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五百九十九章皇子(2 / 2)

將血 河邊草 3541 字 2020-11-21

趙石的話說的有些啰嗦,更像是解釋,也像是奏對,一面之詞的味道很濃,但其中的殺氣是一聽就明白,李任權不死,他是不會放手的,對於這個,李全壽心里有些不舒服,他沒領過軍,當然不明白,將領間的紛爭比文官政爭要直接,少上幾分詭秘,卻要多上幾分慘烈。

而趙石就不用說了,照他看來,既然已經做到了這一步,李任權就必須死,最少也要削職為民,很純粹的想法,絲毫沒有任何顧忌,至於所說的這些理由,不過是些解釋罷了,就好像之前李全壽說的那些大道理,誰都能說幾句,旁人也反駁不得,但真信的,又能有幾個?

李全壽舉杯與趙石碰了一下,打了個哈哈道:「此事還懸而未決,不過小弟有些奇怪,那李任權怎么就。。。。。。。。」

問的直接,趙石一口將酒喝下,思量了一下,回答的也直截了當,「沒什么,之前那些么,冠冕堂皇了些,少有人信,但也沒多少假話,不過說句老實話,李任權雖得罪了我,到也算不得什么,之所以成了今日局面,也怪他倒霉。。。。。。。。」

說到這里頓了頓,直視李全壽,心念電轉,最終卻是露出笑意,道:「那就跟殿下解釋一下,我奪下劍門,立即派人去邀他出兵,他卻敷衍塞責,那時我就覺著此人狼子野心,多數又存著在慶陽時那般渾水摸魚的心思了,趙石自問也是鐵石心腸之人,但領兵至今,不說身先士卒,卻從未干過讓軍卒白白送死,自己從中漁利的心思,聽到回報時,我這兒就已存了收拾他的心思。

而後他又送上門來,借著這個由頭,讓他不死也脫層皮下來,豈不大快人心?沒錯,他不顧軍令,從成都出走,是我逼的他,我明白的告訴了他,我要與他為難,要治他坐視成都被圍之罪。。。。。。。。」

「要說這人以前我在慶陽府時見過,心機城府都很深,左右逢源的,和誰都能說上兩句,就算那時我還是個小小的隊正,他也是一副折節下交的樣子,這樣的人以前。。。。。。。嘿嘿,都是有大私心之人,一旦事到臨頭,比誰私心都重。。。。。。。。。」

「既然看准了他,恐嚇上兩句,雖無實證,也能嚇他夠嗆,這樣的人一害怕,定然就是那么個結果,加上心虛,立馬就出了成都,白白送了個把柄在我手里,人都在我手里了,還不是任我怎么說都行?再說這人干的那些事也是明擺著的,若是他解了成都之圍,之前所有還能盡數遮掩,但現在嘛。。。。。。」

「抓住了人,我就又想,蜀中大亂,我大秦損了多少軍兵將士?若之後再追查一番罪責,又得有多少人頭落地?吳大將軍估計落不得好去,再加上個臨江伯,有了兩位大將在前,誰若再想徹查,難道還想將伐蜀功臣一網打盡不成?」

「要不怎么說呢,算李任權倒霉,既然他存著讓大家伙兒送死,自己得利的齷齪心思,那就別怪我將他這個臨江伯弄出來當替罪羊,保全一下有功將士的性命了,而既然我做了,若他李任權能輕松脫身,那怎么成?」

他這里說的真真假假,李全壽聽的卻是如痴如醉,心里那一絲不快也早不知飛哪兒去了,咂摸了半晌,才一拍桌子,「父皇總說,聖人之言乃大公之道,然天下間何有大公之人?所謂公斷,皆為不涉自身利害而已,一旦事涉己身,定有私義雜之,唯小人定以私義而論公事,而君子則以公道論之私情罷了,兄長此舉,足堪為君子矣。」

評價太高,趙石也有些受不了,公心是什么,他不太清楚,君子這種動物,趙石也不知為何,皆因後世已無君子,連禽獸和禽獸不如之辯都弄的人盡皆知,視之為理所當然,哪里還有什么君子?但趙石也知,自己肯定不是什么君子,小人到是貼近一些,騙孩子的罪惡感沒多少,但總有些不自在就是了。

索性舉杯邀飲,打著將雖不笨,但也不聰明的皇長子殿下灌醉的主意。

但李全壽酒量雖淺,醉的卻也沒那么快就是了,轉頭就關切的問,「兄長之後有何打算?」

「這個不好說,不過也想在京師多呆些日子了,我這里榮華富貴想來也已不缺,也該是歇歇的時候了,到是殿下,聽說前些時有人提議立儲,殿下是怎么想的?」

李全壽轉了轉眼珠兒,聽出趙石說的有些不盡不實,但方才解釋李任權之事,卻讓他覺得推心置腹,沒有什么隔閡,手扶著酒僎,沉吟片刻,這才嘆了口氣,「還能怎樣?也不知是誰,竟然上書要父皇立儲,存的可未必是好心,當初情形,兄長也知道的,那個時候立儲,簡直就是架了人在火上烤。。。。。。。。。」

趙石毫不猶豫的打斷了他的話,有些事,這個時候摻和起來可非是好事,「趙石聽人說,陛下有意立下儲君,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全壽愣愣的望過來,等著他的下文,誰都明白,如果此時立儲,他是獨一無二的太子人選,至於宮里那襁褓嬰兒,只要陛下還沒糊塗,就絕不可能成為大秦太子,李全壽不喜反驚,誰傳出來的消息,我怎么不知道?不由自主間,一縷狐疑之色已經出現在了眉宇之間。

