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秦項鴆死孔北海(上)(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3377 字 2022-07-11

戲志才說道:「明公,孔北海雖然名高海內,為士人所重,可他到底只是個儒生文士罷了。他掌北海多年,既不能剿滅黃巾,也不能安撫百姓,僅能守住劇縣等寥寥幾座城而已。現而今的北海,早已是黃巾遍地。他,如何能夠理解明公的雄圖抱負呢?也許他會對明公進取青州不滿,可等把北海打下之後,明公將他請到郯縣,攤開心扉,述以己志也就是了。」

雖然明知自己進攻青州,必然會引起孔融更大的不滿,可總不能因為他的不滿就丟下青州不取,別的不說,就是青州那些遭受苦難的百姓,荀貞就不能置之不理。

戲志才又說道:「孔北海殺戮名士,不聽忠言,北海郡中必然也會有很多的士人對他不滿。劉從事不就是從孔北海府中奔來投於明公帳下的么?明公不妨叫劉從事給北海郡和青州的交好士人去些書信,叫這些士人們在我徐州用兵青州之前,聯名給明公上一封書信,請明公入青州剿滅黃巾,……如此,不但可以名正言順,或亦可消孔北海之不快矣。」

戲志才的此策不錯,荀貞當即采納,便請來劉謙,把戲志才的主意說給他聽。

劉謙對此自然不會推辭,當即答應。

於是,劉謙便寫書信給他在青州、北海郡的交好士人。

那邊,劉謙的書信寫好後,被荀貞遣吏分別送去收信之處;這邊,荀貞就開始召聚兵馬,運輸糧秣,做進戰的准備。

……

三月下旬。

接到命令的趙雲、荀成、陳登和黃遷等部做好了進戰的准備。

頭批的糧秣輜重也分別運輸到了泰山、琅琊的前線。

青州數十個士人的聯名上書送到郯縣,一致請求荀貞進兵青州,剿滅黃巾,解百姓倒懸之苦。

遂於這日,荀貞下令,三路兵馬齊發,進攻「青州黃巾」。

進攻青州的兵馬,按理說應該荀成是主將,但荀貞任命的此次進攻青州的主將卻非荀成,而是名義上仍為青州刺史的陳買。

陳買自被趙雲、荀成送到郯縣後,荀貞安置了處大宅院給他,好吃好喝的招待,還給了他不少奴婢伺候,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養了他這么長時間,而且還沒有懲罰他背叛的罪過,就是要把他用在這個時候。

三路兵馬,荀成這一路是主力,陳買當然便跟在了荀成的軍中。

對外說是陳買是主將,荀成是為副將。

因為琅琊國和北海郡接壤,為了配合陳登、黃遷牽制北海黃巾的作戰,荀貞把劉謙派到了陳登、黃遷軍中,做一個謀佐。

……

暮春三月,春暖花開,三路大軍幾乎是同日展開了對青州的進攻。

西路軍方面,趙雲和剛從郯縣回到平原的田楷,率兩人兵馬從平原郡向東進攻樂安國;荀濮率兵出歷城,進攻濟南國。

青州的整體面積大約是徐州的三分之二,但徐州只有五郡,青州卻有六郡,並且其州中、東部的北海、東萊兩郡就占了青州整個面積的一半,由此便即可知,其州西部的平原、濟南、樂安、齊國四郡轄地面積的大小。

此四郡中最大的平原郡,也不過長三百里,最寬處百十里,最窄處只有三四十里;濟南、樂安兩郡,都是長不到兩百里,寬百里上下,不客氣地說,簡直彈丸之地;而齊國比濟南、樂安兩郡還要小。

轄地小就代表了沒有縱深,又同時,諸郡被黃巾肆虐已久,各郡郡兵的實力本就已弱,再加上陳買和濟南相之前的兩次大敗,而今更是雪上加霜。

簡單來講,四郡郡兵,抑或說,整個青州的官軍力量現在都很弱小。

所以實際上,趙雲等的主要敵人,並非郡兵,而真還是像荀貞所對外宣傳的「應青州士民請求,進剿青州黃巾,以安青州生民」那樣,是盤踞此濟南、樂安的黃巾各部。

換言之,趙雲的進攻樂安郡,荀濮的進攻濟南郡,與其說是與樂安、濟南兩郡的郡兵作戰,不如說主要是與此兩郡中的黃巾作戰。

而至於黃巾軍,就像戲志才和荀貞的分析,經過去年兩場大雪的冰刀霜劍,又經過今年開春以來的青黃不接,各部黃巾如今都是飯都吃不上了,又哪里還有力氣打仗?

