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欲得鐵馬先得人(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838 字 2020-06-20

「他在河內的名望如何?」

「雖因單貧之故,家聲不顯,然其本人在河內頗有名聲。」

荀貞心道:「按公達之所說,這常林似是個孝悌重義之人,在河內又頗有名聲,且其家貧……。」他斟酌片刻,又想道,「河內產鐵、產馬,我如能將此人延攬到我的帳下,或許會有助於我?」

這要換了旁人,在聽了常林的事跡後,可能最多會贊嘆兩句,但荀貞不然,他馬上就產生了招攬此人的念頭。之所以會有此念,不為別的原因,正是為了河內的鐵與馬。

河內產鐵、又產馬,荀貞很眼饞,可他在河內沒有熟人,他一個魏郡太守不好派人去河內買鐵、買馬,那么想要從河內弄些鐵與馬來,就得有河內人來幫助他。

從荀攸對常林的簡短描述中,荀貞覺得常林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原因有三:其一是常林在河內頗有名望,如果沒有名望,在地方上沒有影響,招攬來也無用;其二是常林孝悌重義,凡重義之人,只要你以真心待之,通常都能得到真心之回報;其三是常林家貧,常林既在河內頗有名望,又是個好學的儒生,而至今卻沒有入仕,也許就是因為「其家貧」、「家聲不顯」,像這樣的「寒士子弟」,要遠比那些名門貴族的子弟好招攬得多。

越想越覺得應該把常林招攬來,只是……。

荀貞以手指擊案,又想道:「李鵠案剛發不久,趙家會有何反擊尚且不知,若是趙然寫信求助於趙忠,而袁紹、皇甫公、六龍先生等人又不能救我的話,也許我在魏郡太守的位置上就待不久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便是把常林招攬來似也無用……。」

如果在魏郡待不久,那么荀貞接下來就要逃亡江湖,自也就沒工夫去弄河內的鐵與馬了。

荀貞又想道:「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趙忠奈何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罪,那這河內的鐵與馬就還是大有可為的。」

思之再三,最終決定:不能因為不可知的未來而放棄也許可以得到的利益。他最終決定,還是要試試看,看能不能把常林招攬來,反正對自己沒什么損失。

他因而開口說道:「公達,你是知道我的,我素來思賢若渴,今聞常林之其人其事,如此一個清正之人被空廢於鄉野之間,實在是太可惜了,河內既不能用他,你看我能否用他?」

荀攸楞了下,沒想到荀貞會忽出此言,但荀攸是什么人?聰慧之極。他很快就明白了荀貞的真實意圖,心道:「君侯此必是欲圖河內之良馬與精鐵。」明白了荀貞的意圖,嘴上不說破,笑道,「君侯雖思賢如渴,然常林非魏郡士人,君侯如想招之,怕是不易也。」

兩漢的慣例:本郡之長吏通常只會辟用本郡之士子出仕郡府,而本郡之士子也通常只會出仕於本郡。荀貞一個魏郡太守,如果他想用河內的士子,就算他願意,常林還不一定會願意。

荀貞也想到了這一點,他說道:「朝廷不以我卑鄙,賜我以潁陰之爵,前些時,我辟元直為庶子,而家丞一職至今空懸,我想辟請常林為我之丞,卿意如何?」

「……這倒是可行。」

「既如此,便煩請卿為我書寫辟除文書一道,明曰我便遣人赴溫縣,辟請常伯槐。」

寫道辟除文書是件很簡單的事,荀攸應道:「諾。」

話至此處,河內的風物、士人,荀貞都問過了,接下來可以談正事了。荀攸正想提及李鵠案一事,卻聞荀貞慢悠悠地問了一句:「常林是溫縣人,公達,我聽說溫縣還有一名士,名叫司馬防,中平元年,我從皇甫公討黃巾,在軍中嘗聞孟德說及:說孟德昔年之所以能以二十之齡出任洛陽北部尉,便是因受此人之推舉。……公達,你此去河內,可曾見過此人?」

「司馬氏世為二千石,司馬防之父曾為潁川太守,其祖曾為豫章太守,其曾祖在安帝時曾為征西將軍,其家乃是河內之名族。司馬防現仕宦在外,我此次去河內,未曾見到他本人,不過在修武張家見到過幾個他家的子弟。」

「我聞司馬防多子,可見到他的諸子了?」

「司馬防多子么?這我倒不知道。我沒見到他的諸子,只見到了他的兩個從子。」

「張太尉乃河內之望,今其不幸亡故,司馬防仕宦在外,沒有去,他的諸子竟也未去?」

荀攸不知道荀貞為何對司馬防和司馬防的兒子們這么感興趣,回答說道:「我聽司馬防的那兩個從子說,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朗,數年前,以十二之齡為童子郎,現也不在家中,其余下諸子如司馬懿等皆年尚童稚,故均未去修武。」

「噢!原來如此。」

荀貞心道:「原來司馬懿『年尚童稚』,……也是,他若不是年歲遠小於孟德、玄德、文台,到最後也不會輪到他竊取天下。」

荀攸見荀貞總算沒有話問了,輕輕咳嗽了下嗓子,乃把強自按在心頭多時的疑惑和擔憂道了出來,他出言問道:「攸在河內聞君侯捕郡丞李鵠下獄,歸入郡後,又聞李鵠病死獄中,……君侯,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