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121 字 2020-06-20

荀貞說道:「廣陵各縣的縣校里邊,經師數量不一,學生有多有少,我意把各縣校及郡學的經師、學生數量都固定下來。」

「請將軍示下,如何固定?」

「大縣立文學掾二人,文學史三人,小縣立文學掾一人,文學史一人。文學掾、史俱取博關經典,世履忠清,堪為人師者,簡言之,需德才兼備,文學掾年限四十以上,文學史用年三十以上者,若道業夙成,可不拘年齒。」荀貞頓了下,接著又道,「至若郡學,五經掾各二人,史各三到四人,此外,可再設傳授律法之文學掾、史一到兩人。」

掾為正,史為副,文學掾、文學史,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教授和助教。

王朗應道:「現郡學中有五經掾、史共計近二十人,各縣文學掾、史少者亦有一人,稍作補充就能達成將軍的要求了。」

「學生這一塊兒,小縣可定以三十之數,大縣可定以八十之數,如縣中求學的鄉人多,超出此數亦可,但需經郡學的考察、批准。……目前郡學有學生四百余人,對否?」

「郡學目前計有學生四百一十三名。」

「可暫定以五百之數。不拘貴賤、不拘地域,只要通過考試即可入學。」

郡學不是隨便任何人都能進的,至少要有一定的經學造詣,所以入郡學需要經過考試。

王朗應道:「諾。」

「經師確定下來之後,當如官吏輪值,每天都需授課,五日休沐一次。夏季農忙時可給師生放假一月。月底要有小考,每三個月要有一次中考,年底大考。考題出卷,小考由經師出題,中考由郡學與郡長吏共出題,年底大考的題目由州學出。……君意可否?」

王朗敏感地意識到,荀貞對郡學、縣校的改革必不僅僅是對學制的改革,應是有更深的涵義,只是此時正全神貫注地聽荀貞講話,他一時間難以分神對此進行深思,應道:「將軍此制明了,兼顧各面,如按之實行,必能提振廣陵學風,朗無異議。」

荀貞看了他一眼,笑道:「如欲提振學風,只靠授學是不夠的。郡縣中貧家甚多,凡有貧家子弟入學者,入縣學,給衣食,入郡學,再免其家勞役一人。如何?」

王朗向來看不起那些有好施之名,卻不恤窮賤的所謂「豪俠」,所以他為人稱不上「好施」,但經常用財物周濟困急,此時聞得荀貞幫助貧家子弟之言,他頓覺深合自家脾性,贊嘆說道:

「將軍照顧貧家,仁厚之舉,此百姓之福。」

所謂貧家,即家訾在萬錢以下的,乃是赤貧之戶。

荀貞給貧家子弟衣食、免其家勞役一人這個政措,其實只是做出來好看,荀貞自己也知,必不會收到太好的效果。試想一下,貧家之民連飯都吃不上,又怎么可能會甘願少掉一個壯勞力,讓之去縣校讀書?就算有願意的,可入縣校與入郡學一樣,也是需要經過考試的,最起碼得認識字,有基礎的文化水平,要不然,難不成經師還要再手把手地教學生寫字?只此考試一條,就斷絕了九成九之貧家子弟入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