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回府(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2 字 2020-11-21

說話間,城門已經在望,兩人也不再多說什么,眾官吏拜迎也不必一一細表。

大軍入城,隨後官兵將校被被帶去早已准備好了的軍營修整。

與柳世源等人說著話,一路入城,往宣撫使府而來。。。。。。。。。

一地主官,回到轄地,與那些迎來送往就不同了,尤其是河東地界,和他處還有不同,宣撫使行的是節度使之權,趙石離開之後。

宣慰使柳世源接過的是治政之責,大同守將張峰聚,以及太原的種懷玉接過的是兵權,而新來乍到的河東按察使,實際上是在宣慰使之下,有著提點刑獄,糾察河東百官的權限。。。。。。。

等到趙石回來,這等等的權力,自然而然便回歸宣撫使府,誰也不敢有半點異議。

而為宣撫使大人接風洗塵設下的接風宴,也必然是空置了兩年多的宣撫使府。

宣撫使府現在也不太一樣了,趙石率兵北上,沒在府中留下太多的人,只是幾個留在大同的親兵以及一些原來府邸中的仆役在照看著。

當然,無論是宣慰使大人,還是大同守將張峰聚這個義弟,都不會讓這座府邸荒廢,時不時的都會有所關照。

所以,這里雖然人去樓空兩年多,卻也和離開之前沒什么兩樣,尤其是得知大將軍率兵南歸的消息之後,這里更是收拾了一遍,比之以前還要干凈整潔的多。

尤其是府中還多出了一些仆役侍女,皆是知曉大將軍南歸之後,大同官員將領們獻上給主官的。

再有離開時對面金人行宮是一片廢墟,民房什么的也被那場大火燒了個七七八八,說不出的難看。

但如今,之前的凄涼景象早已不見,多了大片的民房不說,金人行宮的廢墟上,也重新建起了宮室殿宇。

而且,看那樣子,還在營建當中。

並非是大秦要將大同行宮恢復舊觀,而是大同城內一場大亂,多出了許多流民,而且戰亂之後,總不能老是想著賑濟災民什么的,從太原過來的糧草,也不是享用不完不是?

於是乎,除了重新修建民房,讓流民有個營生之外,宣慰使大人後來向朝廷請命,在大同重新營建行宮,以彰顯大秦在北地之威勢。

朝廷考量了一下,最終被打動的不是這個理由,而是大同這里不要朝廷一分一文的銀錢,只需從之後每年稅賦中留下兩成,來修建行宮。

實際上,宣慰使大人聰明著呢,這兩成稅賦,如果河東地面沒有用錢的地方也就罷了,用到行宮上,也算是養民之舉,要知道,這和耗費民夫民力是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的。。。。。。。。。

當然,如果河東用了災情或者其他地方要用銀錢,宣慰使大人會毫不猶豫的將這些銀錢挪做他用,這樣一來,河東,按照慣例,每年稅賦大約除了上交朝廷四成之外,地方上還可以留下六成。

如此說來,留在河東的稅賦就多達八成了。

朝廷那里琢磨了一下,作為大秦邊地,稅賦本來就不多,和蜀中完全不同,運送到長安,途中損耗甚巨,就算到了長安,也只寥寥,不及蜀中一二,到不如留在河東,任由地方官府自用。

如此,朝中也就松了口,責令河東營建大同行宮。

但其中既未提到選派工匠,每年征召民夫之事等常見的諭令,而且,一文錢也不會從大秦國庫中掏出來,實際上,只是給了大同這邊一個名義罷了,至於你修成什么樣子,用多少年頭,更是沒人來管。。。。。。。

(四點來一章,補上昨天欠的,阿草頭昏腦脹,連夜碼字,果然是個苦差啊。)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