趙石卻自顧自的抿了一口酒,「聽說而已,當不得真,聽人說了許多,只記得人家說,此時立儲,正合其時,既然殿下不知,那多半是假的了。」

李全壽目光閃動,幾乎沒了一點醉意,手掌緊緊握住酒僎,心砰砰直跳,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趙石,好像要在趙石臉上瞧出花來才罷休,嘴唇蠕動,想要追問,卻又忍住,只瞧他的表情,就知道難受的厲害。

趙石這句話自然是沒有說完,南十八在說的時候,是說了很多道理的,最淺顯的一條便是,景帝陛下之所以一直不曾立儲,多數是覺著自己春秋鼎盛,膝下又只有獨子一人,沒必要早早立下儲君,但這一次蜀中之戰奇峰突起,定會讓他察覺出了遲遲不曾立儲的危機所在,加上後宮又誕下二皇子,若再遲上幾年,儲位之爭便會顯現出來,那時再立儲,就有了許多麻煩。

雖說大秦一直是立賢不立長,但沒有一個皇帝會眼睜睜看著諸子展開曠日持久的紛爭,將所有人都席卷在內,感情上很少能接受得了,帝王的尊嚴也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

那邊李全壽緩緩收回目光,身子也漸漸放松了下來,自嘲的笑了笑,聲音干澀道:「此等大事,又怎會只你聽聞?看來也只是一句笑語罷了,今時不同往日,父皇。。。。。。。。。」

說到這里,欲言又止,最終化作一聲長嘆,年方稚齡,臉上卻滿是深沉的愁緒,悶頭喝了一大口,又挑著幾樣不算肥膩的嘗了幾口,這才重又笑了起來,「今日清靜,不妨有人打擾,不說這些掃興之事,聽說劍門那刺客來無影去無蹤,你這才吃了大虧,這次來,還擔心你是個不死不活的樣子,那可大大糟糕,太後娘娘那里也得心疼死,不想卻是能吃能喝,一如從前,著實可喜可賀。

快跟我說說,那刺客真就有那般厲害?宮中侍衛多的是,驍勇之人也是不少,怎就沒那等神妙展現?」

趙石也放松了心情,隨意的道:「那人確非尋常,一身本事天下少有,若有心潛伏在側,少有人能躲得過的。」

「快說快說,不要吊人胃口。」李全壽作猴急狀。

趙石知他故意如此,沒奈何,也就順著他道:「那人是草莽中一等一的豪傑,身手高強,不過說到底,也還是單槍匹馬,再厲害也不過能敵十人百日,只是這樣的人蓄意刺殺,實是防不勝防,當時也是有些疏忽,讓他瞅了空子,竟為其潛近了身側,略略交手,就在胸口中了他一下,撞在牆上。。。。。。。」

趙石講故事有些欠缺,但還是耐心講了下去,反正也是閑來無事,談興不知不覺間便高了許多,「這些草莽豪傑,被他們打上一下,別說是肉體凡胎,就算鋼筋鐵骨,也只有骨斷筋折的份兒,挨了一下,我這兒就吐了一口血,受了重傷。

還不算完,那人又欺上來,再度交手,又幾下,胸口就又挨了人家一下,這一下可是重的很呢,直接撞穿了牆壁,將我打了出去,可想而知,那一下挨的有多結實,就這會功夫,那些侍衛才剛驚覺進了中軍大帳,我這里卻已生死一瞬,要不是貼身軟甲穿在里面,早就死了的。」

「那人也是亡命之徒,四下里軍兵都趕了過來,他見我未死,竟然又追了出來,我這里自然不能束手待斃,拼命跟他周旋,身上又挨了兩下,胳膊當時就斷了,胸口還挨了一下,好在四下護衛軍兵擾了他心神,胸口上一下沒怎么挨實,那也差點把我又從外面打回中軍大帳里面去的。」

「到了此時,我是一點力氣都沒了,只剩了躺著等死的命,那人還想靠近,但到底為軍兵所阻,就算如此,還是連殺數人,飄然遠走,誰也攔不住他,殿下說說,這樣的人若再多幾個,還有誰能睡的安穩?誰還敢睡的安穩?」

李全壽開始還有些意興闌珊,半聽不聽的,但越聽越是入神,對於一個長於長安的尊貴皇子來說,這不啻於是在聽一個傳奇。

「這么說來,世間真有此等紅拂般的奇人?」

「就算是奇人,也是要命的奇人。。。。。。。。」

「可惜未曾親見。。。。。。。。。你傷的真那么重啊,竟然這會就都好了?」

趙石也是一陣氣結,這小子不地道啊,那意思好像是在說,自己為什么竟然沒死似的,「我這里昏迷了一夜才醒過來,就算還有口氣,也是不多了,在劍門養了些天,才好轉了些,若是殿下在那里就好了。」

「哦?」李全壽興奮,眼睛亮亮的。

「那刺客定然就沖著殿下去了,斷不會來找我的麻煩,殿下周遭防衛森嚴,說不定還真能親眼目睹其人威風。」

「哦。。。。。。。。」李全壽尷尬的笑。。。。。。。。。。

(七千字,累壞阿草了,昨晚阿草看了永不磨滅的番號,電視劇啊,不是小說,抗日片,演的真逗,很另類的抗戰片子,很不錯,向大家鄭重推薦。。。。。。。)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