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無力(2 / 2)

將血 河邊草 1552 字 2020-11-21

所以,即便知道,黑山威福軍司,彌勒州軍司很可能已經被圍,左廂軍司也斷然不能輕動,一旦左廂軍司北上,,只能速戰速決,若是和草原蠻子糾纏,那么西夏東南便顯空虛,秦人一旦進兵,銀夏等重鎮,便危險了,那可都是西夏東南方向的根本,一旦有失,西夏就算擋住秦軍兵鋒,只要沒讓秦軍遭受重創,對於西夏來說,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四面皆敵,獨木難支,這樣的念頭不止一次浮現於李元翰的腦海之中,如今只是更加清晰而已。。。。。。。

豐州,麟州固然重要,但銀夏才為西夏不可有失之根基,但草原部族南下,若任其橫行,又怎么成?

左右為難。。。。。。他甚至可以想見,若自己按兵不動,任勝州豐州失守,而秦人還沒有動靜,朝中那些大臣們會怎么說話,不定就會硬奪了自己兵權,軍中重將,為小人所制,最終身死名裂者,不說漢人那里,就說西夏,自立國以來,就是不少,又怎能不讓人心生無力?

所以,在聽到草原部族南下的消息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急報於京師,但卻一句廢話也沒多說,說了也是白說,便是他的叔父李元康,如今陷入朝廷紛爭,也早就沒了往日的決斷和果敢,遑論其他人了,誰又能細細聽聽他一個外間領兵將領的話呢?忌憚或除之而後快還來不及呢。。。。。。。。。

他回給勝州,豐州守將的軍令,也很含糊,只說讓他們嚴加戒備,一旦有事,左廂軍司必定往援雲雲,最明確的便是令他們查探草原蠻子的人馬,行蹤,糧道等事。

按照他的盤算,草原部族兵馬若少,他便盡起左廂神勇軍司向北,尋敵人決戰,將敵人盡快殲滅或者驅趕到黃河以北。。。。。。。。。。。

若是人馬太多,他也只能臨機應變了,若能等到秦人露出進兵之像,那么收取各處軍權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才可從容布置,不為朝廷詔令,軍中將領所掣肘。

但實際上,若是西夏朝廷沒有一點防范,秦人聚集糧草,展開攻擊,總也要到秋天前後才成,而北邊的那些敵人,那個時候說不定已經殺到家門口了。

他想的那些,也只是一廂情願而已罷了。

等到五月中,野利阿貴才來算來到彌陀洞,而隨他一起到來的,還有勝州失守的消息。。。。。。。。

也是野利阿貴在路上極盡拖延之能事,才出現這樣一個情形,但這除了證實了他的一些話之外,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

見了這位,李元翰只是略略一問,雖然野利阿貴百般狡辯,但他的說辭,糊弄旁人還成。。。。。。

李元翰作為西夏軍中重將,眾將之首,多聰明一個人,什么樣的人沒見過,什么樣的事沒經過,野利阿貴到底是怎么逃出來的,就算對方不承認,幾句話的工夫也就都清楚了。

加上勝州失守的消息傳過來,豐州麟州皆是如臨大敵,快馬求援的信使就沒斷過,敵人兵馬的人數,從之前的六七萬,到如今的十余萬眾,為的只不過是想讓左廂軍司派兵往援罷了。

逼問之下,野利阿貴終於吐露了實情,他根本不知敵人有多少兵馬,敵人只是進了黑山谷道,他便率人逃了出來,將麾下兵馬都扔在了彌勒川上。

李元翰之震怒,可想而知,隨即便以怯敵畏戰,臨陣脫逃之罪,將野利阿貴等人處斬,懸頭以警眾軍,根本沒往京師送,就將這位一軍主將砍了腦袋。

勝州也就罷了,豐州麟州乃北方門戶,若是有失,此時是怎么都說不過去了。

本來李元翰還在等朝廷聖旨,看朝廷怎么說,但聖旨到了勝州失守的消息傳過來,都沒過來。。。。。。。

李元翰靜思數日,密議於軍中心腹,整整談了一晚,第二日,將軍權交給自己的副將,自己則率一萬五千人馬,北上麟州。

就只這數日的耽擱,北邊已是風雲突變,局面一瀉千里了。。。。。。。

(求月票,求贊,有書友又吐槽地圖的問題,說攻勝州不對,應該先攻豐州,這個阿草真是沒查到太有用的資料,只能看西夏地圖才決定,勝州在黃河邊上,是西夏河南地最北方的城市了,沿著黃河走,一定是先到勝州,再到豐州,如果是直插豐州的話,勝州就在大軍側面了,不過阿草也不太確定書友說的對不對,所以只能按照現在這個方向寫下去了,要有什么謬誤,還請書友們見諒。)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