完全不是趙雲、荀濮這兩路虎狼之師的對手。

兩路兵馬俱皆進展甚速,勢如破竹。

趙雲、田楷部出平原郡,渡過黃河,進入樂安境內,先攻陷了河南岸的千乘縣,繼而南下二三十里,至樂安國的郡治、濟水北岸的臨濟,又把臨濟縣城攻克。

打下這兩縣以後,趙雲沒有在樂安國多停,沿濟水西南疾行,行三四十里入到了濟南國境內。

這個時候,因為荀濮帳下的兵馬較少,還沒有打下濟南國的郡治東平陵。

趙雲便率部急進,又渡過濟水,沿途所經的鄒平等縣一概不理,趨行百里,到東平陵縣外,和荀濮部合兵。兩路兵馬圍攻東平陵,一戰而拔。

趙雲、田楷兩部兵馬共計四千余人,荀濮帳下共千許人,兩路合軍,差不多五千步騎。趙雲留下一部兵士駐守東平陵縣,及看管投降的諸部黃巾,隨後率領主力部隊轉往東去,先後經過土谷縣、榆陵縣,皆不進攻。

——土谷縣的縣令已經跑掉了,縣城沒有兵馬守衛,只有一股黃巾軍在縣外活動,這股黃巾軍的人數不多,聞得趙雲、田楷、荀濮兵馬殺到,便倉皇逃散。

榆陵縣的縣令沒有逃,他聚集了些縣卒、精壯,固城而守。路經榆陵的時候,趙雲派了一個軍吏,領了十余騎到城下,換此縣令投降。這榆陵縣令不肯降,立於城頭大呼:「汝等無故興兵,擅犯我郡,我豈會獻城於賊子也?且來與戰,一分勝負。」

這軍吏回到軍中,將這榆陵縣令的回答告訴了趙雲,趙雲一笑而已,也不動怒。

在進戰之前,荀貞已有軍令交代,命趙雲、荀濮不要碰到縣城就去打,前期只要把濟南、樂安兩郡的郡治打下就可以了,余縣若不肯降,就暫且放過不管,叫他兩部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齊國與荀成部匯合。因此見榆陵縣令不肯投降,趙雲便率部從榆陵繞過,繼續東進。

卻是說了,荀貞為何會給趙雲、荀濮這么一道命令?

這是因為濟南、樂安等郡雖然狹小,但因為郡內都是人口繁多,所以轄縣卻都不少。

比如濟南郡,就這么一個長寬都不過百余里的狹猝地界之內,轄縣就有十來個,簡直是密密麻麻。如果每個縣城都打,一則會拖延進軍的速度,給青州黃巾管亥等部以反應的時間;二來打下縣城之後,少說須得留些兵馬駐扎,也會分散趙雲、田楷、荀濮等部的兵力,不利於和青州黃巾的主力決戰,所以他命令趙雲、荀濮只要把樂安、濟南郡治這樣的大城市和占據要地的城市打下來就行。

……

過了榆陵縣城,行二十余里,入到齊國境內。

轉向西北而行,又行百里上下,趙雲等部到達了齊國的郡治臨淄縣外。

荀成、陳買部的主力,此時正在臨淄城下。

青州最要緊的戰略要地總共有兩個,一個歷城,另一個便是臨淄。

歷城是青州西南邊的門戶,占領歷城以後,不管是從其東南邊的徐州也好,還是從其南邊的兗州也好,或是從其西邊的冀州也好,都能通過此地,進攻青州的腹地。

如果說從歷城進攻的話,還需要行一段路程,才能打入青州腹地的話,那么臨淄的位置就正好是處在青州中心偏西的地方,臨淄一旦攻下,則向東、向西、向南、向北都可以從容用兵。

歷城已經被荀貞占領。

那么這回打青州,首先第一個重點要攻占的地方就是臨淄。

臨淄是青州名城,城池堅固,縣城坐落在三水環繞之間,是個易守難攻之地。

如果放在平常時候,臨淄縣城會不太好打,可是現下卻不同往日。

一來,跟在荀成軍中的陳買,他在被荀貞表為青州刺史之前,任的就是齊國相,現在臨淄城中的吏員、守將,多是他的老部下。

二來,齊國的郡兵早前跟著陳買敗於歷城之後,損失很大,現在臨淄城里守城的兵士中,老卒不多,很多都是臨時招募或者招募到軍中不久的新兵,戰力不強,斗志不堅。

三來,也正是因為臨淄位處近青州中心的位置,北海、樂安、濟南這三個鄰郡境內的黃巾軍都經常過來騷擾、圍城,遠的不說,只從去年陳買兵敗被擒到現在為止,臨淄縣城已是先後被從北邊樂安、西邊濟南或者東邊北海來的各股不同的黃巾圍城進攻了不下四五次之多,原本堅固的城池早已經是傷痕累累。

是以在見到趙雲、田楷、荀濮兵馬到後,城中先是震恐不已;荀成指揮攻城兩日,復在陳買的招降之下,臨淄便獻城而降。

臨淄拿到手,等於說樂安、濟南、齊國三郡已被徐州兵大體占領。

接下來就只剩北海、東萊兩郡了。

雖然只剩下了兩郡,但對接下來戰斗的形勢判斷,荀成等人卻是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反而比打樂安、濟南、齊國的時候還要更加重視。

這是因為青州黃巾的大部分都在北海、東萊,特別是北海郡中,並且在趙雲、荀濮進攻樂安、濟南和荀成進攻齊國的時候,原本分散在此三郡中的很多黃巾,除了投降的以外,也有不少向西、向東逃到了北海國境內。

這就是說,北海國和東萊郡這兩個地方,現在聚集了至少數十萬眾的黃巾兵馬。

荀成召集趙雲、田楷、荀濮、陳買等將,商議接下來的進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