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877 字 2020-06-20

五千字,求月票一二。

——

荀緄的回信剛到不久,荀貞還沒有派人去東郡和東郡太守細議換糧之事,卻怎么就有糧食從東郡運來了?卻原來,這批糧食不是換來的,而是荀貞掏錢買來的。

早前,荀貞叫尚正負責重修郡縣學校,重修學校是需要錢糧的,這一批糧食正是為此而買,——現在還沒到秋種之時,屯田所需的糧種可以等,但是學校的重建卻不能等,倒不只是因為荀貞對此很重視,主要是因為只有趁農事不忙,才能征調民夫搞學校建設。

萬沒想到,好容易把糧買來,結果剛到元城就被劫了!

東郡是一個地形狹長的郡,魏郡共有四個縣與之接壤,從西南到東北依次是:繁陽、陰安、元城、館陶。繁陽、陰安離東郡的郡治較近,元城、館陶則與東郡東北部的東武陽、陽平、發干、樂平等幾個縣比較近。這批被劫的糧食是從東武陽運到魏郡的,入魏郡之後,元城是第一站,換言之,這批糧食剛入魏郡的地界就被人給劫走了。

荀貞來到前院,登上大堂,詢問從元城來報訊之人:「何時被劫的?」

「昨天中午。」

元城距鄴縣一百四十里,昨天中午糧食被劫,這個報訊之人今天上午就趕到了鄴縣,一夜半天,趕了一百四十里,難怪看起來滿面塵土,疲憊不堪。

要說起來,這個報訊之人之所以這么不要命地趕路,一來固是因為郡糧被劫這件事太大了,二則卻也是被元城的守長催的,元城的守長本是郡吏,被荀貞擢任為此職,高高興興地走馬上任當縣長,卻沒想到剛上任沒多長時候就出了這種事,很是惶恐不安,生怕被荀貞免職是輕,害怕荀貞會嚴懲他是重,所以在這個報訊之人出發前再三交代他要快點把訊息送給荀貞。

荀貞停下話頭,吩咐堂外的典韋叫人取來溫水,給這個報訊之人洗臉,又叫送來溫湯飯食,叫他吃。這個報訊之人甚是感動,草草地洗了把臉,吃了點東西,精神一振。

荀貞接著問他:「在哪里被劫的?」

「元城縣邑東南,五鹿故城附近。」

「五鹿故城」,說的是春秋時五鹿城的遺跡,「齊桓公築五鹿,以衛諸侯」。荀貞這次行縣,行至元城時,還曾去五鹿故城吊過古,在這里和荀攸、徐福、許季談起過晉公子重耳的故事,重耳當年出亡,路經五鹿,在這里向「野人」乞過食。

「可知是何人劫的?」

「這股賊寇很狡猾,沒有留下什么有價值的線索,連同伙的屍體也全都帶走了。」

「一點線索也沒有?」

「案發後,鄙縣守長親去查勘,有兩個押糧的縣兵僥幸重傷未死,從他兩人口中得知:劫糧的賊寇人數眾多,約有百余人,皆蒙面,不能識其面目,然聞其口音,似有本地人在內。」

「有元城縣人在內?」

「可能是元城縣人,也可能是魏縣人,但總之不會出此兩縣范圍之內。」

俗話說,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元城、魏縣、鄴縣雖同屬魏郡,但如細分辨之,元城人、魏縣人的口音和鄴縣人的口音還是有差別的,就如潁陰和許縣,盡管這兩個縣離得很近,但荀貞和陳芷的口音卻並不完全相同。

荀貞點了點頭:「還有別的線索么?」

「這些賊寇行動敏捷,對地形很熟悉,從動手到撤走總共只用了半個時辰。」

這個時候,荀攸、王淙、審配等人陸續來到。

王淙插話說道:「對地形很熟悉?……,明公,能熟悉地形的只有本地人,其中必有當地人。」

荀貞頷首說道:「不錯。」接著問這個報訊之人,「還有么?」

「他們有大量的弓弩,不少人騎的有馬,一些人穿了皮甲,心狠手辣,不但押糧的縣兵被他們幾乎盡數殺死,而且當時在近處田中勞作的幾個農人也被他們殺了。」

荀攸蹙眉問道:「有多少弓?多少弩?多少馬?」

「弓約二十余,弩約十余,騎馬者近二十人,穿皮甲者約三十人。」

兩漢雖不禁兵器買賣,但弩、皮甲卻不好買到,且價格昂貴,冀州盡管產馬,但買馬及養馬之所費皆甚多,荀貞帳下現在也不過只有四百余騎兵,就算這近二十個騎馬的賊寇騎的不是戰馬,是普通的馬,可能夠擁有近二十匹馬的也絕非普通之人,加上弩、皮甲和本地口音,作案人的身份已經呼之欲出了。

