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二十八章人來(1 / 2)

將血 河邊草 2514 字 2020-11-2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將血最新章節!

得南十八等人相助,進度可就不是他一個人琢磨能比的了的了,一個多月,各種章程就陸續弄了出來,有人掌筆,洋洋灑灑數萬字,用小楷錄下,看得趙石眼暈。

一人計短,加上這么幾位幫忙,可以說,成敗利鈍,幾個人只要略一商議,寥寥數語之間,便能清楚其中利害,其聰明才智,人情世故,實非趙石所能及的。

不過趙石最大的長處卻是這幾個人想也想象不到的,雖還沒到每出一言,就讓人震驚莫名,冥思苦想的地步,但一些框架陸續的拿出來,還是讓他們心中驚異,每每皆要揣摩上些時候,才能說出其中關節來的。

趙石到是省心了下來,只需提出自己的見解,無非都是照貓畫虎,將後世的許多規章制度搬出來,讓幾個人來查缺補漏,但互為短長之下,效果著實是不錯。

直到半個多月之後,條理慢慢清晰起來,趙石那些凌亂的念頭都被整理的有條不紊,再加幾個人你一言無語的補充,一個在趙石眼中,適合於這個時代,又比較先進的建學路子終於呈現了出來。

參與的幾個人都有些欣慰,也覺得益良多,都覺這里的一些條陳拿出來,未必不能適用於科考學政上面,尤其是其豐的幾條」更是讓他們覺著可以普及天下,乃是大大的善政。

比如有這么一條,武學生員「結業」也就走出師之前,皆要入各處軍旅「實習」,半載,之後據其官長所述,給予評核,算作之後任職的憑證。

只這一條,就可以省卻許多識人善用等許多麻煩」若才干不足,也好事先做出評判,不但維護了武學的名聲,也可讓武學所出生員得些歷練,不至於初到軍中,便手足無措,沒有頭緒。

推而廣之」若那些料考的舉子們也能如此」便不至於出現那種只會做得一手錦綉文章,實務之上卻一竅不通的草包出來。

而條陳之中,將武學科目細化成各種名目的方式也讓幾個人眼前大亮,試想,科考雖也分門別類,各有所重,但舉子們卻多是孔孟門徒,孔孟之學」當官,做人,包羅萬象,自然是一薯大文章。

但舉子們學是學了,也各有偏重」有的長於詩詞,有的做的一手好文章,有的精於算學,有的則在刑律之上深有造詣,如此等等等等,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弟子卻是五huā八門,多數不是老師所能控制的了的。

而最讓人頭疼之處在於,也只有為官數載」有了機會施政於民,這時才能看出各人的才干到底在哪個上面」可以說,和軍人們差不多少,也是一邊學,一邊干,有些人歲數老大,各處職位都流轉了個遍,才知道自己實在只是個師爺的命,你說可笑不可笑?

如果能於縣學府學之上,就細分門類,找專精於此的夫子進行教授,讓生員自擇門類,或數科,或一門,出來之後,可要比那些既寫得文章,又精通詩詞,還學涉其他的「大才」,們要好用的多了。

不過雖說驚喜連連,許多條陳都讓人回味不已,但也不是一點意見也沒有,相反,有時幾個人爭的很激烈,引經據典,劍拔弩張,到了這個時候,趙石就成了看客,因為幾個人說的話,大意他還能琢磨琢磨,但只要一涉及子曰詩雲的,他就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所謂了。

不過爭論之中,也就能看得出幾個人的特點來了,南十八善於揣摩人心,尤其是在政務上,每每皆有獨到之見解,所以,在趙石看來,南十八對他的幫助是最大的,因為武學從初建,到完善,皆離不開朝廷的支持,甚至有可能卷入朝廷政爭之中,那么,一些規制就不很適宜,容易引人攻汗,而南十八就能屢屢敏銳的發現這些,做出很好的應付,實非旁人能及。

陳常壽和南十八比起來,雖也堪稱見解獨到,但文人氣息濃了些,圓滑足夠,卻缺決斷,但對於如何教授生員上面,最上心的反而就要數他了,將這個時代讀書人那種不為朝臣,便為師長的思想境界表現了個淋漓盡致。

