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零二章歸家(2 / 2)

將血 河邊草 3060 字 2020-11-21

旁邊的人身份都是不夠,也只有看著幾人說話的份兒,到是那位樞密院出來的佐使還能湊上來說兩句,其他人之前站著,如今還得陪著,,羽林左衛的一些留守將校散開來,和歸來的同僚說上幾句,語調之間,難免透出幾分羨慕和酸澀。

但也怪不得旁人,趙石接任羽林左衛有幾年了,將羽林左衛整治一新,經營的跟鐵桶相仿,但也總有那吃不得苦頭的,陸續裁汰了一些,但有人進言,這般下去,得罪的人太多,羽林衛衛戍京縻,和權貴們打交道的時候多,出征的時候少,許多人憊懶了些,卻也不無用處,盡皆汰去,得罪人不說,也有些可惜。

趙石從諫如流,改弦更張,精兵強將都留在羽林左衛大營,其他屢教不改的,也沒再往外趕,各處值守的活計就多數派給了他們。

就算如此,經過他一番折騰的家伙,也比右衛那些家伙要強上許多,充充門面已是足夠,而他出使蜀中,這些人也就留了下來,沒人管著,很是逍遙了一番,但這回見到風吹日曬,一身的精悍,打磨的好似換了個人般的同僚,除了羨慕的眼睛發藍,心里泛酸之外,打上幾聲招呼,話好像也已說不到點上了,好似完全成了兩個世界的人,讓許多人都生出了世事難料的感慨唏噓。

和幾個人寒暄一番,趙石這里談不上應對得體,卻也讓人生不出半點狂妄跋扈的感覺來,就連禮部的幾個人也都暗自松了一口氣,前些時聽說這位擅自便將軍前大將給抓了起來,還道不定囂張成什么樣子呢,出京之後多少都有些忐忑,這時卻都暗想,傳言終究有些靠不住,瞧這副模樣,哪里有半點少年得志的樣子?也不知是誰亂嚼舌根子,讓咱們跟著白擔了許多心事。。。。。。。。

又多說了幾句,那邊成巒咳嗽了一聲,笑道:「諸位,諸位,大人有恙在身,這里也非是敘話所在,咱們還是恭請大人起行,趕緊回城才是啊。。。。。。。。」

眾人一聽,都道有理,這里也實在是呆不下去,即便是人人手上一個暖爐,也挨不住寒風凜冽。

於是,恭送趙石回到車上,一聲令下,隊伍緩緩開始向前,直到趙石的車過去,岳博立馬叫手下的差役給諸位大人披上外袍斗篷之類的御寒衣物,牽來馬匹,抬來轎子,隨在隊伍後面。

。。。。。。。。。。。。。。。。。。

到得長安城西門處,城門前早已准備妥當,擺下香案,宣旨的太監,守護各處的羽林衛軍兵,遠遠旁觀的百姓,更有一隊儀衛等在那里,場面比之前又大了幾分。。。。。。。

「得勝伯,明威將軍,兵部郎中,羽林左衛都指揮使趙石接旨。」

這一通過場可就不是趙石想怎么就怎么了,一切都有禮部官員在盯著,從趙石來到此處,再到眾人山呼萬歲,陸續跪倒在地,趙石這時才上前,拜倒在香案處,聆聽聖諭。

也不必細說,值此之際,大庭廣眾之下宣讀聖旨,本身就已表明了朝廷嘉賞之意,聖旨簡短,略提功績,便讓趙石歸家探望親眷,諸將先率兵回羽林左衛舊址,西山大營,著兵部妥善安置等等。。。。。。。。。

聖旨如此之簡短,有些沒見過這等場面的,不免有些失望,之前還以為是賞功的旨意呢,不過明白人也不少,知道此時不可能細述功勛,那得說到什么時候?

尤其是得勝伯那里,之後必定還有旨意到的,現在更是沒讓得勝伯直接入宮覲見陛下,而是體貼有加的讓其回府休息,這才是真正的榮寵備至,而在城門這里,其實著人傳來諭令便是,但卻擺開香案,宣讀了皇帝陛下的旨意,看重之意不言自明。

看似簡單倉促,其實這里面的道理深著呢,各家的功勞之後絕對少不了,這時急什么?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

隨行軍兵陸續開拔,去向西山大營,趙石身邊的人卻還留下不少,坐著馬車,前面有儀衛開道,各種儀仗齊備,在一眾親衛牙兵的護衛之下,浩浩盪盪進了城門,一路之上的風光自不必提,行了足有一個多時辰,才來到自家府邸門前。

