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694 字 2020-06-20

帝堯時,彭城為大彭氏國地,傳說壽八百年的彭祖即大彭氏國的開國之祖。m.slk.tw大彭氏國至商而亡,其後,彭城先後被徐、宋、衛、楚占據,一度成為宋的國都,始稱「彭城邑」。秦置泗水郡,設彭城縣。楚漢之際,楚懷王孫心曾都彭城,後來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也都於此。

前漢,彭城為楚國地。楚國疆域最大時,是在韓信為楚王的那一年,盡王淮北之地。宣帝時,楚王劉延壽造反,失敗自殺,楚國更為彭城郡,二十年後,宣帝徙封親子劉囂王此,仍以楚為國號,此時,楚國的轄地已大為縮小,只有七縣,比今時還少。

本朝,世祖封皇子劉英為楚王,增廣戚縣與之,兩年後,又以取慮、須昌二縣之地益之,取慮後歸下邳國,須昌遠在東平國,楚國的實際轄地是八縣,今之彭城國便是承此八縣之地。彭城的國名來自和帝時,傳繼至今,已是第四世,現任的彭城王劉和在位至今有四十余年了。

泗水經彭城國北部的廣戚流入,經彭城、呂縣向東流出,汳水經沛國的蕭縣進入彭城國,在彭城縣附近與泗水合流,——汳水即後世之汴水,魏晉之後,因此水地處京都附近,諱言反,而反、卞古音相通,遂改稱汴水。彭城地處於汴、泗的交匯之所,水運發達,商業蓬勃興盛,河網密布,不缺水,農業也不錯,手工業繁榮多樣,堪稱是泗水流域的一大經濟都會。

經濟好,戰略地位也重要。

其地岡巒環合,汴泗交流,北入青、兗,西通豫州,自古要害必爭之地,南北相爭,常以彭城為攻守,北得彭城,則能俯視淮泗,南得彭城,則可攻略山東、河南。

對徐州,也即對目前的荀貞而言之,彭城更是重中之重。

首先,徐州與兗州腹地相近的是東海、彭城,東海南北狹窄,與兗相近的只有百余里,兩縣地,一旦有事,進不足以攻,守不足以御,有了彭城在手,輾轉騰挪的空間就一下變大,不但足可防御,並能積極攻取了。

其次,彭城接壤東海,從武原到徐州的州治郯縣也是只有百余里,萬一彭城與外敵聯手,朝發兵,夕可至,彭城不得,可以說,荀貞就不能自安。

也正是因為彭城的戰略地位重要,經濟好,國內又產鐵,足可自給,所以薛禮才恃以為資,先不臣於陶謙,復望抗衡於荀貞,只是他的運氣不好,與彭城接壤的沛、魯兩國,魯國太小,沛國夠大,可國相袁忠卻偏偏是個不好兵爭的高雅士,聽說因見陳、梁之將破,睹孫堅之強橫,他已有了辭官的想法,豫州孫堅與荀貞又是同盟,而離彭城不遠的兗州,劉岱無暇外顧,他找不來強有力的外援,這才不得不在荀貞的緊逼下放棄了對抗的念頭,掛印自辭。

泗水從彭城縣的東邊流過,糜竺、程嘉等在河對岸的縣界處相候荀貞。

荀貞與諸人至,渡過泗水,來到彭城縣外。

荀貞先不進城,留下從行的部曲就地駐扎,換乘車為騎馬,帶著荀彧、戲志才、糜竺、張昭等繞彭城而行,察看縣城周邊的水陸地勢,辛璦、典韋、高甲引百余步騎扈從。

只見此縣三面環水,唯南面可通車馬。

碧空烈日下,荀貞勒馬,看向南方,見南邊數里有一小山,山上有一大土台聳立,顧問張昭:「張公,那個土台可便是戲馬台么?」

張昭其實比荀貞大不了幾歲,但荀貞為表示對他的禮重,凡與他說話,言必稱「公」。聽了荀貞的詢問,張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遠眺之,答道:「正是。」

戲馬台是項羽所建。項羽定都彭城後,於城南的南山上構築高台,以觀戲馬,故名戲馬台。

荀貞笑道:「既是霸王遺跡,吾等可近前一觀。」

張昭、荀彧、戲志才、辛璦、典韋、糜竺、高甲等從荀貞策騎,馳至近處,沿道上山,至土台下。

荀貞仰望之,見台高約十余丈,繞台行了一圈,算出占地大約百步,駐馬於台北,向彭城縣的方向望去,遙可見城中屋舍、街道,隱見路上行人,小如螞蟻。

因為此台久廢棄不用,台上雜草、灌木叢生,台下沿邊也是草木蔥蘢。荀貞舉起馬鞭,往坐騎側邊的矮灌木上抽了一下,喚高甲、糜竺過來,說道:「先甲,卿近兩日可遣吏卒把這台上、台下收拾干凈,收拾完後,建些營房、倉庫,……子仲,先甲如需民役,你可配合調撥。」

高甲、糜竺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