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第五百四十八章故交(2 / 2)

將血 河邊草 2540 字 2020-11-21

趙石也笑了起來,「要說羨慕,趙石到是羨慕大人常在帝側,又能平平安安在京師享福,趙石現在可是身心俱疲,恨不能去了這個職位,清閑一些呢。」

兩人對視而笑,心中自有默契,說起來,兩人相識於汾水之畔,見面的時候並不算愉快,尤其是那時李士芳文人心性頗重,非要夜宿廟宇,卻是差點遭了賊人毒手,到得趙石軍中時那狼狽的樣子實在讓趙石看不上眼。

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兩人之後再沒見過,但李士芳回到京中之後,性情大變,開始熱衷於官場,和趙石府上長史陳常壽往來頻密,成了好友,和趙石的關系也密切了起來,尤其是李嚴蓄被委為入蜀大軍的監軍一事上,卻是得他出了大力,算是欠下了一個不小的人情。

這時相見,兩人說的雖說不多,卻都心知肚明,今後官場之上,相互聲援,互為倚仗是免不了的了。

李士芳乃朝廷新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常伴帝王身側的,那需要機會,更需要才干和能力,李士芳此人有才學,在當今陛下還是景王之時便與其交好,這就是機緣,兩個加在一起,早就出了如今的翰林待詔大人。

對於李士芳的來歷,無論是陳祖還是種從端最多也就聽所此人當初是長安八友之一,其他的再無所知,見趙石與其相熟,心里都有些泛酸,他們兩個如今都是遠離京師的人物,對於京師人事之更迭都不很敏感,也變相的顯示了兩人遠離了大秦官場的核心。

陳祖還好些,畢竟他一直任的是外官,但種從端心情就越發的郁悶了起來,瞅著相談甚歡的兩人,卻是恍然如夢,這時才覺得,原來朝中竟然出了這許多年輕人,而再看自己,曾經也是如此風華正茂,意氣風發,而如今呢,卻已經兩鬢如霜,遠離長安繁華之地多年,朝中新人又有多少還認識他這個曾經的兵部尚書,種家的族長呢?

不管兩人作如何想,但兩人卻都是世事通透之輩,說了幾句話後,便借故離去,大堂之上便只剩下了趙石李士芳兩人。

李士芳目注趙石道:「大人如今可是與之前大不相同了啊。」

趙石笑著回道:「李大人可不也是不一樣了嗎?」

兩人同聲而笑,估計都又想起汾水河畔軍營往事,笑聲更多了幾分暢快

「趙大人再不可提什么李大人,叫在下一聲士芳即可聖上讓士芳告知大人,當初大人所言句句良言,只惜以為勝算已定,未曾聽從,不然蜀中戰事當不至於此,而今大人領兵,陛下是放心的,但若有何難處,快馬速報京師,斷不可再像之前般,先斬後奏,讓聖上憂心了。」

趙石點頭,「士芳請代趙石回稟陛下,最多再過十日,趙石便領兵入蜀,還是那句話,前路茫茫,臣盡力而為就是。」

李士芳有些詫異,但他自己在當今聖上面前就有些灑脫不羈,這時見趙石聽得口諭,卻未多出多少異色,且也沒有空放大言,心里到覺著此人確實值得自己相交,能得陛下信重如此,也確有其道理。

於是笑道:「聖上說不必太過急切,准備完全才好入蜀,大人這是?」

趙石搖了搖手,「聖上寬宏,能體恤前方將士,古來帝王,能有幾人如此?實是讓人無話可說,但話說回來,揮軍入蜀,宜早不宜遲,趙石最怕朝中聞聽金州大勝,便急令我等起兵,但現在卻寬容了這許多時日,已是足夠,不過這一次,還請朝廷速派官吏入蜀,安靖地方,還請士芳啟稟陛下,大亂之後,必然大治,於我大秦未必不是好事,但蜀中元氣大傷之下,卻需及早定策蓄養民力,不然,蜀中沒了拜火神教,自然還有其他什么。」