這里早已經等滿了人,府中之人幾乎傾巢而出,簇擁著裹的嚴嚴實實的石頭娘,也不知已在這里等了多久了。

到了這里,儀衛統在馬車前行下軍禮,告了一聲罪,這才帶著儀衛迤邐而去,趙石下了馬車,看見府門前被一群人簇擁著的老太太,晚燕歸巢,游子還家,心下也不由暖烘烘的,一股說不清的滋味涌上心頭。。。。。。。。

緊走兩步,一把摻住已是淚眼漣漣的石頭娘,笑道:「娘,我回來了。」

一句話,石頭娘的眼淚算是止不住了,抓住趙石的手就再不松開,左瞅右瞅,又哭又笑的,讓其他人一陣手忙腳亂。

趙石心中暖暖,這一世,又攤上個好母親,卻是再不能辜負了老天爺這難得的補償,總歸要讓老太太過的安安穩穩才成。

「走走走,都進去說話,你們也是,老太太身體不好,大冷天在這里等著,凍著怎么辦?」

一陣擾攘過後,得勝伯府門前終於漸漸清靜了下來,但凡是路過得勝伯府門前的百姓都知道,立下大功的得勝伯回來了。。。。。。。。。

而如今得勝伯府內,卻已和過年並無二致了,府中的老爺回來,一下子就好像都不一樣了,不論什么人,臉上都帶了喜氣兒,老爺一走就是一年多,雖說府中一應事情和老爺走前也沒什么兩樣,大家伙兒該干什么干什么,但還是總覺著少了些什么。

加上南邊戰事的消息一會兒一個樣兒,實在讓人擔驚受怕的厲害,大家伙兒都明白,這么大一座府邸,其實支柱只有一根,那就是出征在外的老爺,若老爺在外邊有個三長兩短,老天爺,那該怎么是好?

現在好了,老爺毫發無傷的回了來,至於官兒到底做到了多大,府中真正清楚的只有少數,但總歸是小不了就是了。

如今府中還添了一位小少爺,主家興旺之像已顯,下人們就更安心了,所有人都在忙活著晚宴,人人臉上都帶著喜氣,可不就和過年一般了嘛。

趙石這里好不容易安撫好了石頭娘,把妹妹叫到身前聊了幾句,他這個妹妹也已經不是拖著鼻涕跟在他身後跑的那個小丫頭了,雖說才剛十四,但也已到了能嫁人的年齡,看上去還沒張開,但眉宇之間,言行舉止,都不能再以孩童論之了。

石頭娘精神頭十足,這幾年養尊處優下來,身子漸好,多少有了點貴氣,但愛嘮叨的毛病卻越來越重,老年多如此,沒什么好奇怪的,這時見到兒子沒缺胳膊少腿的回來,一番激動過後,家中事無大小,都一股腦的倒了出來,每每想問問兒子在外面干了些什么,又受了多少的罪,吃了多少的苦,但總歸沒問出口,怕聽著擔心,也覺著兒子在外面干的都是大事,自己便是問了,也聽不懂多少,於是是只字不提,到也省了趙石一番口舌。

不過在趙翠兒身上,石頭娘可是擔足了心事,上門提親的越來越多,這可不像鄉下時選女婿,多數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兩家長輩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那么定下來了,這京里來提親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家,答應不答應的,里面的道道又哪是她一個鄉下婦人能明白得了的?

兒子信上雖說此事只管她來做主,但事關女兒終身,哪里能輕易拿主意?不過女兒還小,到也不必著急,到底還是要等兒子回來再說的,長兄如父嘛。

聽著一個個名字從石頭娘嘴里蹦出來,多數都是官宦之家,石頭娘這里顯然也下了些功夫,什么李家,鄭家的叫的分外順口,趙翠兒先就被羞跑了,趙石聽得也一陣頭大,最終石頭娘卻是總結了一句,這些人家娘聽著都不很順心,高門大戶的,翠兒嫁過去也好過不了,不如回咱們那兒找戶人家,女人啊,找個能干的男人,吃得飽,穿得暖,生上幾個兒子,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其他還指望個什么?

很朴實,也很簡單,讓趙石也是無言以對,以他現如今的身份地位,其實就算妹妹嫁給個浪盪子,他也能讓妹夫老老實實的來個「迷途知返」,但合不合心意可就難說了。。。。。。。

轉念一想,自己麾下那么多的人,挑出個妹夫來還不容易?也就沒有多說,過後他真問起來,才知道到底有多難,這些家伙沒幾個沒婚配的,有的更是妻妾成群,兒子女兒一大堆了都,像他這么純情,現在還只有四個老婆的,沒幾個。

這些漢字精力充沛,俸祿還很不少,拿了銀子,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去吃喝玩樂,多數頭一個念想就是再娶一房小老婆,也不管家中已是雞飛狗跳。。。。。。。

揭過此事,等從石頭娘房來的時候,他身後卻多了個小尾巴。。。。。。。。。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