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二十三章安定(2 / 2)

將血 河邊草 1588 字 2020-11-21

百姓的適應能力是強悍無比的,秦軍的到來,給了大同以噩夢般的一次記憶,但這記憶很快就被百姓自發的忘記了。

並未發生百姓恐懼的屠城,秦人看上去雖然凶狠猛惡,但等城中平靜下來,與以往主宰城中的女真人,契丹人,漢軍各部比起來,秦人反而要和藹可親的多,可不像那些無法無天的家伙們,平日里各個凶神惡煞一般,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秦人的軍紀顯然嚴明的很。

等到糧草一批批的運進來,房子也修的差不多,街上看不到蓬頭垢面,拖家帶口的難民了,百姓的日子恢復的尤其迅速。

北地百姓跌經戰亂,又在金人治下,戰戰兢兢久了,竟然感覺到秦人到來之後的日子,比以往好像還要好過幾分,起碼秦人會讓人給難民修房子,而不是任由城中百姓餓死,凍死在街頭巷尾,這和傳聞中的秦人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要不怎么說呢,期望值越低,越容易滿足,顯然,大同城內的百姓就是這般。

等到了秋雨過後的七月間,大同市面上竟然還恢復了幾分繁榮的模樣,一些城中膽子大些的百姓,還做起了秦軍的生意,這讓從河洛之地過來的河洛秦軍們尤其感到驚異。

要知道,秦軍在河洛可謂是秋毫無犯,軍紀嚴明到了極點,但河洛百姓好像並不領情,冷眼隨處可見,讀書人更是大罵秦人殘暴雲雲。

想到這個,河洛出來的秦軍士卒真想將那些讀書人拎到這里來瞧瞧,什么才叫殘暴,什么才叫冷血。

就這樣的一番大亂下來,百姓傷亡如此之重,但你瞧瞧人家大同百姓,這是什么度量,什么樣的胸襟。

餓了那么長時間的肚子,死了那么多的人,燒了那么多的房子,硬是說咱壞話的都少,到是稱贊之言聽的耳朵都起繭子了。

最好笑的則是,城中一些富戶被人搶掠殺戮,幸存下來的沒有幾家,到得秦軍入城,平息亂事之後,一些幸存下來的富戶竟然聯名向大軍供給了不少糧食,而且連連贊嘆,大秦乃仁義之師,更有的跪倒在幾個領兵將領面前,不住叩頭,言道,王師北來,不能早早迎候,還望恕罪雲雲,更有的破口大罵,說是金狗害人不淺,冥頑不靈,以抗王師,遂為齏粉,天理昭彰,報應不爽等等,聽著真是順耳的不能再順耳了。

有些人不免就想,河洛百姓都是賤皮子,若是讓大將軍到河洛去走一遭,殺個天昏地暗的,說不定也就和大同百姓一般了呢。

其實,他們都沒想到點子上。

北地百姓,自古以來,便以民風彪悍著稱,但怎么說呢,北地到底地廣人稀,百姓雖然遍布山河原野,但按照時下的話說,就是教化不足。

若是中原王朝興盛,北地壯士,遂可為軍中之干城,比南人軍伍,戰力強的不是一分兩分,但中原王朝衰落,一旦胡人入侵,朝廷抵抗軟弱,處置又不公允,讓北人離心離德,那北人抗擊侵略的決心肯定是不如南人的。

是北地之人更順從嗎?不是這樣的,北地百姓,自古以來,便乃戰亂之地,一到朝代更迭,便飽受流離之苦,所以,北地百姓,民風彪悍不假,但也更願意跟隨在強者身後,而不是為弱者操起兵戈。

這就是幾千年來,南北之人最大的差異,南人安逸,北人流離,南人尚教化,北人尚武功,觀念由此相差越來越大,一旦分裂開來,便很難統一在一起。

廢話少說,回到正題。

大同一戰下來,河中,河東之地已盡入秦人之手,但趙石也不打算再進軍他處了,這一年,大秦動兵數十萬,糧草金銀花費無數,,在河東之地未穩之前,不太可能再動兵戈了。

這是朝廷的意思,也是他的意思,進攻不可能連綿不絕,經過半年征戰,秦軍將士也疲憊不堪,正是需要休整的時候。

以他多年的領兵經驗看,這個時代的戰爭也正是如此,打一陣,休息一陣,不可能保持進攻姿態超過一年,戰爭的間歇,會留出雙方喘息的機會,直到一方覺得積蓄下來的力量足夠,然後才會再次暴發戰爭。

間歇的長短,也正是考驗雙方國力的時候,像大秦這次用兵,離上一次就只隔了很短的時間,很倉促,所以冬天的時間都用上了。

雖然戰果輝煌,但人力物力上,也已難以為繼,恐怕要休整很長一段日子,才能緩過來。、

就像是這些跟隨自己征戰河東的秦軍將士,在這休整的日子里,一定也要輪番撤軍回去,養足的精神再說。

而最終,守衛大同,太原等處的擔子,還是要交給河中,河東的新軍,所以接下來的日子里,事情還有許多。。。。。。。。。國武監。。。。。確實也該到擴充一下的時候了,或者,可以換個法子也說不定。。。。。。。。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