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058 字 2020-06-20

回信是曹操寫的。

在回信中,曹操先是大大地褒譽了荀貞一番,表達了對荀貞為忠義而無懼生死的勇氣的敬佩,接著略微敘說了一下洛陽士人對荀貞捕滅鄴趙的議論,凡是清正的士大夫、士子以及太學生,無不交口稱頌,荀貞雖然一次洛陽都沒去過,他現在在洛陽的名頭卻是一時無二。

再之後,曹操又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洛陽如今的政局。

自今年三月,因劉焉之奏請,朝廷復設州牧後,至今先後拜了三個州牧,一個是劉焉,拜為益州牧,一個是黃琬,拜為豫州牧,一個是劉虞,拜為幽州牧。

「牧」一職,由來已久,據說舜時置天下為十二州,就設立了州牧,又稱州伯。夏代時,分天下為九州,亦有州牧,如舜時。

入到前漢,本無此職,前漢惠帝三年,開始派遣御史監察三輔,後在各州俱設監察御史,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的監察御史,不復再設,然後於元封五年置部刺史,此即州刺史職位的設置之始。刺史不理軍政,專以刺舉、督察為責,行視州部,以「六條」問事。

武帝之後,成帝綏和八年,大司空何武與丞相翟方進共同上奏,認為「《春秋》之義,用貴臨賤,不以卑臨尊」,而現在刺史秩僅六百石,「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這是「輕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因之奏請天子,請求「罷刺史更置州牧,以應古制」,獲得了成帝的許可。

雖然說何武、翟方進的這個建議實際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稱改為州牧,秩俸提高到二千石,實際的職掌並無變化,但從中央集權的角度考慮,他兩人的這個提議卻是大錯特錯。刺史正因為有監二千石太守之權,權力太大,所以才不應該給它高秩,「以輕馭重,以卑臨尊」,此本是朝廷的平衡之術,刺史本就權重,再給它高秩,那么在地方上誰來制約刺史?

所以僅僅兩年後,哀帝建平二年,便因朱博的奏請,朝廷又把州牧改成了刺史,但沒過幾年,哀帝崩,平帝即位,王太後臨朝,王莽把持住了朝政,王莽好古,遂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

前漢時,刺史、州牧互改了好幾次,不過不管是州牧也好、刺史也罷,不同的只是秩俸,權力、職掌上並無什么明顯的不同。

光武中興,建立本朝。光武雄才大略,嫻明政事,自然不會干傻事,所以他廢止了州牧之制,改仿武帝,在除了司隸之外的十二個州重置州刺史,而於司隸則置司隸校尉。這次改動之後,刺史就沒再變過,直到今年三月,因了劉焉的奏請,朝廷乃又復置州牧。

看起來,朝廷此次改刺史為州牧是有「故事」可依,是在仿照前漢的故事,——漢室是很重視「故事」的,拿本朝來說,只要前漢或本朝之前有過類似的事,那么實行起來就是「有理可依」、「有據可依」,阻力就不會太大,但是,與前漢的幾次刺史改州牧不同的是,這一次刺史改州牧,州牧卻是有了在州中的軍政實權,州部就此從「監察區域」變成了「行政區域」。

州牧有了實權,上馬管軍,下馬理政,州部成了行政區域,各郡太守均得服聽命令,而且因為州牧秩高權重,出為州牧的只能是朝廷重臣,如今年出為州牧的三個人便全是本為九卿,劉焉、劉虞且是宗室,,那么可以想見,州牧到了州部後,威望必也高重,如此一來,若是短暫的實行或許還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和太壞的後果,可如果一旦長期實行,無異是埋下了地方割據的種子。

天子對此大概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今年任用的三個州牧里邊兩個都是宗室,黃琬雖非宗室,卻是公族子弟,素有忠名,只可惜,天子對此雖有警惕,卻也不過是空費心機罷了。孫堅、桓階倒也罷了,荀貞卻知,隨著時局的發展,州牧之勢終至不可制,朝廷變得形同虛設。

曹操沒有對朝廷此次的「州牧之設」發表意見,只是因為荀貞是豫州人的緣故,特地多說了幾句出為豫州牧的黃琬,緊接著,曹操便轉筆說到了洛陽近期的朝局。

他首先說到的蹇碩、何進、袁紹。

天子信用蹇碩,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然大將軍何進也在他的領屬以下,但何進畢竟位為大將軍,而且又有袁紹等人團聚在他左右,蹇碩猶畏忌之,擔憂他會對自己不利,於是與諸常侍共同建議天子遣何進西擊邊章、韓遂。

天子聽了他們的,賜何進兵車百乘,虎賁斧鉞,打算詔遣他帶兵出京。何進得人暗中送訊,知這是蹇碩和常侍的陰謀,遂奏請遣袁紹東擊徐州、兗州的叛亂,說等袁紹回來,他就出兵。

這件事剛發生不久,因此之故,袁紹剛離京都,現不在洛陽,也所以這封回信是由曹操寫的。

曹操在寫到這一段時,隱晦地寫出:蹇碩之所以勸說天子遣何進出京,而天子又之所以同意,並非只是因為何進、袁紹等與宦官存在矛盾,更深層的原因是牽涉到了立誰為皇太子之故。

何皇後所產的劉辯是嫡長子,該被立為皇太子,可天子不喜歡他,認為他輕佻無威,不可為人主,所以想立王貴人所產的劉協為皇太子,但皇後有寵,何進又握重權,故天子遲疑不決。

天子以蹇碩為元帥,何進雖貴為大將軍卻也歸蹇碩領屬,一方面固是因天子信賴蹇碩,另一方面卻也是因為天子不想立劉辯為皇太子,所以不願給何進太重的兵權,以免將來生變,而這次蹇碩等人一說,天子即同意遣何進出京,也是出於這個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