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惡來因言卷被呈(上)(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851 字 2022-07-1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

投降這種事,非得心腹不能委為代表,段煨遣的這吏是他從弟。

其從弟出了華陰,夜以繼日,一天多後,到了百余里外的弘農縣南,至荀貞營外求見。

轅門將聽了他自報門戶,不敢怠慢,急忙向荀貞通報。

荀貞召他入營來見。

段煨的這從弟入到帳中,下拜行禮,恭恭敬敬地向荀貞進稟了段煨願獻城一事,從懷中取出兩信,高高捧過頭頂,說道:「將軍,這分是家兄和賈先生奉與將軍的手書。」

戲志才、郭嘉、宣康等,此時已都聞訊來至,俱在帳中。

帳中並還有一人,矮小丑陋,正是程嘉。潛使長安的任務,隨著定下在關鍵時刻,由楊奉、董承聯兵保護劉協的安全,已經大功告成,程嘉昨天剛回到荀貞營中。

宣康上前把信接住,轉呈荀貞。

荀貞先看段煨的信,信中言語即是段煨從弟方才所言,願投降荀貞雲雲。

看完,荀貞再打開賈詡的信觀之。

賈詡的信比較長,好幾頁紙,但信中所寫內容,卻並非盡是段煨獻城此事,而是長安近日發生的幾件事,如李郭質女為盟,如鍾繇用他之策,已說動董承、楊奉護衛天子周全,以及還有楊奉謀刺李傕不成,率部出營逃竄這件事;只在信末,寥寥數行,說的是段煨願降此事,並向荀貞稟道,段煨盡管已被他說動,願意獻城投降荀貞,但是張濟可能不願意,不過張濟在華陰沒有勢力,根基不如段煨,故以他之見,其縱不肯降,不足為慮,勸荀貞勿要遲疑。

信末的幾行字與前邊內容相比,墨水的顏色不同,乃是新墨寫就,一看就能分辨得出,前邊的內容應當是賈詡早就寫好的,後邊這短短的一段是臨時添上。

——其它的東西倒也罷了,卻「楊奉謀刺不成,率部逃竄」這一事,因為是剛發生的,荀貞尚未獲知,卻是從賈詡信中,乃才頭次知曉。

這件突發的狀況,會不會對程嘉、鍾繇已經辦好的「護衛劉協安全」此樁關鍵的大事造成影響?沒了楊奉所部,只靠董承一部,還能不能完成「護衛劉協安全」的這個重要任務?

荀貞看罷賈詡此信,不動聲色,一邊先做忖思,一邊叫段煨的從弟起身落座,把信給宣康,示意他拿去給戲志才、郭嘉、程嘉等人傳閱。

侍吏捧湯水進來,段煨從弟端起喝了幾口。

等戲志才等人先後把賈詡此信看完,荀貞乃問段煨從弟,說道:「段將軍幡然悔悟,今願棄暗從明,我心甚慰,卻不知段將軍打算如何獻城?適才觀賈詡信中言語,張濟不願降,則如張濟不降,段將軍又是何對策?」

段煨從弟答道:「家兄深知過往之錯,願痛改前非,因是敢請獻城於將軍。將軍若肯納之,家兄願在將軍兵馬臨城到後,便開城門,迎將軍入城。至若張將軍或不願降,家兄對此已有慮。好叫將軍知曉,現華陰城東門、南門之守將,俱家兄之所部也,到時只要將軍的義師自東門或南門入到城中,張將軍雖不願降,料亦無可奈何矣。」

段煨從弟的這番話,別的都沒什么問題,只有「將軍若肯納之」這一句話,聽來有些突兀。什么叫「將軍若肯納之」?說的好像段煨擔心荀貞不肯納降一樣,但荀貞卻明白段煨從弟此話的意思何在。這句話實際上應該反過來理解,不是擔心荀貞不肯納降,而是段煨在向荀貞討要條件,意思是,如果你能給出令我滿意的條件,那么我就獻城投降。

荀貞把目光轉向戲志才、程嘉等人,說道:「段將軍願意獻城而降,卿等以為何如?」

程嘉面色凝重,說道:「明公,段君遠來送信,路上定是辛勞,敢請明公先請他下去休息。」

荀貞點了點頭,和顏悅色地與段煨從弟說道:「君確是道上勞累,就請先去作些休息,待君休息好了,還要勞君還華陰,為我給段將軍送回書。。」

本以為段煨的獻城,荀貞肯定不會拒絕,沒想到荀貞卻好像不急著給段煨答復,段煨的這從弟摸不著頭腦,帶著忐忑,遵令退下,自有軍吏領他去帳中休息,不必多言。

卻程嘉緣何建議叫段煨從弟先去休息?無他緣由,正是因為看到賈詡信中所言的楊奉之事。冒著危險,辛辛苦苦,把荀貞給的任務完成,殊不料,前腳剛回營中,獎賞還未發下,後腳就驚聞楊奉自作聰明,搞了這么一出,他謀刺不成不打緊,他這一逃,會不會累使自己與鍾繇「護衛劉協安全」的謀策功敗垂成?

