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七十六章追查(2 / 2)

將血 河邊草 2035 字 2020-11-21

當然,這非是尚書大人的原話,但意思也就是這個了,臉也有些紅,也是,聽起來得到的東西不少,但細究下來,卻好像也真沒點確切的東西,但人卻已經被弄死了大半兒,這差事辦的確實差強人意,不怪尚書大人惱火兒。

有的人甚至心里有些慶幸,幸虧現如今大人們都在忙著楊相的喪事,不然追究下來,刑部上下非得弄個焦頭爛額。。。。。。

廢話少說,耐下性子的詢問才是最可怕的,剩下的三個活口真真嘗到了生不如死的滋味兒,尤其是刑部的老吏直言相告,之前所說,是壓根不信,怎么聽都好像是事先編好了的,爾等做下這等大事,是不用想活著出去了,但只要一天沒實話供出來,咱們就熬上一天,瞅見沒有,宮里的御醫都請來了兩位,這口氣你咽不下去,一月不成,咱們就耗兩月,兩個月還不成,老子就跟你耗一年半載的,看你們這些王八蛋骨頭到底有多硬。

就這么翻來覆去又是半月下來,到底有人崩潰了,竹筒倒豆子般將知道的全說了出來,只求。。。。。。。。速死。

如果趙石在這里,一定對刑部的刑訊手段大為不滿,用了這么多的時日,才挖出了實話,真真無能,雖然也有借助針灸這樣的新鮮手段,但還是太過原始了些,因為只要是人,就會有個極限,不管之前受過怎樣嚴酷的訓練,也不管他心理防線到底有多堅固,總歸能有辦法讓他認識到,在毫無顧忌的刑罰面前,都脆弱的像一張紙般,最終都要被撕成粉碎,而刑訊最重要的一點其實不在於肉體的痛苦上,而在於如何突破對方的心理防線,當然,施加在肉體上的痛苦,是最直接也是最粗暴的一種方式罷了。

顯然,刑部的人不很明白這一點,所以空耗了許多日子,還弄死了大半珍貴的活口,無能兩個字到也不算太冤枉他們,不過最終的結果卻還差強人意,總歸沒有白忙一場。

與他們勾結之人確實沒問出來,顯是真不知曉的,但之前的那些卻也大部都是假話,這些人非是來自後周,卻是來自東邊的金國,而其中幾個,更是來自金國貴戚門下,據稱,其他人皆是金國埋在後周的暗子,不過確也是應人所請,來到長安行事。

問到這里也就卡住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被逼供的人身份太低,知道的有限,死士的悲哀就在這里,身為炮灰棋子的他們,只知聽命行事,更多的博弈,顯然跟他們無關。

不過讓這件事真正落下帷幕的卻非是刑部,而是有人上奏,獲罪被貶的前臨江伯李任權舉家不知所蹤,疑為潛逃雲雲。。。。。。。

而刑部另一邊從戶部那里調取文牘的也有了結果,追查到了金州商人李貴身上,經過幾月奔波,也弄清楚了這早已逃走無蹤的李貴的身份,卻是李任權的一個遠房侄兒,還曾做過李任權的管家。

於是,真相大白。。。。。。。。。。。

接下來簡單了,追查到了潼關,終是又找到了些蛛絲馬跡,基本上確定李任權一家老小已經出了潼關他去,叛逃敵國了。

之後內衙也漸漸有了消息,金國漢軍中多了一個萬戶官兒,還娶了完顏氏宗女當兒媳,後履任南京副檢點,很是引人注目,而其名正是李任權,不過那已經是一年多之後的事情了。

不過在咸寧一年底上,能查出來的卻都奏了上去,主犯有了,但沒人高興看到這個,勾連敵國,刺殺軍中重將,主犯還逃走無蹤,這等結果誰能滿意。

但人已經跑了,朝中的大人們面對皇帝陛下的怒火,卻也只能砌詞相勸,最終將李任權一族滅了九族,算算稍稍發泄了一下怒火,事後到是有些傳聞,陛下盛怒之余,御口評斷,此等無君無父,狼子野心之輩,幸虧了得勝伯早早識破其人面目,不然大秦日後豈不又多了任得敬雲雲。

不知真假,但也算是誅心之言,有的人也難免在心里嘀咕,這李任權本來好好的,若無得勝伯一力相逼,狗急跳牆,日後不定還是大秦棟梁呢,但這話也只敢在心里嘀咕罷了,卻無一人那么沒腦子說出來的。

一場風波,有些虎頭蛇尾的結束了,除了那許多人命之外,卻也只為百姓多了些談資而已,其中還有多少隱情,別說百姓不知道,便是追查此案的刑部之人,也不願再深挖下去了。

為什么?只因明白人都清楚,以那李任權一個被貶成庶民之人,想要布局刺殺大將軍趙石,到也勉強能說的過去,但要說勾連金國,他有沒有那個膽子到在其次,只是怎么和金國勾連到一起的,就值得推敲了,中間什么人穿針引線,又是什么人出謀劃策,中間又有什么人出了力,還真不好說,不過恐怕從與後周互市開始,那些往來於邊塞的商人就靠不住的很了。

如果萬一再追查到潼關守將的身上,那才真叫麻煩,歸根結底,這不是能明查的事情,一旦追究過了頭兒,潼關人人自危,軍心震動不說,得了便宜的可絕非是大秦自己,可能會讓金狗把大牙都笑掉了的。

所以,這事在咸寧一年底就干干脆脆的了結了,至於之後的追查,到底持續到了什么時候,就很少有人能夠知曉此中細節了,和當年慶陽府兵變那樁公案差不多,也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里面的厲害干系到底有多大,涉及的人又到底有多多。

翌年,潼關一個偏將回京述職,不知怎么就進了大理寺,之後又牽連出了兩個參將出來,罪名不小,私下倒賣軍械,定罪之後,很快就被抄了家,人也掉了腦袋,其中還牽涉到了兩家商人,對於商人,那就更沒得說了,只能是一個結果,抄家滅族。

而之後,大秦河中的禁軍也換防了不少,有人猜測這是河中韓家失寵的征兆,但只有少數人卻是明白,河中有很多從金國牽來的百姓,其中混有金國坐探,因為這個,殿前司禁軍中有不少人吃了掛落的。。。。。。。

。。。。。。。。。。。。。。。。。。。。。。。。。。。。。。。。。。。

咸寧一年匆匆而過,這一年里,皇帝陛下下詔改元,楊氏門閥的家主楊感過世了,總的說來,這才是關乎社稷的大事,帶著些英傑故去的哀傷,以及皇帝改元帶來的新氣象,咸寧一年走到了盡頭。

而這一年中,國武監第二批生員在六月間,也陸續來到了長安,於此同時,被定號為猛虎武勝軍的一支新軍番號也定了下來。。。。。。。。。。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