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公誠徐州領袖士(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4209 字 2022-07-1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

這件重要的政治決策,就是荀貞想要把他的鎮東將幕府從徐州郯縣遷出去,換言之,即遷治。

遷移幕府治所,毋庸置言,當然是大事,尤其是在荀貞目前已經統轄徐州、青州、兗州三州之地,其勢力范圍並已進入揚州九江郡、豫州潁川郡、司州河南尹這種情況下,他的鎮東將幕府就等於是這些地方的首腦之地,靈魂之所在,如果遷移,勢必關系重大,牽涉眾多。

這般舉足輕重的決策,自非是荀貞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

卻是早在數月以前,其州府之中,就有人向他建議遷治此事。

首先提出建議的是張紘。

事實上,在張紘提出此條建議之前,荀貞便已經有這方面的心思了。

聽過張紘的建議後,荀貞找來戲志才、荀彧、陳群等人,和他們細細商議,眾人一致同意張紘的意見;荀貞又去信荀攸、荀成、荀諶等,詢問他們的意見,荀攸等亦皆贊成。

於是,遂於今日,荀貞把凡在郯縣的州府中從事以上吏員、幕府中曹掾以上吏員,還有在郯的校尉以上文武諸吏悉數召來,算是舉行一個擴大會議,正式地就此事討論一下,聽聽這些本軍政集團里中堅力量們的意見。

……

諸吏絡繹到至,未久,荀貞亦到。

卻見地鋪厚厚的灰毯,高大的紅柱繪圖,寬闊庄嚴的大堂左右,東西兩列,此時此刻坐了足足數十個文臣武吏,其中年長者已過五旬,年少者方弱冠之齡,長者儀態庄嚴,少者鋒芒畢露。荀貞裹幘黑袍,革帶佩劍,從他們中間的過道上緩緩穿行而過,眾吏紛紛起身下揖行禮。

忽有一句話,浮上荀貞的心頭。

來到案後,荀貞轉過身來,面朝諸吏,請眾人坐下,自按劍而立,顧盼笑道:「自我領徐州牧、出任鎮東將軍,把我州府、幕府俱設於郯至今,軍政諸務一直繁忙,兩府諸吏、在座諸君,很少有能如今日一般聚齊的!今觀諸位,或威儀,或敦儒,或晏然,或英氣逼人,當真是芝蘭玉樹,盡生於吾庭矣,……諸君,這讓我不由想起了一句話。」

坐在左邊上手的戲志才笑問說道:「敢問明公,想起了哪一句話?」

荀貞笑道:「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戲志才低聲重復了一遍這八個字,說道:「此佳句也。」開玩笑似地與荀貞說道,「明公不僅

政略超凡,用兵如神,卻想不到明公,文思亦如神也。」

眼看著堂中戲志才、荀彧、張昭、張紘、陳群、程嘉、簡雍、劉謙、陳儀、文直、孫乾、袁綏、宣康、郭嘉、魯肅、毛玠等等這些籍貫不一,分別來自豫、徐、冀、兗、青、揚等州,或於原本時空中有名於後世,或系是被自己拔擢於鄉野,而俱各有才干,無不才華橫溢的諸人,回顧這些年來的艱苦創業,篳路藍縷,遂有現下,荀貞當下的心情甚佳,哈哈大笑。

他坐將下來,手撫案幾,心道:「此八個字固佳,可是後頭還有更佳的!」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八字,乃是出自後世名篇《岳陽樓記》,而荀貞所想之「後頭還有更佳的」,指的自然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荀貞已然決定,等治所遷到了新的地方,安置下來以後,他就要把這兩句「更佳的」話,手書下來,掛到議事堂上,以表他忠君、愛民的情懷。

卻是說了,那荀貞為何不現在就寫?或說,在他把設治於郯的時候就寫?

這是因為,設治在郯時,他手底下只有一個剛得的徐州而已,且此徐州不在中原腹地,而是位屬東海之濱,如果在那個時候,搞這么兩句出來,既與他當時擁有的名望、實力不相匹配,也與他當時重點是在保住徐州、尋機發展實力的目標不合,故此不能寫,也無法寫。

但,現在不同了。

現在,不算九江、潁川、河南尹和對豫州的強大影響力,荀貞也已經奄有長江以北、黃河以東的三州之地,放眼於今天下,他已是海內的最強諸侯之一,且他的兵馬剛剛入駐本朝的都城洛陽,則於此際,他再把這兩句話寫出來,掛到他的聽事堂上,便是正當其時。

——反正「為天地立心」這樣震古爍今的名句,荀貞都已經盜竊過,那么再盜竊一下范仲淹此句振聾發聵的名言,他也沒有什么心理負擔。

坐定以後,荀貞說道:「今日把諸位請來,是有一件事,想聽聽君等的意見。此事,便是幾個月前,從事祭酒張公向我提出的一個建議。張公建議我把幕府西遷入兗。我這些時,先後已問過治中、監軍、軍師、贊軍等人對此的意見,俱表贊成。不知諸位,都是何高見?」

