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巡罷軍民宴士豪(下)(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3312 字 2022-07-11

車子停在路邊,請荀悅先下,荀貞隨後也下了車。

荀彧、荀攸、樂進、陳群等亦各下車,聚集過來。

荀貞帶頭,步入田間。

行於田隴之上,荀貞不嫌土臟,時不時的俯身看一看土地的情況,抓土到手,捏碎了,有時還會放到鼻子下邊聞一聞,邊行邊看,邊問荀攸施肥等方面的問題,還有耕牛農畜是否夠用?

荀悅是個干實事的,凡是關系到郡中的民政、農事問題,他無不清楚,一一作答。

兗州的軍屯編制和管理,與徐州的一模一樣。管理上半軍事化管理;編制上五里一屯,一屯六十人,屯置司馬;司馬以上是為主官。主官由幕府任命。該屯的主官本是樂進帳下的一個別部司馬,戰中受了傷,致了殘疾,樂進把他舉薦給幕府,改任做了該屯主官,現跟從在側。

其余的那些該軍屯的屯司馬們,來之前沒有通知。

近處田間的一個屯長聞報,說他們的主官和荀悅陪著個大官來了,趕緊帶了幾人跑來迎接。

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的,這屯長下拜行禮。

他不認得荀貞,可也知道,能叫他的主官和郡太守荀悅作陪,必定是個貴人,伏在地上,戰戰兢兢,不敢起身。

荀貞和顏悅色,叫他起來。

這屯長五十多歲年級,其口音像是徐州口音,荀貞略微奇怪。

要知在兗州各郡軍屯的這些人,都是兗州黃巾降卒或隨後調撥來的青州黃巾降卒,卻是沒有徐州人的。為何此人說話是徐州口音?荀貞問了他後,乃才知曉。

原來這屯長是琅琊郡人,黃巾亂時,他淪為流民,北上到了青州,再後加入了青州黃巾,因此雖然是做為青州黃巾的降卒被送到任城軍屯的,但其籍貫實是徐州。

荀貞笑問說道:「你得為此屯屯長,是因你是徐州人之故私么?」

沒人給他介紹荀貞,這屯長仍不知荀貞是誰,但不影響他感覺到荀貞身上不怒自威的氣度,聽到此言,嚇了一跳,越發汗流浹背,慌張解釋,說道:「啟稟公,小人得為屯長,與小人是徐州人沒有關系!這屯長一是本屯兵士的舉薦,二是校尉公的任命,小人因得了多數本屯兵的推舉,故最終才被校尉公恩擢,任做了本屯屯長。」

——「校尉公」,說的即是此處整個軍屯的主官。

這話是實話,這屯長之所以得為這個軍屯的屯長,和他的籍貫並無關系,而是因其年紀較長,並且早年在家鄉時,是做農活的一把好手。

荀貞笑與荀悅等說道:「此老者說不得笑。」與這屯長說道,「我不是說你被人徇私,你無需驚慌。」與這屯長和那幾個隊率交談了會兒,問了些他們的日常,便打發他們各自回去。

——好幾天後,這屯長等人乃從相熟的縣吏處得知,那日和他們說話的竟是鎮東將軍,眾人彼此相顧,都是不敢置信鎮東將軍威名赫赫,然在與他們閑聊之際,卻居然會那般隨和!

……

看罷田間,由荀悅領著,前往軍屯兵士居住的地方去。

這里本是任城縣外的一個鄉里,後因戰亂,里中百姓凋敝,剩的人口不多,基本荒廢,遂在此軍屯的兵士到後,荀悅就把他們安置到了這里居住。

荀貞沿著村路行走,用腳踩了踩地面,盡管是土路,夯得比較結實,縱使下雨,大概也不會很泥濘,較為滿意;又隨便揀了一戶,推開籬笆門,進入其院。

門沒有鎖,荀攸官位高,輩分低,主動在前,把屋門推開。荀貞等入到室內。到底是初春季節,室內現在無人,沒生火,頗是陰冷,但看室內的家具陳設,床席等物,該有的卻則俱有。

荀貞到儲面的缸前,提起蓋子,朝里看了一看,儲糧不多,好過空空如也。

軍屯的賦稅有兩種標准,軍屯兵自有牛的,官家與之對半分,沒有牛,用官家牛的,四六分,官家拿六成,兵拿四成。這兩個標准都可以說是很重,但比起流民朝不保夕,沒准兒什么時候就成了道邊餓殍的生活總歸為強,最起碼有的住,吃不飽,但也不至於天天沒吃的。

