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拜會(七)(2 / 2)

將血 河邊草 1577 字 2020-11-21

這樣的試探,在朝中屢見不鮮,兩邊相互忌憚,便找一對方心腹之人,試探一番,成則皆大歡喜,不成也於自身無損。

但對於傳話的人來說,可就不好說了呢,輕則,失去主家信任,重則,便為棄子。

想到此處,成巒是一腦門子的冷汗,酒也醒了過來。

糊塗啊,糊塗,成巒,枉你混跡官場這么多年,怎么就會做下如此蠢事,還自以為得計?真真是豬油蒙了心,如此算計,聰明之人,應該一眼便是明了,自己怎么就現在才醒悟過來?

升任兵部左侍郎之後,意氣風發,謹慎之處也就沒了嗎?

如此小瞧天下英雄,將來必然粉身碎骨,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既然已經想通這個關節,雖是深恨鄭氏將自己玩弄於鼓掌之間,但眼前卻已是豁然開朗,許多關節之處也變得清晰了起來。

轎子一顛一顛的,他心里也是翻騰不休。。。。。。。。。。

要說羽林衛指揮使趙布宗,雖為大將軍同族,但說起來,與大將軍並不算親近,這樣的情形只要從景帝一朝過來的人,都清楚。

但大將軍卻要保舉此人為兵部右侍郎,這應該還是謙退之道了,而且往深了去想,畢竟是大將軍同族,又無私怨,就算有著芥蒂,卻不至於與大將軍作對,也能讓朝廷許多人安心,尤其是。。。。。。兵部尚書李承乾。

若是換了折沐,這是折家子弟,雖說也是大將軍舊部,又與折家許多人鬧的很是生分,但到底還是姓折,與折匯份屬兄弟,大將軍趙石和大將軍折匯的恩怨,由來已久,在長安之亂中終於爆發了出來。

折匯的兒子和幾個侄兒,兄弟的,都掉了腦袋,之前卻也將大將軍趙石送進了大理寺牢獄之中,根子上,其實都能追溯到大將軍折木清的身上。

這樣的恩怨,幾乎難以消弭,更不存在和好的可能,所以,折沐根本就不可能坐到兵部右侍郎的位子上。

所以,趙布宗也就成了想當然的人選,折家和鄭家。。。。。。

成巒自顧自搖了搖頭,長安之亂後,大將軍並沒有舉薦什么人,一個兵部右侍郎的位子,只要大將軍開口,誰又敢出來反對?

即便是樞密副使之職,只要大將軍舉薦,也有八分把握。

實際上,大將軍手中握著的人極多,不過是都領兵在外,不想調回來罷了,若是將種遂,杜山虎等人調回京師,一個樞密副使之職,還能跑得了?

此時的成巒,心里有著慶幸,之前自己雖言辭不當,但實際上,他陷入並不太深,脫身出來,很是容易。

加上能在大將軍面前,當即表了忠心,雖於顏面德行有損,但大將軍那里應該不會太過在意才對。

如果再想深一些,戶部那里為李氏所把持,長安之亂後,李氏其實也沒少得了好處,但比起鄭氏來,卻要好的多。

戶部不動,也就並不會與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有何觸碰了,而想來,李家那邊,對鄭氏應該也沒多少好感,文武首要之臣,皆是這個態度的話。。。。。。。。如此,假以時日,壓也能把鄭氏壓死。。。。。。。。。

成巒惡狠狠的瞪著眼睛,心里念叨了一句,鄭家,咱們來日方長。。。。。。

。。。。。。。。。。。。。。。。。。。。。。。。。。。

也就在這位成大人患得患失之際,定軍侯府的主人,大將軍趙石已經往內宅另一側的花廳行了過去。

孫文通雖然對蜀中佳釀頗為喜愛,但量卻淺的很,喝到最後,牛鈴大的眼珠上,已經布滿了血絲,勉強代趙石將成巒送走之後,便徑自回到自己宿處休息去了。

趙石這里則問了問下人,知道李師雄還沒走,便索性帶著兩個護衛,安步當車的過來見上一見。

路上想著成巒的言辭,好笑之余,卻也很是安心,有這樣一個人在兵部,其實不用再往兵部多安插什么人手了。

之後再與兵部尚書李承乾見上一面,這位尚書大人和自己斗了很長一段時日,如今相見,若無意外的話,這位尚書大人的心思,也應該會有些變化了才對。

(求月票,今天更熱,應該和物價指數差不多了,阿草只能忍受著酷熱,艱難更新,大家多支持啊。

之前的錯誤,已經更正,腦子熱暈了,沒想會出這么大的漏洞,大家見諒,呵呵,不過說起來,大家還真是苛刻啊,昨天的月票竟然只有一張,因為這個錯誤?如果是那樣的話,大家對阿草太嚴格了吧?吐槽中。)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