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為功狗(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644 字 2020-06-20

卻說荀貞為何要用姚昇、宣康等十三人,這十三個跟著來廣陵的「幕僚」來監管各縣農事,卻非是因為他不信任郡中的吏員、各縣的縣令長,而是因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討董」在即,換而言之,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在即,逐鹿天下之時,軍事將領是重要的,但民事官吏也是重要的,甚至從某個方面來說,民事方面的官吏比軍事方面的將校更加重要,前漢高祖分封功臣,蕭何居第一,緣何?沒有蕭何在漢中的送糧、送兵,前線就會缺糧、缺兵源,那么這個仗就會打不下去,所以說,民事方面的官吏不但在治世,在戰亂中也是極其重要的,而眼下來說,事實上,雖然荀貞他自己都不能確定地知道,他在將來之群雄逐鹿中能占多大的地盤、能否會能最終地勝出,但他既然已經知道天下將亂,而他也確實已經有意去逐鹿天下,那么這個民事這個方面的官吏他當然是要重點去培養的。

在趙國、魏郡時,荀貞就在這方面做過培養,現在來到了廣陵,雖然說「討董」在即,可只要能有一年、哪怕是半年的空閑時間,他依然是要在這方面爭分奪秒、加緊培養的。

而且他這個「爭分奪秒」,不但對長遠有利,對近時也是有利的,將來起兵討董,他也是需要有一個固定、穩定的軍糧來源地的,對廣陵這個農事生產,他就很需要抓在手中,所以這次他任命姚昇、宣康十三人去抓郡中、各縣的農事,是必須要去做的。

姚昇為,宣康為輔,次之又有十一人。

姚昇做過地方長吏,他任襄國令時,政績常為趙國第一,不但對農業,對人際交往他也是很精通的,現在讓他統籌協管一郡之農事,不在話下。

宣康為輔,對宣康,荀貞用他為「統調、協助郡縣農事」的副手,一個是因為信得過他,再一個也是為了繼續鍛煉他。

宣康在荀貞手底下,早年荀貞為潁川郡吏時,他就跟著荀貞巡游過潁川北部諸縣,荀貞是他的「上吏」,也等於說是他的「師長」,後來荀貞加入到皇甫嵩的軍中,又讓他參與過軍事,再後來,又讓他在魏郡當縣守長,可以這么說,宣康的才能可能只是中人只能,現在他年歲也不大,才二十幾歲,但在經歷過這么的鍛煉後,他的能力已遠出大多數的同齡人,差不多已經快能大用了,盡管還需要再繼續鍛煉,可做個姚昇的副手他也是綽綽有余,足能為也了。

廣陵共有十一個縣,姚昇、宣康是主、副總管,底下十一個縣,荀貞又分令由徐卓、許季、岑竦、欒固、霍衡、霍湛、時尚、宣咸、史諾、王承、李續十一人具體各個負責。

這十一人,加上姚昇、宣康,就是荀貞現下帳中他最信得過的、能用在具體處理郡縣事物的大部分文臣了。

這十三人中,有荀貞的鄉里舊人,如徐卓,也即徐福,如許季,許仲的同產弟,如時尚、宣咸、史諾、王承,這幾個人都是荀貞的同縣人,是荀貞在西鄉為吏時認識的,再如李續,這個人是李博的兒子,也是荀貞的同縣舊人,他在家鄉因俠義而殺了人,當時荀貞在魏郡為太守,他就去魏郡投荀貞了,一多半都是荀貞的潁川舊人。

此外,如欒固、霍衡、霍湛等人,則都是荀貞在魏郡相識的,是荀貞在魏郡時的舊吏,這三個人在荀貞誅滅鄴趙一事中都是少數不多堅定地站在荀貞這邊的郡縣吏,為荀貞立下了大功,都是荀貞信得過的人,而他們既然為荀貞立下過大功,後來又跟著荀貞一起亡命長沙,荀貞當然也就不能虧待他們,所以給他們委以此「重任」也是應該的。

荀貞現今麾下,不說武將,只說文臣、儒士,可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戲志才、荀攸、程嘉諸人,他們是荀貞在整體軍略、政事上的左膀右臂。

次之,便就是姚昇、宣康諸人了。

姚昇、宣康諸人可能在軍略、政事上沒有戲志才等人的傑出才能,可一個健康的、積極進取的政治集團,卻是不能只有最頂尖的謀略人才,而無具體去辦實務之人選的,姚、宣諸人雖可能只是中上、中人、甚至中下之才,可他們現在卻也是荀貞這個政治集團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說,他們是荀貞帳下文臣的中堅力量。

一個政治集團里邊,頂尖的人才是少數的,如戲志才、荀攸這樣的,萬中選一,以至十萬、百萬中選一,他們是極少數的,要想使得整個的政治集團保持正常地運轉,主要還是得依靠占著大多數比重的中堅力量,是有了他們的支撐,才有了上層的運籌帷幄、戰功顯赫。

甚至可以這么說,一個政治集團中可以沒有頂尖的人才,但卻絕不可以沒有這些中堅的力量。沒有頂尖的人才,最多是展不順利,但如果沒有這些中堅的力量,卻是絕對地連正常的運轉都保持不了,根本就無法展。

所以,姚昇、宣康、岑竦、欒固、時尚等等這些人,雖無戲志才、荀攸等人之智,卻也是極其重要的力量,荀貞對他們也是非常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