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孟岱北上使幽州(上)(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828 字 2021-04-11

便就令馬上回書荀成,不許他進攻青州。

程嘉沉吟說道:「明公,說到青州,嘉有一個陋見,不知當否。」

「君昌,卿有何高見?」

程嘉說道:「明公,雖然誠如監軍方才所言,現下非是宜取青州之時,但陳買被擒以後,就被送來了郯縣,是現下之青州,有袁本初所表之刺史、有公孫瓚所表之刺史,卻獨獨無了明公所表之刺史,因而嘉竊以為,是否現下可先表一人為青州刺史?也算是為將來取青州做個預備,畢竟名正方才言順。」

「表一人為青州刺史?」

程嘉說道:「嘉以為,偏將軍正合其任!」

偏將軍者,荀成是也。

荀貞略作忖思,問戲志才、荀彧、張昭諸人,說道:「卿等以為何如?」

張昭不以為然,說道:「軍謀此言,謬哉!」

前次會議,程嘉反駁張昭;這次程嘉出言,卻是張昭反駁於他。

程嘉瞥了他眼,問道:「張公,我如何個謬?」

張昭與荀貞說道:「刺史之名,不過虛名耳,現下青州一州,已有三個刺史,陳買系明公前時所表,田楷為公孫瓚所表,袁譚為袁本初所表,而此三人刺史,誰又能真正的掌控青州?無一人也!是以昭以為,就算是明公現在再表偏將軍為青州刺史,實際上也只是徒有虛名!

「既然如此,何不仍暫以陳買為青州刺史?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其一,陳買雖叛明公,而明公仍以其為青州刺史,足可顯明公之寬厚仁義;其二,陳買故為齊國相,本青州官也,其昔在郡,頗有聲譽,以其為號召攻青州,昭愚以為,似也比以偏將軍為號召稍微好些。」

荀貞聽了,再度環顧堂中諸人,笑道:「知我者,張公也」。

細細想來,張昭的這個建議,的確是要比程嘉的建議要強。

就像張昭說的,才表了陳買做青州刺史,轉過頭來,就再另表他人再去做青州刺史,而且另表的人還是如荀成這樣的荀貞嫡系,那吃相未免就會顯得不太好看,也許就會產生不太好的風評。既是如此,那么就不如干脆還以陳買為青州刺史,反正陳買已被擒獲,現在荀貞的手中,那荀貞讓他干什么,他不就得干什么?這和表荀成為青州刺史的效果是一樣的。

效果一樣,而輿論上的風評更好,當然是選擇後者。

卻這荀貞先說戲志才知他,現在又說「知他者」是張昭,那到底這兩人誰人知他?也好解釋,誰出的主意好,誰就知他。卻就如此,議下了青州之事。

而於去書荀成後不久,這日,又有一書從青州傳來。

這書不是荀成傳來的了,而是平原郡的太守田楷遣人所送來的。

當荀貞與曹操再度在兗州發生大戰的時候,田楷於平原郡觀望,初時是生過別樣心思的,唯是他沒有想到,竟然短短個把月的功夫,不但曹操兵敗,呂布兵敗,而且濟南相也被趙雲敗於歷城城外,荀貞竟是三個戰場接連獲勝,聲威不墮,反勝於過往。如此形勢之下,為了自保,他於是就再次遣使,來到郯縣向荀貞上書,重提從附之事。

田楷書中的語氣很恭謹,寫道:「明公威震東南,楷願為明公效犬馬之力。」

荀貞看了此書,隨手丟到一邊,笑與左右從吏說道:「田楷以為我是張孟卓那樣的長者么?」

他這話沒有明說,但左右諸吏皆知其意,顯然是在說:張邈受了陳宮的蠱惑,搞了這么一出對於兗州的反擊戰,可最後大敗而歸,那么田楷以為荀貞也像張邈一樣容易受人蒙騙么?

這些且不必多言。

只說曹操兵敗回到東郡以後,深憂荀貞會趁勝追擊,來打他的東郡,只靠一條黃河之險,東郡到底地方狹窄,沒有縱深,只怕是萬萬抵擋不住荀貞大勝之兵的進攻的,而南邊的張邈,那又是個絕對靠不住的,思來想去,無有它策,只好再次遣吏趕去冀州,向袁紹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