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采訪(2 / 2)

從1983開始 睡覺會變白 1328 字 2020-06-20

三個記者面面相覷,這哥們怎么如此嫻熟,好像經常接受采訪的樣子。

於佳佳先反應過來,率先問道:「那你是怎么想起賣文化衫的呢?文化衫這個概念,是你自己琢磨出來的么?」

「其實這個叫t恤衫,在南方很常見,北方現在也越來越多。我最初是覺得在衣服上印些圖案文字,應該會很有意思,後來才突發奇想,跟奧運聯系在一起。

因為我本身是個體育迷,也了解一些情況。我們國家歷史上參加過幾次奧運會,但那時內憂外患,國力衰弱,沒取得好成績,甚至一度沒有參賽資格。

我覺得競技體育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國力大小,直白講,競技體育拼的是什么?就是技巧和身體素質。只有國力強盛了,老百姓才能談得上身體素質,國家才有這門心思來培養運動員。

比如現在,祖國正在崛起,時隔多年再次參加奧運會,我本身就有這種感覺,一定會大放光彩。

至於為什么叫文化衫?很簡單,其實它可以叫奧運熱,跟現在的詩歌熱、出國熱、氣功熱一樣,都體現了當今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所以我管它叫文化衫。」

「你對自己的感覺就這么有信心?」

於佳佳很奇妙,對方就像一個賭徒,賭定奧運能掀起熱潮。

「我不是對自己有信心,我是對祖國有信心,對那些奧運健兒有信心!」許非又升華了。

「說的好!」

圍觀群眾特給面子,高聲叫好。

「可這終究是一種商業行為,將商業與奧運捆綁,是不是有借機發財的意思?」《京城晚報》的記者問。

嚯!

這哥們很敏銳啊?

許非想了想,道:「首先我們得達成一點共識,商業行為並非不良行為,或者違法行為。現在國家鼓勵農民承包,鼓勵進城做生意,鼓勵個體戶和手工業者,就表明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經濟運轉在在社會變革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我做的這些,只不過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過幾年,可能滿大街都是賣文化衫的,沒人覺得奇怪。

我雖然是個賣衣服的,但我也真心為奧運加油,在為奧運做宣傳。我既沒強買強賣,也沒以次充好,甚至你寫一句加油,我這都有優惠。

而且說句最老實的,我付出這么多成本,總得賺一點吧?

所以關鍵是如何運作,尺度很重要,不能為了發財不顧一切,丟了做人的底線。在道德和法律容許范圍內,做一些新鮮的嘗試,我覺得大家都能接受。」

「……」

這個展開更出乎三家的預料,侃侃而談,有理有據,這哥們到底誰啊?

「而且你們看,這邊是留言板,那邊是金牌競猜。」

許非引著幾個人參觀,介紹道:「讓大家競賽,本界奧運會中國隊能拿幾塊金牌。猜對了,憑剛才的紙條回來領獎。」

「猜對多少,你送多少?」於佳佳問。

「沒錯,正好今天有記者朋友作證,決不食言!」

哇哦!

圍觀群眾又是一片叫好。

還能這么玩么?縱然記者見多識廣,此刻也不免連連稱奇。當即,三家又去采訪路人:

「前些天就來了,開始在天橋上,後來人太多,堵的走不了,才搬到這邊。」

「我們一家三口都買了,貴是貴點,但百年一遇啊,零的突破多有紀念意義。」

「什么?下屆?下屆哪還有零的突破啊!」

采訪完畢,他們又要拍照,這下許非婉拒了。

開玩笑,我是跟劇組請假來的,要是讓那幫大佬看見,你特么不好好培訓,跑來投機倒把,那妥妥歇菜。

折騰了小半天,三家都覺不虛此行,素材太多了。

臨走時,於佳佳跟兩位同行互相看了看,選題一樣,采訪也是同時,不存在獨家爆料,那就看角度和深度了。

這叫正面杠。

(晚上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