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995 字 2020-06-20

李傕無功而返,回到洛陽營中,進見董卓。

聽李傕轉述完荀貞、孫堅的答復,董卓哈哈大笑。

帳中諸人俱皆迷惘,不知董卓緣何發笑。

於是,有人問道:「相國寬容好意,不以荀、孫叛逆為罪,反恩待之,而荀、孫二賊卻竟拒之。荀、孫二賊如此不知好歹,實可恨也!相國卻緣何發笑?」

董卓顧盼眾人,摸著肚子,一副「對此結局早有預料」的樣子,說道:「我與荀貞、孫堅都認識很久了,擊黃巾時,我認識了荀貞,擊邊章、韓遂時,我認識了孫堅,對此二人之性,我熟之極矣!我早知他兩人都是戇憨之徒,所以也早就料到他兩人不會接受我的議和之請。」

剛才發問的那人聞得董卓此言,便又問道:「既然相國早料到他兩人不會接受相國的議和之請,那相國卻又為何遣李傕去找他倆議和?」

「荀、孫二賊自出潁川以來,屢戰多勝,故而我遣李傕前去與之議和,此是故示以弱也!」

帳中諸人頓皆恍然,齊聲說道:「此驕兵之計是也!相國神明,我等不及。」俱皆拜服。

楊定問道:「荀、孫二賊既已拒相國,想來很快就會兵向洛陽,不知相國欲以何策退敵?」

董卓胸有成竹地說道:「吾已有定策!汝等且先各退歸營准備,稍晚我即會有令傳下。」

帳中諸人應諾,分別起身,各出帳歸營。

凡是帶兵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不帶兵的文吏。

董卓又令別的文吏退下,只留下了賈詡、李儒兩人。

李儒以為董卓真的有了「定策」,傻乎乎地問道:「不知相國有何定策?儒願聞其詳。」

董卓見帳中沒了外人,起身繞帳踱步,繞著帳內轉了幾圈,嘆了口氣,說道:「我哪里有什么定策!」

李儒愕然,呆了一呆,問道:「相國既無定策,剛才為何?」

「太谷一失,洛陽洞開,由太谷至洛陽,途中再無阻礙,荀、孫連勝之兵,河內那邊又有袁紹窺視,我恐軍中士氣低落,故方才所言只是為穩軍心罷了。」

李儒這才明白董卓的心思。

在李儒和董卓對話之時,賈詡坐在一邊一直沒有吭聲。

董卓轉問賈詡,說道:「文和,你想是應早就看出我剛才是在虛張聲勢了吧?」

賈詡說道:「凡戰,氣沮則敗。相國適才以詐言穩住了軍心,如此急智,詡不能及也。」

董卓說道:「這個時候就不要說這些沒用的了!文和,你可有何計,能為我退敵?」

「相國剛才對諸將說:遣李傕去與荀、孫議和,是在『故示以弱』。我以為,相國此言甚是。」

「噢?」

「荀、孫連勝之軍,又得相國議和之請,想來現下的確也應已是兵士驕怠。戰之一事,氣沮固然會敗,驕兵也一樣會敗。因相國方才之急智詐言,我軍現已無氣沮之慮,而反過來,荀、孫卻已成驕兵。……相國,雖是太谷至洛陽中無阻礙,袁紹狼顧在側,然只要荀、孫敢來,勝他兩人或會不易,然也不難。」

董卓大喜,問道:「文和必已有妙計,我請聞之!」

「一過太谷,洛陽周邊再無險阻,多平原,無倚仗,以我之見,似不應選周邊平原為戰場。」

董卓疑惑地問道:「文和是要我守城么?」

「城亦不可守也。」

因為董卓的破壞,洛陽城被燒了個精光,城里也早就沒什么居民了,就不說補給的問題,就這么空盪盪的一個被燒過後的空城,肯定也是守不住的。

董卓問道:「文和,那你是何意?」

「洛陽周邊多平原,而近郊亦多苑林和陵墓,詡以為,相國可選這些地方為迎敵的戰場。」

洛陽是都城,周圍有很多皇家的苑林,還有很多自光武以來駕崩的諸帝的陵墓,這些地方有水、有林、有山,可以用為倚仗。

李儒說道:「苑林倒也罷了,以陵墓為戰場?這……。」

這些陵墓都是本朝以來過往諸帝的陵墓,有句話說「入土為安」,身為漢室的臣子,卻把諸位先帝的陵墓里選為戰場,這很是說不過去。

董卓此時卻哪里還顧得上這些?當即對賈詡大加贊賞,說道:「文和此計甚佳!好,我這就傳令軍中,命各部拔營,選陵墓為據,以待荀、孫。」

……

李傕回到洛陽營中已是次日早上,按照荀貞、孫堅前一天商議好的,他兩人於次日帶兵出關,進向洛陽。

太谷離洛陽有百余里地,這一日急行軍了一天,到得晚上,離洛陽還有三十多里。

荀貞、孫堅剛要准備傳令各部駐扎,前邊探馬來報:董兵出營,分去各苑林、陵墓據守。

荀彧、荀攸、戲志才、郭嘉、程嘉等人都在荀貞左右。

聽得此報,戲志才、荀攸、郭嘉、程嘉等人也就罷了,荀彧頓然大怒,怒道:「竟入據先帝們的陵墓!董卓匹夫,倒行逆施至此,實當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