荀悅哀憐民生之艱難,說道:「貞之,卻也不知幕府有無定策,何時將軍屯轉為民屯?」

軍屯屬軍籍,轉為民屯的話,前程會好得多。

最早的民屯,賦稅標准和軍屯相同,但現在已有改變,變為了二年中分,亦即對半分,三年分稅,四年計賦稅以使之,到第四年,就是正常的編戶齊民,按正常的賦稅收租了。

「暫時尚無定策。」

許褚撇了撇嘴,說道:「彼輩皆黃巾賊,明公剿之不殺,已是格外開恩,更分田給他們種,借牛給他們用,每年的收成分一半、六成給他們,讓他們耕種過日子,……想那豪強大族家中的徒附,每年須得上繳的糧食有的甚至比這個比例還要多,比起早年皇甫公、朱公不肯受降,必皆誅之,明公簡直寬厚的不得了!再轉為民屯?依我之見,那可就太便宜他們了!」

荀貞搖了搖頭,說道:「話不能這么說,剛才我與那屯長說話之時,你不也在邊聽著么?問起農事,他頭頭是道,是把好手。彼等雖然曾經為賊,可多是迫不得已,為了討口飯吃罷了。

現下既然已經降我,變賊為民,那么我早晚對他們都是要一視同仁。」與荀悅說道,「只是大兄,而今戰亂猶酣,民口匱乏,為保證軍政兩需之糧秣供應計,不得不如此耳。」

荀悅也能理解,應了聲是。

從這屋里出來,荀貞止住腳步,指了指三四個躲在不遠處另一戶人家籬笆後,朝這邊張望的男女孩童,與荀悅說道:「軍屯兵士下地干活,無暇看管孩子,這些孩子不能由著他們亂跑。大兄,何不在各個軍屯、民屯所在之地,都辦個鄉學?既省了軍屯、民屯兵士勞作時對孩子的牽掛,有教無類,開化萬民,亦聖人之道也。」

荀悅回答說道:「我其實也有此念,只不過有個難處。」

荀貞問道:「什么難處?」

「若設鄉學,教師的供養是一,日常用的書籍、筆墨紙硯是二,這些都需要錢,而軍屯、民屯的兵士家中都很貧困,怕他們拿不出這些錢。」

荀貞笑道:「此有何難!」

「貞之,你已有解決之法?」

荀貞說道:「這能用幾個錢?如果郡府的錢不足,大兄,你也可以去找任城王,請他幫幫忙。」

這倒是個辦法。瘦子的駱駝比馬大,這任成王劉佗的日子再是不如往時,近二十年的聚財下來,依然還是很有錢的,讓他出一些,想來他就算心疼,也不敢拒絕。

荀悅含笑應諾。

荀貞由此引開,與荀攸、荀彧說道:「公達,整個兗州各郡的軍民兩屯,皆可按此行之。文若,徐州、青州的軍民兩屯亦可各設學校,你起草個公文,傳檄給此兩州,令俱行之。」

荀彧、荀攸應諾。

看完這個軍屯,荀貞又視察了鄰近的民屯。

民屯的勞力是流民和改為民屯的原軍屯兵士,性質和軍屯的性質不同,非為軍籍,歸郡府管理。除此外,其余各項與軍屯差不多。巡視一回,不如軍屯井然有序,但更有市井氣息。

天色已晚,眾人回到縣中。

次日,荀貞又出城,把任城縣下轄的幾個鄉里,一一看過。

前天,荀悅已經派人去任城國另外的樊與亢父兩縣,請這兩縣的名士、右姓族長來任城縣。兩天功夫,被請之人絡繹悉至。這日晚上,荀貞設宴,與他們暢飲歡敘。

根據荀悅的評價,對其內支持任城國各項政務、表現好的,荀貞給以稱贊;表現不好的,荀貞也沒有給他們不好看的臉色,很有虛懷若谷的風度。

在任城縣呆了三天,荀貞沒叫荀悅再送他出境,率眾人繼續啟行往昌邑而去。

過亢父縣,出任城國,再往西南行便是山陽郡。

入進山陽郡,過金鄉縣,渡過泗水的支流濟水,即昌邑縣城。

至昌邑當天,才到州府,幕府還沒來得及去看,又有一道軍報,從河南尹那邊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