段煨從弟出了帳後,程嘉怒氣難遏,罵道:「越是蠢人,越好自作主張!老老實實地按我與鍾君之策行事,等候明公大軍討至不成么?偏要別生枝節!蠢不可及!蠢不可及!」

「君昌,事情已出,不必動怒。」

程嘉收起怒火,應道:「是,明公。」

昨天程嘉回來,向荀貞稟報過他的任務完成,已定下由楊奉、董承護衛天子周全後,荀貞就已經傳令下去,命三軍備戰,打算三日內即往攻華陰。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段煨獻城願降,實該是件好事,但出了楊奉這個意外,底下該怎么辦?這華陰還要不要立即去取?

程嘉因問荀貞,說道:「只是現下忽生了楊奉此節,敢問明公,這華陰城,取不取了?」

「志才、奉孝,卿等何見?」

郭嘉說道:「明公,以嘉愚見,段煨願肯投降,機會不能錯過,華陰宜當即刻取之。」

程嘉說道:「那天子的周全?」

郭嘉說道:「雖然沒了楊奉所部,只董承一部兵馬的話,兵力也許會有不足,但我義師入關中後,李傕、郭汜肯定不會馬上就逃,他們一定會先遣兵迎戰,試試看能不能擊退我軍,值此李、郭的注意力並在我軍之時,鍾侍郎復乃縝密之士,有他居中策劃,天子的安危應當還是能夠得到保證,此其一也;就算再勞程君使長安,料之,鍾侍郎等現在也定是已無其它可保天子安危的良策,此其二也。合此兩者,嘉因以為,雖生楊奉變故,取華陰,無須再拖了。」

「志才,你以為呢?」

戲志才說道:「忠亦是此見。」

荀貞做出了決定,說道:「那就告訴段煨,我軍兩日後至華陰,叫他到時開城,迎我軍入城。」

段煨非罪魁禍首之人,他既願降,允了便是。

省得荀貞再攻打華陰,能減少兵士的損傷,且能更早進入關中。

議定,喚段煨從弟過來。

段煨從弟剛離帳未久,又被荀貞叫回,不安地再次拜倒行禮。

荀貞說道:「段將軍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今既願獻城,我便允了。」

段煨從弟聞言大喜,正要說話,邊上一人開口說道:「華陰縣城,我軍實可一鼓而拔之,但明公卻肯給段煨投降的機會,寬宏大度是也。」

說話之人是郭嘉,郭嘉年輕,但這句話倒非是全然因其氣盛而出,也是對段煨從弟剛才那句「將軍若肯納之」的回擊,潛台詞是,不管段煨肯不肯降,華陰,荀貞都能打下,段煨就別想著討價還價了。

如今是要投降,則對方說話再難聽,段煨從弟也得聽,何況郭嘉此言亦非吹噓,乃是實話,段煨從弟尷尬地唯唯而已,與荀貞說道:「那在下這就還城,回稟家兄。」

荀貞笑道:「你回去告訴段將軍,我會向朝中上奏,稟其獻城之勞。」

這等於是答應了段煨,只要他肯投降,就不會追究他之前的罪責。

段煨從弟連忙說道:「蒙明將軍見納,明將軍厚恩,必不敢忘!」又問荀貞,說道:「卻未知明將軍打算何日進城?」

荀貞說道:「既然張濟似有負隅頑抗之意,遲則或生變也,我明日便率部開拔,大後天可到華陰。大後天進城的話,段將軍能否做好准備?」

段煨從弟答道:「請將軍放心,必不會耽誤義師入城。」

……

段煨從弟當天返程,趕回華陰,向段煨稟報。

段煨聽了,少不了又再與賈詡商議。依照賈詡的建議,段煨悄悄調兵,加強了東門和南門的力量,同時又聚集兵馬駐於城中,做好張濟如果生變的預備。

段煨在華陰駐扎多年,內外熟絡,之前和他同駐華陰的楊定至今下落不明,現又未在城中,各方面可以說都是他說了算,因此各項獻城的准備工作進行的相當順利。

直到各項事宜都已准備完妥,到了約定的獻城之日,張濟仍然被蒙在鼓中,毫不知情。

守城先守野,凡是守城,必得先把城外的郊野守住。張濟、段煨都是沙場宿將,自然不是外行,是以除了城中的守軍以外,他倆還分別派兵在城南、城北的近郊據守。

城南是段煨營,城北是張濟營。

賈詡的勸降話後,張濟心中不定,因而這幾天,他每天都要出城,去他城北的營中巡視一番。

這日也不例外。

一大早,張濟就出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