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虎入長安聚風雲 第二百四十四章 國議(一)(2 / 2)

將血 河邊草 1463 字 2020-11-21

意態悠閑的微微一笑,「五哥鎮守潼關,父皇駕崩,朕沒有瞞他,不叫他回來也不是忌諱什么,只是金人哨騎已現於潼關附近,大戰就在眼前,這個楊卿是最清楚不過地了,臨陣換帥,軍心必散,所以便以奪情處置了,便是如此,朕也怕逢我國喪,潼關戍軍人心不穩呢,所以這個重任還得五哥擔著。

你們先議議,看是不是從西軍中再抽調些兵馬往潼關援應,兵部戶部那里你們也得盯緊了,糧草軍需都不能有半點短缺,金人辱我太甚,長安喋血,視我大秦如無物,遭逢父皇身子不適,這事便放了下來,如今竟然又起兵犯邊,這一仗不但要打,還要打的金人再不敢正視我大秦為止,你們以為呢?」

眾人聽了他這一番話,都是面面相覷,聽這話里的意思,這位新皇一旦登基就要擅起兵戈?大秦立國百余年,雖是屢爭西夏,但東進之心還沒有哪個皇帝起過的,相對於西邊的西夏,大金實乃龐然大物,疆域寬廣,又兼兵戈犀利,這要是打的不可收拾,可怎生得了?還要增援潼關?之後五王那里可怎么個處置法兒?陛下心里打的到底是個什么主意?

參知政事文閣殿大學士鄭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陛下,金人勢大,我大秦居雄關以自守已然是勉強為之,若戰事連綿,值此國喪之際,一旦失利,恐怕。。

「哀兵必勝。。。。。」李玄謹也不等他說完,直接一句堵了回去,「再有父皇在時一直盛贊五哥有將帥之才,父皇如今雖然已經不在了,但五哥的才能朕還是要倚重的,有他統帥大軍,朕是放心的,此事就這么決定了。」

眾人臉色一僵,這在正德皇帝在地時候可沒見過的,一言而訣國事,如此獨斷實同兒戲,莫不是。。。。。。。這位陛下想趁機處置了五王?不過拿軍國重事來傾軋異己,這未免有些讓人太過心寒了吧?

楊感斜歪在椅子上,身子已經疲乏到了極點,一陣陣的困意襲了上來,但還是強打著精神仔細聽著,這時卻是暗自嘆息,朝臣暮氣深重,而眼前這位陛下銳意進取之心又是太盛,棋局雖已布置妥當,但前途實在難測的很啊。。。。。。微微坐直身子道:「陛下英明,五王治兵嚴謹,精於戰陣,實堪重任的,只要麾下兵卒足夠,金人實不足懼。

不過陛下一直屬理兵部,兵部尚書之職一直缺著,值此之時,應盡快補之,還有三司使一職自曾度失蹤也無人任之,司務混亂,與國事無益,不如也一並而決。

尤其。。。。。。。尤其是戶部,賬目混淆,人員龐雜,如今又是群龍無首,臣諫陛下詔專人察查,此當務之急,不可不慎,不然外事堪憂啊。」

「此誠老成謀國之見。。。。。。。」旁邊幾個人都是頷首稱是,心中暗自欽佩,這楊相說的真個是點滴不漏,不過聽這話里的意思,怎么也是順著陛下的想頭兒來地,五王專兵在外,至今也沒有一封祝賀新皇登基的折子遞上來,這樣的做派還要加其軍權,真真是讓人擔憂之極。

李玄謹指節敲打著桌案,眼光閃動,他一腔的雄心壯志,局面又已經布置了一年有余,事事順遂之下,做事便有些過於急切了些,這個時候看這幾位宰輔都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心中別提有多膩歪了。

但靜下心來一想,楊感所說又有道理,攘外必先安內,此時內務還有許多需要措手地事情,兵事上看來真要等上一等了。

「好,就按楊卿所說,你們下去先議議有什么合適人選,事情該如何處置,想好了遞上個折子來給朕看看。」

說到這里微微一頓,接著笑著道:「你們都是父皇用慣了地老臣子了,朕是再信任不過的,但朕畢竟不是父皇。。。。。。

到了這里便停住了話頭兒,這個不需細說,幾人都是玲瓏剔透之人,一想便也明白地,於是接著道:「好了,還有個事情,你們都也知道,羽林左衛副都指揮使趙石有救駕大功,國喪期間辦事又極是勤謹,據說現在也沒回家看上一眼的,這樣的忠臣按理說怎么賞他也是不為過的,但他畢竟年紀還輕,現在已經是從五品的官職,身上又有封爵,賞賜太重恐怕有些不合適,太輕了又不能酬其功勞,你們看朕應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