李士芳肅然點頭,「大人金玉良言,士芳定一句不差的稟明聖上

正事談完,李士芳便多了幾分隨意,笑著道:「士芳多去大人府上,聽聞大人府上添一公子,還沒給大人道喜呢。」

說到這個,趙石心里未嘗沒有點期盼,不過臉上卻是多出幾分苦笑來,「我這里還沒見過,更不知怎么教養,府中婦人女子眾多,就怕等我回去,小子已經嬌生慣養的不成樣子了。」

李士芳也笑,這時才恍然察覺,眼前這個身材高大,滿臉深沉的大人才不過十七歲的年紀,有了兒子,卻會轉不得,相比於自己在長安的閑適,卻是著實讓人慚愧。

「大人放心,將門虎子,將來未必比大人差了就是,尤其惜身兄膝下無子,近日見到那白白胖胖的幼子,卻是動了慈父之心,夫妻兩個恨不能將孩子抱回去自己養著,惜身兄更已經收了公子作弟子,正摩拳擦掌的准備將一身才學教給他呢,以惜身兄之才華,大人還需擔心什么?

李博文沒有爭過,還生了幾天悶氣呢,見到士芳,也沒個好臉色

趙石這時卻道:「唉,趙石怕的也正是這個。」

李士芳愣了愣,接著便明白過來,對啊,剛說了將門虎子,這讓陳常壽教下去,豈不成了文弱書生?恐怕在這位大人的眼里,和長於婦人女子之手也差不多了吧?明白此節,卻是猛然哈哈大笑,不一時連眼淚都笑了出來,卻是又讓趙石想起了那個汾水河畔,放浪形骸的世家子。

不過心中也覺暢快,當初陳常壽來信之時,那位府中長史對於趙石嫡子還沒一個,就弄出一個庶長子來,還很有些不滿,不成想,時到今日,卻稀罕的跟什么似的,也真可謂是世事難料。

這時趙石輕輕一拍桌子,卻是想起一件事來,心里苦笑,見到此人就應該想起來的嘛,怎么會說了半天話才。。。。。。。也是這些時日事情太多,又常年在外,家中之事反而記掛的太少了些。

心中苦笑,卻還是抱了抱拳,「聽說我那大哥經士芳引薦去了翰林院,還未謝過呢,真不應該,晚上的時候到要多敬幾杯酒給士芳了。」

要說李士芳這交友的本事真是不小,幾句話的功夫,便是以趙石的心性,也感覺兩人如同多年故交,士芳,士芳的叫著,初時還有些別扭,但這時卻是叫的順口之極,連話也多了許多。

這邊廂李士芳擦了擦眼淚,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笑著道:「寧方兄性情端方,博學多才,與士芳相交,多有規勸之言,讓士芳得益良多,寧方兄蹉跎至今,不過是機緣未到罷了,今次他本來是要考恩科的,但以如今情勢,恩科恐怕又得延後了,遂由士芳薦舉入了翰林院,但於寧方兄來說卻未必是好事,士芳實是不敢居功的。」

「我這位大哥,心思很重,年紀老大,卻還獨自一人,在我府中呆得也很不舒服,這回有了職位,應能好上許多,我這里承情的緊呢。」

「大人說哪里話,當初在汾水大營中一番敘談,士芳才如醍醐灌頂,才有了如今的翰林待詔李士芳,不然士芳不過還是一長安浪盪子罷了,每日飲酒作樂,填詞作賦,絲毫不知蹉跎了大好年華,此等恩情,士芳牢記於心,不敢稍忘,而大人征戰在外,士芳能讓大人少些後顧之憂,已是萬分欣慰,卻是當不得大人相謝。」

到了這個時候,兩人之間已是沒有什么可忌諱的了,又相談良久,李士芳這才離去洗漱,准備晚上的洗塵之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