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武行(1 / 2)

從1983開始 睡覺會變白 1768 字 2020-06-20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徐曉明先生,也是《霍元甲》、《陳真》、《木棉袈裟》的導演。」

哇哦!

第一個人就引得全場驚呼,《木棉袈裟》可能沒看過,前兩部可是「萬人空巷」。徐曉明三十多歲,正值壯年,很有那么一股氣勢,就是普通話不好。

「這位是徐先生的徒弟,林迪安。這位是我們大陸的演員,《木棉袈裟》主演於容光。」

林迪安非常瘦小,長相倒還不錯。於容光就很熟悉了,這貨年輕的時候跟老了沒啥區別——都很老。

「這位是香港著名武術指導袁祥仁先生,這位是他的弟弟袁日初。」

一共五個人,依次落座。

這種面對面的聊天形式很新鮮,台上除了徐曉明都不自在,因為是技術人員,從來沒受過重視,還跟大明星一樣登台采訪。

「幾位都是第一次來內地么?」

「我不是,他們是。」徐曉明道。

「那對京城有什么印象?」

「呃……」

開場聊了幾分鍾,全是問個人情況。許非皺眉,耐著性子又聽一會,還沒進主題,悄聲問:「誰寫的稿子?」

「劉迪吧,這場是他操辦的。」李沐道。

搞毛啊!

他見台上已經往家國情懷上走了,忍不住道:「這不行,再說一會閉館了。」

李沐也覺得離譜,又不是凌風那種訪談,你聊童年干錘子?遂偏頭跟副台長耳語,「跑題了,咱們要技術經驗,這能交流出什么?」

「有方法么?」

「讓許非上去。」

副台長擺擺手,李沐沖上面做了個手勢,又指了指旁邊。

主持人是京台自己人,反應極快,笑道:「通過剛才一番采訪,對幾位也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有請藝術中心的許非上台,跟大家一起交流。」

她暗捏一把汗,挪了個位置。

香港朋友還奇怪,怎么說著說著換主持人了?沒辦法,經驗不足啊,以前沒搞過。

而許非上來,大大方方一坐,張口就來:「眾所周知,香港影視業非常繁盛,武俠片或者說功夫片極受歡迎,由此也誕生了一種只有我們才有的獨家行業,武行。」

他轉向袁祥仁,笑道:「袁老師您好,據我所知,香港電影武行應該始於您的父親袁小田先生,能不能給我們詳細講一講?」

「呃,好。」

袁祥仁剛才也懵,現在才找回正路,他口音帶點粵語味,但比徐曉明標准。

「說始於不敢當,不過我父親確實是最早一批做武行的。他是京城人,最初唱京劇,三十年代的時候應薛覺先先生邀請,到粵劇里做武生,後來又到了香港。

香港早期的電影非常戲曲化,基本是粵劇的翻版,我父親自然就進了電影行。做替身,做演員,也擔任動作設計。

後來越來越多的武人和伶人進入香港,帶來不同的風格,有南派功夫和北派功夫。因為功夫片很受歡迎,拍的越來越多,這些人也有了用武之地。

起初很不規范,我記得好像是64年,王天林有部片《鐵臂金剛》,我父親自己帶著班底進組,那是香港第一個武行班底。

從此以後,就慢慢成了一個特有行當,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有成家班、洪家班、劉家班,還有我們袁家班。」

「就是說,武行脫胎於戲曲。武術指導可能是一個人,但行當卻像以前的戲班子一樣,有唱花臉,有唱老生,有唱丑角,各司其職。」

「對對。」

袁祥仁很愉快,對方懂,問的全在點上,「拍一部武打片很復雜,所以我們武行需要的人手非常多。

比如你跟頭翻的好,那好,要你了,你就負責翻跟頭,終歸有你一個鏡頭。比如你吊威亞是一絕……」

「威亞就是吊鋼絲,《西游記》飛來飛去那些,都是吊鋼絲。」許非跟下面解釋了一句。

「對,你飛起來的動作比別人漂亮,那你就負責吊威亞。你皮糙肉厚,那好,你就負責挨打。或者你瘦,身材小,那也要,你可以做女明星的替身……」

「安仔就做過啦,你看他眉清目秀,長的就像。」徐曉明拍了拍林迪安。

「我父親也做過啊!」袁祥仁笑道

「那我肯定不行,我這身材的當不了女明星。」於榮光道。

「哈哈哈!」

台上台下一樂,氣氛瞬間松弛,談興也起來了。

觀眾恍然大悟,寇占聞兩眼放光,原來這就叫武行!

許非仍在繼續,問:「《少林寺》幾位肯定都看過吧,覺得里面的動作設計怎么樣?」

「……」

問題有些敏感,幾人對視一眼,徐曉明開口道:「非常優秀,風格傳統,有些像邵氏的武俠片,比較寫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