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 太超前?是配套適應設計,不是設計適應配套(2 / 2)

技術方面的問題,他不懂,也不會去瞎指揮。

而謝凱,看起來不懂,好像對於不了解的東西,同樣不會說的。當然,這只是鄭宇成對謝凱的了解。

「關於機翼布置的問題,我覺得,我們應該采用頂置翼盒的設計,也就是整個翼盒全部在機艙外部,不采用其他大飛機那種把機翼插入機艙的結構。這樣一來,翼下凈高度會增加不少,可以加寬加高機艙的尺寸,有利於按最大機艙高度裝載單件限貨物……」謝凱繼續說道。

運-2o的駝背外觀,是整個世界上大飛機的最為獨特的外形,也是跟其他大型運輸機區分的最為明顯的特征。

即使c-17不能運輸的高貨物,運-2o也是可以運輸的;伊爾-76最新改型的伊爾-476無法運輸的寬物體,比如99主戰坦克等,運-2o也是可以運輸的。

現在99坦克還處於圖紙設計階段,謝凱不能不考慮這些。

當然,運-15搞出來,最大的載重量是根本沒法運99坦克,那又如何?

運-15只是一個基礎,運-2o,運-3o都是要搞出來的。

「這樣一來,整個氣動布局都得修改啊。」馬鳳山看著謝凱,皺起了眉頭,「之前的設計,都是采用上單翼插入機艙頂部。不插入的話,相當於整個飛機都是掉在機翼下面,對強度需要更高。」

目前國內只有4.5萬噸大壓機,這台大壓機所能提供的壓力鍛造出來的零件強度,無法支撐上百噸的飛機在空中長時間飛行。

要想這樣搞,就需要更穩固的設計,更先進的材料,更大噸位的鍛壓機。

意味著成本更高。

「我們不是已經開始搞6.5萬噸的大壓機了么?」鄭宇成漫不經心地說道,「同志們,有些領域的設計,我們需要立足國內現有的技術裝備可以達到什么條件,不過在涉及到國防安全的領域,我們設計必須要前,不能設計出來就落後不是?」

這老家伙還是很明白的。

謝凱看著老家伙,平時好像啥都不懂,關鍵時候,總是一針見血。

作為軍工系統的單位,設計必須有前瞻性。

「不僅是這樣,就連使用的航電系統等,我希望都是采用更先進的系統。各個用於指示不同系統數據的儀表,我希望整合在更少的數字顯示屏中……」

既然是為運-2o做准備,那么,就不怕時間慢一些。

有了設計提出來的需求,周邊配套單位就會去向著這個方向努力研究,一旦成功,整個技術性能都能提升很多。

「難度會不會太大了一點?」馬鳳山的眉頭擰在一起,卻沒說話,程不時忍不住說了出來,「先不說國內要搞定這些需要多少時間,僅僅是大量采用先進復合材料等,成本都會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空軍能用得起嗎?」

成本,是現在國內設計師最無法回避的問題。

技術太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撐;各種先進的材料大規模使用,成本將會更高。

空軍現在對於成本高一點的裝備,根本用不起,也用不上。

「難度確實大了一些。十年時間,夠嗎?」謝凱問道,「這不是開玩笑,大家不要忘記,我們搞項目本身的目的。一方面,是解決有無問題,另外一方面,則是借著這些項目刺激國內相關配套產業的技術展!」

沒有好的基礎,根本就別想挑戰更高難度的技術。

搞軍工的,都是這樣的心思。

「原本運十的設計,為了更快獲得成果,不得不像現有的技術做妥協,民航總局為什么不要?那樣的結果,給項目帶來的只能是災難!」鄭宇成再次助攻。「當初說運十只要三千萬就能進入批量生產,到現在,算上配套的大壓機,我們整合的動機廠等,前前後後投入已經過五億了,依然沒有拿到民航總局的適航許可,完成商業化……」

一想到當初接手運十那時候的真實情況,他就鬧心。

這是其他幾個老家伙經常鄙視他的理由之一。

馬鳳山等人都有些尷尬。

當初那不都是為了不讓運十項目下馬,沒有辦法的事兒么。

「諸位,鄭主任說這話,沒有別的意思。當初是沒錢,所以不得已為之。而我們現在,不需要太過考慮成本,我們需要的是技術,在突破技術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跟技術!」謝凱見鄭宇成讓整個氣氛尷尬,急忙救場。

鄭宇成也意識到問題,急忙說道,「對,我說這個的目的,就是讓大家不要畏畏尾!運十現在技術成熟了,配套也趨於完善……我們搞設計,是為了讓配套來適應我們,而不是去適應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