荀攸說道:「其中必有元城或魏縣的豪猾強徒!」

這個報訊之人說道:「鄙縣守長也這么判斷的,此案應是元城或魏縣的豪猾勾結群盜作下的。」

劫糧的賊寇有百余人,這么多人,不太可能是全部出自某姓豪強,在於毒占據期間,元城、魏縣的豪強都被摧折得差不多了,單只一家一姓絕難湊出這么多行事狠辣之人。最大的可能是幾姓豪強聯合在一塊兒,又或者是勾結外邊的盜賊,而把這兩個可能性放到一處比較,後者的可能性又更大一點,因為劫郡糧是重罪,不會有太多豪強大姓敢干這種事的。

荀貞瞥了眼審配,嘆了口氣,說道:「我本欲禮重地方,欲以魏人治魏,故連月擢請郡名士、大儒出仕郡朝,以求地方清平,百姓安居,卻奈何竟有豪猾勾結群盜、劫郡府之糧!」

審配神色嚴峻,出席下拜,說道:「魏與元城被於毒占據,久受其害,賴明公之能,乃得光復,地方大姓不思回報,反劫郡糧,不可忍也!配雖不才,願為明公查案捕凶!」

審配是陰安人,陰安離元城直線距離只有八十里,離魏縣更近,只有六十里,審配對這兩個縣都很熟悉,熟知當地的士族、大姓,也熟知當地都有哪些橫行不法的輕俠、豪猾。

聽得他自告奮勇,願去查案,荀貞大喜,下到堂上,把他扶起,故作不舍地說道:「我行縣今歸,對郡中的情況剛略有了解,正要借君之助,行施政事,當此之時,君豈可離郡?況如君者,郡之名士也,才高望重,用君查案,豈不牛刀殺雞,大材小用?」

見荀貞如此地重視自己,審配十分感動,但他這個人的性子是越感動,越要肝腦塗地地為你辦事,堅持說道:「正是為了利於明公施政,這樣的豪猾之賊才需早除!」

荀貞說道:「既然君意堅決,也罷,那此案就由君偵辦。」問審配,「不知君欲如何偵辦此案?」

「光天化日之下道劫郡糧、殺傷數十縣卒,並殺傷無辜農人,此重案也。配以為,當速破之。」

魏郡、元城等縣剛光復不久,此案如不速破,也許會引起連鎖的不良反應。

荀貞以為然,說道:「君言甚是。」

「因此之故,配斗膽,求公一道『許配便宜行事』之檄。」

「君想如何便宜行事?」

「此案有元城、魏之豪猾參與,欲破此案,非由此入手不可,配憂恐此二縣之吏、卒會不服從配之調遣,故希望明公能書檄一道,令此二縣之吏、卒聽命於配。」

依漢之慣例,郡中的吏員多由本郡人擔任,縣之掾吏則多由本縣人擔任,審配此去元城,首先之要務就是調查元城、魏縣兩縣的豪強大姓,可以預料到,此二縣的豪強大姓家子弟必有不少在縣中為吏,他們可能會不配合審配,所以審配請求荀貞給他調令此二縣吏卒的權力。

荀貞說道:「此易耳。」

當即命主簿尚正寫了檄文一道,交給審配,又親寫了檄文一道,也交給審配。

他親寫的這道檄文是寫給守元城長的。

他前不久行縣時給各地的縣令長下過嚴令,命他們加緊清繳境內的群盜,並給他們限定了一個期限,凡是期限內不能完成任務的都要給以重處。守元城長不但沒有能把境內的群盜清繳干凈,還把郡糧給弄丟了,荀貞在檄文里對他嚴加訓斥,說:「本該嚴懲你,然念你初上任,姑且再給你一個機會,如能配合審掾把劫糧的寇賊抓住,則免你之過,如不能,兩罪並罰」。

魏縣的守令是陳褒,對荀貞的命令肯定服從。

有了這兩道檄文,魏、元城上至縣令長,下到吏卒都不敢違背審配之令了。

荀貞問審配:「還有別的需要么?」

「如能再得明公義從百人,以震懾不軌,自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