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程嘉出使張飛燕(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002 字 2021-06-18

迷蒙的水氣中,這婦人熟美的容顏,向著他展開嫵媚的笑容,正是唐兒。

不需什么言語,唐兒手劃著水,款款到荀貞身前,轉過身子,坐將下去。

荀貞再度愜意地嘆了口氣,重新閉上了眼睛。

……

休息了兩天,明天就是新年正旦。

荀彧、張昭等吏請示荀貞,說除掉荀攸、荀成、樂進和兗州的幾個郡太守、軍將外,其余有資格來郯縣州府朝拜的外郡之文武諸臣都已經到了,問荀貞明日該怎么安排。

荀貞回答說道:「就按往年的慣例安排就是。」

荀彧等領命,自去安排明日的朝拜賀年不提。

這天下午,兗州方面又送來了一道軍報。

軍報說的是:「袁本初與張飛燕連戰數日,燕兵死傷雖多,紹軍亦疲,遂俱退。」

看罷軍報,荀貞與在座的戲志才、郭嘉等人說道:「袁本初不僅初戰未勝,而且竟最終未能擊敗張飛燕?這個張飛燕,還真是給我驚喜啊。」

要說起來,荀貞和張飛燕也算是老對手了。

早年在趙郡任趙國中尉的時候,荀貞就與那會兒才剛造反的張飛燕交過手。那個時候,張飛燕還不是黑山軍的總大率,也還不叫張飛燕,還叫著他的本名褚燕。直到後來黑山軍原本的大率張牛角戰死,被黑山余眾擁戴為繼任之大率的褚燕,才改名張燕。

當時,荀貞就察覺到了張飛燕的不同,感到他與尋常的黑山軍渠帥不類,不但其人勇悍,而且有智謀,堪稱有勇有謀。

只是卻沒料到,張飛燕居然有勇有謀到能與袁紹打個平手的程度!

要知,這可是在公孫瓚兩次被袁紹大敗之後的背景下。

能做到這一步,即便是其中有借助地利之原因,可也足能見出張飛燕的不凡。

戲志才說道:「張飛燕此賊,不能以尋常賊寇視之。明公,別的不提,只說他能抓住時機,在黑山賊聲勢最盛的時候,通過主動向朝廷投降,從而得到朝廷『平難中郎將』的授命,就能看出他實是有些謀略的。」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識時務者為俊傑』,雖最盛時擁眾號稱百萬,而肯向朝廷名義上低頭稱臣,張飛燕確然是個識時務的。」

不但識時務,知進退,有政治眼光,張飛燕的外交才能也不錯。他此次與袁紹的這場對戰,之所以能和袁紹打個平手,被他請去相助的屠各、烏桓,必定是於其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郭嘉說道:「可惜,再有謀略,再有時務,賊,就是賊!今其雖擊退了袁本初,但嘉敢斷言,等袁本初重振旗鼓,再去打他的時候,他十之八九就難再是袁本初的敵手了!」

郭嘉這話很對,荀貞心道:「以張飛燕的謀略、才能,『俊傑』之稱,當之無愧,其不如袁本初者,就在於他原是黔首小民。若他是士人,有個顯赫的族聲,以其之能,值此亂世,未必不能稱雄一方,若袁公路、張孟卓諸輩者,不足與之相提相較也,卻惜乎其出身低微!」

戲志才說道:「明公,忠有一策獻上。」

荀貞說道:「何策也?卿講來聽聽。」

戲志才說道:「兗州大致已定,今明公之勁敵,首數袁本初。袁本初此人,悖逆不忠,漢家之大患也。現在他雖然沒能擊敗張飛燕,但是太行山谷中的黑山賊諸部,大多已為其滅,他接下來,冀州通向並州的道路已被他打開,接下來他必會染指並州。若任之不管,坐視他已擁冀州、復取並州,則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漢家的大禍害!因是之故,忠以為,既然張飛燕有對抗袁本初的實力,明公何不遣能言士一人,去往中山,說以利害,與他定盟?」

這正是荀貞已經想到的!

荀貞說道:「志才,這一點我已經想過了。只是有個難解的問題。」

戲志才笑道:「明公且先別說,容忠猜上一猜。」

「你猜。」

戲志才說道:「明公所慮,定是張飛燕名為漢臣,實則賊也,如與他溝通,恐會為一些士人所不齒。」

荀貞說道:「我正是此慮!」

戲志才笑道:「輕虛名而重實利,此智士之所取也!只有庸士,才會因此而不齒明公。明公,既然是庸士,他們齒也好,不齒也好,又何足在意?」

一語點醒夢中人,荀貞恍然,說道:「啊呀,前日我還自詡非是輕虛名之人,卻若是無有卿點撥,就險些在張飛燕此事上犯錯!」立刻做出決定,「好!就按卿議,遣人去與張飛燕訂盟!」

張飛燕會不會因為荀貞此前在趙郡對他們的進剿而含恨,不肯與荀貞結盟?

這一點不用考慮。

就從張飛燕已經表現出來的那些見識、眼界,就能判斷得出,他不是這樣的人。

戲志才問道:「敢問明公,欲擇何人前赴中山?」

荀貞已有人選,說道:「君昌何如?」

戲志才笑道:「丑是丑了點,威儀欠缺,然使他前往,必能不辱使命。」

「君昌」,是程嘉的字。

程嘉是冀州人,和張飛燕是州里人,並他膽氣又壯,口才又好,的確是最好的出使人選。

就在當天,荀貞召來程嘉,將此任付他。

翌日,新年正旦。

來到郯縣的各郡太守、各郡駐兵將校,齊聚州府,向荀貞祝賀新年的來到。

當晚,荀貞安排宴席,與他們痛飲達旦。

次日下午,程嘉就帶了幾個隨從,出郯縣,西行往冀州中山而去。

卻程嘉離郯、諸郡太守和各郡駐兵的軍將也各回郡不久,復又一道軍報從兗州傳來。

這道軍報講的倒非再是冀州兵與黑山軍的戰事,而是新近發生在兗州的一場戰斗。

在這道軍報中,荀貞看到了一個他前世熟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