁吏惡豪、擊黃巾、誅滅楊家等等,間接或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不少,可他對這些事問心無愧,而如果把這幾千個走投無路、因而作亂的流民全部殺了?他舉首望向堂外落雪,喃喃說道:「如若縱之,將為後患。如若殺之,何其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