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238 字 2020-06-20

「噢?……請他進來。」

州府的信使來入堂上,只見他鬢角散亂,塵土滿面,顯是連夜趕路,剛到柏人。他把王芬的檄令呈給荀貞。

荀貞展開觀瞧,笑意漸漸不見,臉色沉了下去。

荀攸問道:「怎么了?」

「褚飛燕圍攻常山郡治元氏,方伯令我等火速馳援。」

荀攸啞然。

褚飛燕才回常山沒有多少天就又搞出這么大的動靜,荀貞沉下心,仔細想來,卻也能理解他。

自從接替張牛角、成為了賊兵聯軍的第二任主帥之後,褚飛燕可以說是事事不順,先是不能為張牛角報仇,不得不撤圍癭陶、退入楊氏,接著,「在楊氏打一場勝仗」的盤算又落空,被荀貞逼回了常山,而在退回到常山郡後不久,前幾天荀貞接到了一份軍報,軍報上說賊渠帥楊鳳以「褚飛燕不能為張牛角報仇、接連喪地兵敗」為借口,拉攏了幾個賊渠帥,與褚飛燕分道揚鑣,回中山去了。事事不順,內部不穩,褚飛燕現在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而且這場勝利還不能是小勝,還必須是大勝。

只有大勝才能聚攏軍心,才能穩住士氣。

而如果想要一場大勝,擺在褚飛燕面前的選擇不多,只有兩個:打下高邑或者打下元氏。

高邑是州治,元氏是常山郡的郡治,只要把這兩個地方打下其一,就能重振聲勢。

相比而言之,打高邑的風險太大,高邑的駐兵比元氏多,並且離巨鹿、趙郡不遠,高邑是州治,刺史在焉,仗一開打,巨鹿的郭典和趙郡的荀貞必會前去馳援,這是褚飛燕不想看到的。

排除了高邑,就只有元氏了。

元氏駐兵少,離巨鹿、趙郡遠,且不是州治,只是常山一郡的郡治,打起來風險小得多,更有把握。

只是對他來說雖更有把握,對荀貞而言卻是為難了。

在筵席上,荀貞沒有多說此事,待筵席罷了,回到營中,他用冷水敷了敷面,祛除了酒意,與荀攸細議王芬的檄令。

「公達,對方伯的這道檄令你怎么看?」

「馳援元氏,有利有弊。」

「利為何?」

「賊兵內部分裂,褚飛燕的實力大為削弱,這是對我部有利的地方。」

「弊呢?」

「常山不同於巨鹿,常山大部都已陷入褚飛燕之手,我部如深入常山,恐會四面受敵。」

「也就是說,我部如果馳援元氏,勝負各占五成。」

「然也。」

如果是事關生死,別說五成的把握,便是一成的把握荀貞也要試上一試,可現在,莫說五成把握,就是十成把握他也不想入常山。

為何?

褚飛燕早晚會向漢室請降,有何必要去與褚飛燕硬拼?在之前的巨鹿一戰中,他就千方百計地在避免與褚飛燕正面交戰,好容易在沒有損失的情況下收復了巨鹿,賺得了軍功,再去常山與褚飛燕打硬仗?還是算了吧。王芬不心疼他的部曲,他心疼。

他心中想道:「褚飛燕圍攻元氏應是為了凝聚軍心、穩固他黑山主帥的位置,等他把自身在聯軍中的主帥地位穩固住之後,也許用不了太久他就會向朝廷請降了。……,只是,我雖然知道他將會請降,王芬卻不知道,而又不能將此事對王芬明言,卻是該如何是好?」

去常山,不願;王芬的軍令,不能違背。

又一個兩難之局。

荀貞心道:「總不能再用望氣卜筮之說糊弄王芬。」

他坦言對荀攸說道:「公達,五五之數太過危險,方伯此令,我不願從之,卿可有良謀?」

荀攸早料到荀貞不願馳援元氏了,老實說,他也不願,荀貞辛辛苦苦就拉出了這么五千步騎,有此五千步騎在,趙郡可保無恙,萬一折在常山,趙郡可也就難保了,他說道:「要想不從令,只能如上次一樣說服方伯改變主意。」

「該用何辭說服?」

「可用唇亡齒寒之辭說之。」

荀貞是當局者迷,被荀攸一語點破,撫額笑道:「是也!我卻怎么沒想到。」

所謂唇亡齒寒,不是說元氏與高邑唇亡齒寒,而是說趙郡與高邑唇亡齒寒。

高邑與元氏雖然同在常山郡,但高邑距元氏遠,離趙郡近,只要趙郡安然無恙,就算元氏丟了,高邑也不會有事,可如果趙郡被賊兵占據,高邑必失無疑。

荀貞當即親筆書寫回文,寫道:「褚燕賊眾,常山諸縣多淪陷其手,貞如往之,萬一失利,則趙將亂。趙與高邑唇亡齒寒,趙如有失,高邑必危,眼下之計,似當以保趙郡為重。」

書至高邑,王芬深以為然,回文荀貞,不再要求他馳援元氏,改而叮囑他務必要守好趙地。

……

五月初,荀貞率部回到邯鄲,劉衡、黃宗、戲志才、許仲、劉備、李博等人出迎。

在迎接的隊伍里,荀貞發現少了個人,沒見郎中令段聰。段聰喜談武事,往次荀貞凱旋,他必是會隨從劉衡出城相迎的。荀貞不好當眾問之,待回入府中,才從劉備處得知,段聰掛印辭官,回洛陽去了。

劉備不齒地說道:「段聰托言足疾、歸京就醫,究其根本,實是畏賊逃遁。」

段聰早有逃歸洛陽之念,掛印遁逃不足為奇。

荀貞與戲志才、許仲、劉備、李博等近一個月未見,正歡言談笑間,外邊來了一人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