「從事祭酒」是張紘現下的任職;「治中從事」是張昭的任職;「監軍中郎將」是戲志才的任職;「軍師校尉」是荀彧的任職;「贊軍校尉」是陳群的任職,陳群還兼領著幕府的軍資祭酒。

……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幕府遷治這么大的事情,又堂中諸吏都是州府、幕府的大吏,消息俱皆靈通,他們其實也早就知道了這件事情,並且私下里,交好者之間,就此也已經有過熱烈的議論。有些之前可能反對此或者不理解張紘此議的,現在也都已經贊成和理解。

右邊上首一人,撫摸胡須,徐徐說道:「此前明公之所以把幕府治所放在郯縣,主要是因為那時明公轄下僅尚徐州一地,經明公勵精圖治,應邀剿賊,現明公已治徐、兗、青三州,及揚州之九江。值此之時,如果還把幕府的治所放在郯縣,的確是已很不合適。

「經過明公這些年的悉心治理,徐州諸郡早已安定,民樂其業,盜賊不生,較以中原、南北諸州的現仍群雄割據,混戰不已,今我徐州可說是一方之樂土也!而接下來,為勤王救駕,消滅李傕諸賊,迎天子還於舊都,成就再度中興我漢室之偉業,明公的主要用兵方向將會逐漸西移,遷治之後,也方便明公接下來的軍事部署。故我以為,於此際遷治,正合宜也!」

說話此人是張昭。

——張昭述及荀貞轄境的時候,沒有提潁川、河南尹。不提潁川,是因為潁川屬豫州,荀貞再是實際掌控,畢竟與孫策盟友,不好公然稱是自己的領土;不提河南尹,是因為徐榮等雖兵馬已經入駐洛陽,可在名義上,此郡的長吏是駱業,駱業不是荀貞的屬下。

戲志才補充說道:「遷治的好處不但是張公說的這兩個,還有一個好處,便是袁本初與公孫伯圭現正交戰於涿郡,如在這時,把幕府治所西遷到兗,這對我軍在適當之時,從中取利也是大有好處的。」

兗州西與冀州接壤;兗北與平原郡接壤,平原郡再往北,入冀州界,緣漳水而上四百里,就是幽州和冀州的交界所在,涿郡便在那里。

公孫瓚和袁本初現已經又一次地開戰,盡管荀貞等已經判定公孫瓚早晚必敗,可荀貞等同樣也判斷其雙方之勝負短期內是分不出來的,那么如果在這個時候把幕府治所遷到兗州,也的確如戲戲志才所說,在時機到來的時候,就可以及時地抓住戰機,有可能從中取得好處。

——卻幕府治所之遷移,並非只是幕府這些吏員們的遷移,隨之而遷的,肯定還有大批的部隊,至少現駐郯縣周邊的步騎重兵,是要跟著荀貞、跟著幕府一起遷移的。更多的部隊到了兗州,則在合適之時,於調遣兵馬、插手幽冀之戰上自也就會便利、迅捷許多。

除了張昭、戲志才說的這三個好處以外,把治所遷到兗州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

這個好處,表面上是張昭剛才講的兩個好處之一,即「明公的主要用兵方向將會逐漸西移,遷治之後,也方便明公接下來的軍事部署」,直白點說,亦即方便荀貞接下來對河南尹這塊兒的用兵。

軍事地理角度講,兗州不僅鄰冀州,較以徐州到河南尹的距離,兗州距離河南尹也更近。

兗州最西南的陳留郡,西邊與河南尹的東界接壤。

自徐榮入駐洛陽那一刻起,洛陽、河南尹就已成為荀貞下一步的重要攻略方向,也因此,可以說,河南尹即將成為,或言之,甚至已經成為荀貞、袁紹、李傕這三方展開角逐的戰場。

之前令徐榮兵入河南尹的時候,荀貞就考慮過鞭長莫及,如果發生大戰,他可能會反應較慢、馳援也許不能及時等的問題,現若把幕府治所遷到兗州,此類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荀貞占取洛陽,入據河南尹,是為了什么?

