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第八百九十四章戰爭(繼續求月票)(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2 字 2020-11-21

到得大秦成武元年九月間,後周,大金的第二批議和使節陸續抵達大秦京師長安,重新開始對議和之事的商討。

甚至於,西夏人也派來了使節,而這並非是什么好事,顯然西夏人與金人有了些默契,也再不提稱臣之事,而是隱隱帶著威脅,顯然,大秦的強盛,已經讓西夏人感到了不安和壓力。

三國使臣,都顯得很強硬,尤其是金人,提出河中之地,必須歸還於大金,非如此,議和之事便不可行,兩國只有再次刀兵相見。

而後周來到長安的使臣也許是感受到了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言辭開始閃爍了起來,一個多月之後,後周再次改弦更張,本來只想讓大秦息了刀兵,互不相犯便罷,而今卻隱隱想露出要從大秦手中取回河洛之地的意思了。

大秦朝野上下,聽聞此事,再沒有什么異聲發出,而是充滿了憤怒的聲音,三國漸有聯合之勢,但強盛的大秦,並不畏懼任何敵人,在他們還堪稱弱小的時候便是如此,而今已經盡有三分天下,如何會對人低頭。

多數人想的都是,諸國見大秦內部動盪,想趁著新帝登基,朝政未穩之際,趁火打劫,連南唐這樣的柔弱之國,竟然也沒有派出使臣來大秦賀喜新帝登基,這讓大秦上下皆如受辱般的憤怒。

奏疏接二連三的來到大秦中樞,樞密使汪道存更是在金人使節面前拍了桌子,言道,敗軍之將不足言勇,汝等小兒,化外蠻夷,據我漢家疆域已久,猖狂日甚,如今一戰而敗,還想於中取利,寧不惹人發笑。

既然如此,何須多言,來日疆場再見便是,之後兩國和議大臣,皆怒目相對,宛若對峙,最終不歡而散。

讓大秦朝野上下尤其憤怒的是,金人使節帶來了許多金銀財貨,四處拜訪大秦臣工,如此明顯的輕視挑撥之意,等同於挑釁,好像狠狠在大秦臉上扇了一巴掌,他們可不知曉,金人在後周屢屢如此,而受賄之後周官吏,還多得後周皇家,攝政王等器重,結果也便不問可知了。

嘗到了甜頭的金人,自然以為漢人皆愛財貨,但秦人朝堂風氣,卻與後周迥然有異,如此提著財貨上門,等同於辱及顏面,甚至一些被拜訪了的大臣,大怒之下,上書請戰,如此種種,也意味著和議之事已不可行。

而作為大秦樞密使的汪道存,這樣的狠話都說了,幾乎已經沒了轉圜的余地。

在冬季來臨之際,本是休兵之時,但戰爭的氣氛卻越來越濃,在金人使節憤怒的離開長安,西夏,後周的時節毫無所得的陸續離去之後,徹底達到了頂峰。。。。。。。

成武元年十月末,大將軍趙石被召入宮內,而在乾元殿上,大秦樞密院,兵部,中書眾臣濟濟一堂。

乾元殿上的燈火點了一宿,天光放亮之時,大臣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卻兩眼放光的離去。

而大將軍趙石卻單獨留了下來,與成武皇帝密議良久,才離去出宮。

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說了些什么,但朝堂重臣們卻曉得,大戰之期好像已經不遠了,樞密院,兵部都在嚴陣以待,開始籌劃糧草輜重諸事,中書竭力配合,就在這嚴冬季節,大秦的戰爭機器慢慢開始轉動了起來。

這不但是咸寧六年那場戰爭的延續,還是大秦帝皇登基之後的第一場戰爭,沒有多少喘息之機,但也沒人在乎這個,大秦糧草豐足,將士休整了一年,已是枕戈待旦,也不用再做什么兵員調配,大秦重兵,皆在河洛,河中之地,可謂是方便之極。

軍中將佐,皆乃百戰之士,甚至於許多人早就在期待著這場戰爭的到來,因為只有戰功,才是如今升遷的最佳,也是最快的途徑,亂世的軍人們,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是承平時節的軍人們所無法想象的。

金人,後周,甚至西夏人,都沒有想到,在他們的使臣剛剛離開大秦京師長安,秦人就好像被激怒了的獅子一般,露出了尚未洗凈鮮血的獠牙,他們更不會知道,大秦在經歷了這場風波動盪之後,會將憋在心里的那股怒火灑向何方。。。。。。

他們還不知曉,那一晚的密談,已經決定了大秦兵鋒所向,是如此的快速決絕,又是如此的出人意料之外。。。。。。。。。

(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完。)

(第四更,月票,今天不怎么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