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 說好的傾家盪產呢(2 / 2)

別說100億盧布,哪怕1000億盧布,謝凱都敢貸。

可惜他貸款這么多,蘇聯方面不會同意。

而這樣大的數額,國內軍方肯定不敢承擔這么大的風險。

如同謝凱猜想的,剛說完,李明山就陰沉臉反駁他:「蘇聯提供貸款,我們也得償還。這么龐大的金額,光利息每年都難以承受。提供輕工業產品,這些輕工業產品在國內難道不用支付所有成本都得我們承擔啊」

軍方現在每年的經費根本就承擔不起。

財政部絕對不可能批准這樣大規模的技術交易的。

財政部每年的錢,都向經濟領域重點偏斜,軍方想要多一點都沒可能。

龍耀華看著謝凱,嘆了一口氣,「財政部恨不得把所有軍費都砍了,投資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大全國到處都需要錢。之前國家提出重點發展的航天科技,財政部也不願意多批錢。還問航天部門要錢的領導們,去太空,去月球,能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什么收益」

對於財政部來說,不找他們要錢,各個部門跟他們關系都好處。

反正現在國際環境又不可能打仗。

生產各種武器裝備對財政部來說,那都是浪費。

投資國內基礎設施,能帶動全國經濟發展,更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軍事項目投資,根本帶不來經濟的增長。

蘇聯瘋狂搞軍事科技,最終把整個國家經濟都玩崩潰了。

謝凱自然知道財政部什么態度,回來就找龍耀華他們,就是沒有指望財政部能支持這樣的交易。

100億盧布,可是400多億軟妹幣。

問財政部要,還不如要了財政部那些大佬們的命。

「首長,除了組織大批量輕工業產品需要的資金,負擔並不是太多。供應蘇聯的產品,可以為國內輕工業領域帶來更大市場,帶動更多的生產」

只要說到錢,汪貴林就極其不滿。

這次要上百億美元,整個404全部資金都沒這么多,從哪里去調集這么一大筆錢

見謝凱說的輕松,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從國內組織輕工業產品,不需要投入成本這么龐大的資金,每年得組織多少產品」

謝凱見大佬們反應激烈,連說傾家盪產的鄭宇成也沉默不語。

按照老家伙的性格,會不顧一切阻攔拍著桌子說必須搞回來。

現在他不說話,可見這么大數額的在老家伙眼中,也是還不起的。

謝凱這會沒再說錢的事,轉而問大佬們:「首長們,對蘇聯人的安124大家有什么想法蘇聯最大的飛機不是安124,而是安225,最大起飛重量640噸,體型比安124還要龐大從巴黎到烏克蘭,我乘坐那飛機過去的。在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制造工廠里,也看到了那一架尚未生產完工的安225。」

他突然又把話題拉回安124跟安225,大佬們不由疑惑。

「國內航空制造實力,差得太遠。只有引進安22的生產技術,才能加快國內發展,縮短跟國際技術的差距」

謝凱的話,所有人都清楚,可這需要砸入海量資金。

資金,中國最缺的。

軍方拿不出來。

財政部也不批如此龐大的資金來引進。

從銀行貸款

哪個銀行敢貸款這么多

目前國內擔心經濟過熱,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執行銀根緊縮的貨幣政策,貸款不容易。

「那就引進安22技術」鄭宇成說道。

其他人都是這樣的心思。

完全可以只引進安22,用於提升國內航空制造的實力。

在沒有經費情況下,全方位引進所有技術,並不合適。

「只是安22嗎基輔級航母雖然落後,對國內航母卻有巨大作用,甚至對萬噸大驅的設計,也有很大參考意義。蘇聯人在航母設計走的路跟西方國家不一樣,航母自身擁有非常強大防御能力跟進攻能力。西方航母需要龐大的護衛艦隊,才能出海行動。對海軍來說,蘇聯航母的發展模式是比較合適,也是比較節省經費的。」

「那就引進他們的航母技術」

鄭宇成有些底氣不足了。

引進安22這樣的戰略飛機,再引進航母技術,已經占整個技術清單的大頭了。

「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呢我們的防空導彈系統,不僅性能不足,系統也落後。我們雖然開發出了的飛盾359,那不過是近程防御系統,目前正向中遠程方向發展,沒有任何經驗,現在的研究進度大家都知道」

飛盾359防空導彈系統要進一步發展,不容易。

雖說有反擊1號,反擊2號的研發基礎,可當年反擊系列本來就沒有成功,加上都是六十年代的技術,太落後,並且沒有多大參考意義。

蘇聯的薩姆125,薩姆200這樣的防空導彈系統,雖然同樣性能比較落後,卻比國內先進了十多二十年。

所有人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