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當然是為了達成他下一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目的,所以說,這其實是個政治目標,遷治到兗州,與其說有助於軍事,不如說有助於他此政治目標的實現。

只不過,這一層意思,沒辦法在堂上,當著這么多吏員的面公開去講;能說的,也只有張昭說的那個「勤王救駕,消滅李傕諸賊,迎天子還於舊都,成就再度中興我漢室之偉業」而已。

除掉這一層最根本的好處,還有一個不能為外人道的好處。

便是,如果把治所遷到兗州,荀貞對豫州的控制會變得更強。

徐州在豫州的東邊,雖然兩州也接壤,可是一則,郯縣距離豫州遠些,二來,徐、豫是東西並列,並無地勢上的優勢;若遷治到兗,就不但距離豫州的距離更近,且兗州在豫州之北,在地勢上也有居高臨下、如劍臨頭的優勢。

荀貞問道:「遷治的好處,張公、志才已經說了,我也是這般認為;君等都是什么意見?」

堂上諸吏,一個一個地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盡皆贊成,無有反對之聲。

諸人贊成遷移幕府治所到兗的理由中,不少人提到了「徐州偏遠」這一條。

「偏遠」此詞聽得多了,也許是因荀貞今天心情不錯,——遷治看起來只是把治所從一個地方遷到另一個地方,但其背後代表的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這代表著荀貞現在的軍事、政治兩方面的實力和地位,比之往日,都上到了一個新的台階,代表他的事業將要開始一個新的階段,他的這個軍政集團將要面臨一個新的未來,所以他的心情屬實不錯,倒還真是如戲志才所贊,文思如神起來,忽又由此兩個字,想到了一句話,「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荀貞一邊聽著堂中諸吏相繼發表個人的意見,一邊手指輕輕扣著案幾,心中想道:「把治所遷到兗州之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可表我處江湖之遠,憂心朝廷的忠誠,『漢賊不兩立』,此五字則就可做我成功實現下步目標後的政治號召。」

下一步,說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後。

到那個時候,把「漢賊不兩立」這五個字提出來,不從天子令旨的,統統是賊,而他作為輔佐天子的大忠臣,自然就代表著漢。——「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兩句話只有前句適用於荀貞,後一句不適用,首先,荀貞的地盤不算偏安,其次,「王業」只有帝王可稱。

……

堂中諸吏一一發表完意見。

荀貞說道:「卿等之意,我盡知矣。既然卿等都不反對,遷治此事,今日就正式定下。張公、志才等在與我討論此事之時,曾提出過兩個問題,今日我也想問一下卿等對此兩問的意見。」

幕府司馬宣康問道:「敢問明公,是哪兩個問題?」

荀貞說道:「這兩個可能因為遷治而產生的問題,一個是青州,一個是揚州。」

堂上諸吏都是聰穎絕倫之人,不用荀貞細說,聽得「青州」、「九江」這兩個詞,便都明白了荀貞說的問題指的是什么。

便有一吏起身,說道:「下吏竊以為,這兩個問題可能會成為問題,但絕不會成為大問題。」

正是適才發問的宣康。

荀貞問道:「為何?」

宣康侃侃而談,說道:「先說青州,荀使君有理政之能,嫻熟兵事,其在青州,禮賢下士,安撫百姓,招徠流民,剿滅賊寇,種種施策,士民為之歌,有荀使君在,青州必不致生亂。兗州與青州之西段接壤,退一步說,青州即便真的有事,幕府援兵朝發夕可至,亦不足為憂。

「再說揚州,遷治入兗後,幕府離揚州會稍遠,故揚州刺史陳溫病故後,二袁與朝廷爭揚,各表刺史以圖繼之,復荊州而下袁術、劉表又起戰端,倒的確是可能會出現問題,但也不打緊。九江荀公德高望重,治政之能臣也,現又有冠軍等將相助於他,冠軍諸將皆猛將也,且九江北鄰我廣陵郡,有事,廣陵可先援之,那么只要能夠穩住半個月,明公的後續援兵自然也就到了。明公援兵一到,還有什么麻煩不能解決!是揚州也不足為為大憂也。」

「冠軍」,指的是冠軍校尉劉鄧。

——「二袁與朝廷爭揚,各表刺史以圖繼之」,宣康這句話說的是,陳溫病故後,朝廷拜劉繇為揚州刺史,而袁術欲圖揚州,表了惠衢為揚州刺史,袁紹聞之,也表了袁遺為揚州刺史。

如上文所述,幕府治所一遷,現駐郯縣等地的大部兵馬就會也遷入兗州,這樣一來,兗州等地的軍事實力固然是得到了充實,然徐州不免就會出現兵力不如以前這種情況,而這種情況之下,確如荀貞提到的這兩個擔憂,有可能青州東部,也即與徐州接壤的、本就是青州境內之前黃巾最為肆虐的北海等郡,以及長江對岸現內不穩、外又有敵的揚州就會出現問題。

聽完宣康的分析,荀貞頗是欣慰,頷首笑道:「你之此論,正與監軍意同。」

宣康是荀貞一手帶出來的,經過這么些年的鍛煉,他現能有這個見識,荀貞很滿意。

遷治本是件大事,可是因為堂中諸吏提前得知,都已經私下里討論過了,所以卻是今日正式討論,不到一個時辰,就議出結果,以大家全部同意為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