李博文有些偏激,總走到處挑毛病,吵的最凶的也是他,就像一個挑剔的不得了的美食家,吃飯的時候總要挑挑揀揀,再好的東西,都要挑出些毛病來才甘心,趙石看,這人估計是青春期還沒過,讓逆反心理給折騰出精神病來了。

孫文通最務實,說起來也有些可笑,這人出身蜀中,按理說,蜀中文人尚空談,文章詩詞皆有可取之處,但要論起實務來,說的多,做的少,多數皆是誇誇其談,不得要領,不然蜀國也不會亡的那么快。

而孫文通此人卻是個蜀人中的異類,是在願意在細節小事上下功夫的人,人雖丑了些,但趙石卻是越看越順眼,孫文通說話最少,但只要開口,就多數是在點子上,其人性子還倔強非常,輕易不肯就范,一旦爭論起來,便不干休,所以和李博文爭的最凶的反而就是他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四個人一起反對的,照趙石預想,武學開課,先只兩年為一期,所選生員,皆出軍旅,這個上面,和之前差不多,算作是一種試探,看看成效如何,而和先前不同的是,武學此次再開,卻不會同時選錄童子入學,從小教起的好處顯而易見,一張白紙般的小兒,比之成人的優勢在哪里,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但依之前看來,這些童子太過耗費時日」五年是短的,十年寒窗還差不多,雖為長遠之計,卻與武學不利,武學想要站穩腳跟,在這個時候,必須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手段做法,找到一個穩妥而又快速的關節,那么」從軍數載的軍人也就成了首選,也容易讓朝堂的大臣們甚或是陛下接受。

這到是沒什么,幾個人都贊成,但趙石接下來卻是主張每年下來,十個人里面,必定要汰弱留強,裁汰去兩到三人」讓那些入了武學的生員們時刻警醒」到了這里絕對不是吃干飯來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從武學站直腰板走出去,而不是灰溜溜的卷鋪蓋滾蛋。

在後世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這個實在算不得什么驚人之舉,但用到此時,卻激起了幾個人一致反對。

所謂有教無類,泱泱大政,怎能如此粗暴卑劣?子不教,師之惰,若學生不成器,就趕走了事,師生之間」豈不反目成仇?世間哪有如此道理?傳出去,老師的名聲還要不要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知不知道,哪有因為兒子不成材,父親就翻臉趕人的道理?最多。。。。。。最多也只就是聽之任之,不聞不問啊。。。。。。。

文化的根本性差異在此刻也便顯露無疑了,還好」因為趙石的身份在那里,幾個人說話還是留了些分寸的,不然文人張口開罵」華趙石這個提議,只能去與畜生同列了的」君臣,父子,師生之間,皆屬三綱五常之列,就好像後世的殺人罪一般,你只要犯了,你就算有天大的理由在,也只能被專政了事,作為這個時代不可觸碰的底線,若是有所觸犯,結果真真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就像是兒孫不孝,在這個時代老子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到衙門去告發,只要有那么一個兩個的旁證,甚至有時連旁證都不需要,縣令就能大筆一揮,判個流放都是輕的,多數時候是要打你個半死,再枷號示眾,不整你個奄奄一息,外加身敗名裂就不算完,不然的話縣令自己都要吃掛落。

哪里會如後世般,不孝的人太多,治都治不過來。。。。。。。。

話題扯的有些遠了,回到正文。不管幾個人有多開明,對於新鮮事物接受能力有多髏,反正幾個人一聽之下,都將腦袋搖的好像要掉下來一般。

南十八當即便道:「若有頑劣,當可罰之,卻萬萬不可逐退,此例若開,實為。。。。。。。大帥更將為眾矢之的,萬萬不可。。。。。。。

他這里說的還算委婉,李博文說起話來,顧忌則向來就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此舉實為綱常敗壞,禮樂崩頑之議,還請大人收回此議,今後也斷不可輕示於人,不然,禍無日矣。」,至此,趙石也算明白了,這個事好像和裁汰羽林軍是兩碼事,要真的不能干,於是從善如流,開始退而求其次,辦法有很多,沒到非要撞南牆那個地步不是?

於是,武學的茅廁清潔什么的就有了人選,實在不行,臟衣服,臭襪子之類的也要有人來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