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變起(一)(2 / 2)

將血 河邊草 1813 字 2020-11-21

在座之人都是兵部官員,李承乾以兵部右侍郎之職一躍而成兵部尚書,這在一年多以前誰能想到?他在兵部十余年,一直為李延蓄所制,李延蓄又投了太,風頭正盛,當初大家都道兵部尚書的位肯定是李延蓄的囊之物了,不成想景王橫空出世,入主兵部,半年間便壓的李延蓄苦不堪言,而李承乾也機靈地抓住機會,入了景王幕,景王登基,李延蓄立即被發往大理寺審什么羽林軍右衛的案,而李承乾卻是順理成章的坐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上。

前些時布置國喪事宜,也沒來得及給這位尚書大人賀喜,如今先帝遺褪已然送入帝陵,借著這商議潼關援軍調撥的機會,這些兵部官吏心里自然想著和這位新任上官親近親近的,雖說這位尚書大人一番話顯盡了官威,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這不過是題應有之意罷了,當不得真,一時間好話自然還是不斷。

兵部左丞成巒面無表情,並無什么話語出口,是李延蓄還是李承乾來當這個尚書他覺得都沒什么區別,上面有樞密院壓著,樞密使楊感以及樞密副使汪學正那是什么人?若是李嚴蓄任了兵部尚書,說不定還能爭上一爭,畢竟李家的勢力不小,但他李承乾嘛,別看旁人都說乃聖上恩寵備至的人物,但這才具上也就和李嚴蓄差相仿佛,有沒李家地底撐著。還不是得作樞密院的點頭蟲?

說起來和戶部有些像,都說戶部乃部之首,歷代太皆是要先執掌戶部的,所以戶部看上去風光無兩,但實際上從尚書到侍郎,都得聽太的,還要時常規諫,比御史台還累地差事。如今戶部更是失了聖寵,找一個憨直的李圃從上到下一頓嚴查,毛病自然是越查越多,別看都是廢太李玄持在時犯下的過錯,但皇上那里可以問兄弟的罪,下面地人卻是不能沒了君臣之義,這些過錯還不得落在戶部幾個主官地身上?若不是如今潼關告急,大批的糧草軍械調撥還得戶部措手。就這一番整治下來,不定得有多少人掉腦袋呢。

想到這些,成巒肚里一陣冷笑,部之首?入閣拜相?沒影兒地事兒,李承乾以前地穩重都到哪兒去了。還是說高興的忘了自己是誰?就這么將這些沒邊的好話照收了?這傳到楊相等人的耳朵里,一個狂妄他就得擔著,心里如此想著,面團團的臉上卻掛出些溫和的笑意來。旁人見了,還到這位大人也在想著什么好詞來拍拍李尚書的馬屁呢。

他旁邊的兵部右丞段德卻又是另一番做派,聽在座地官員們越說越來勁,立馬皺了皺眉頭,開口言道:「大人,昨天調羽林左衛副將杜山虎入右衛,任職羽林右衛代指揮使的書已經到了兵部,您看是不是命令發下去?」

他這一句話卻好像給眾人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樞密院的堪令書,大搖大擺發到兵部,而且還是羽林軍指揮使這樣重要的職務,事前李承乾竟不知道,來找他商議一下都沒有的,這無疑讓李承乾感到些難堪,若是以前也就罷了,但景王執掌兵部之後。樞密院辦個什么事情也就變得有商有量地。但到了他這里……

所以他便將這堪令壓了下來,一來他要在兵部樹立一下權威。讓樞密院知道,兵部的事情如今是他李承乾在做主,二來還有些小心思,那個趙石如今已經官居四品,更是深得帝寵,如果再進一步是不是就該進兵部了?這也是他現在最擔心的地方,趙石出身景王府,乃當今聖上第一心腹之人,論起才干來,他自認不是一個毛還沒長全的孩能比得了地,但若論起情分,他又不如的多了,只看那晚變亂迭生,自己只能跟在景王身邊去西山,一點功勞也沒得到就能看清一二的,如今再讓趙石的心腹當了右衛代指揮使,從容安插親信,結交朝臣,不多時,估計進兵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到了那時,他這個尚書可就有些不尷不尬的了。

既然慮及了這些,他心里已然打定主意的了。

不過這個時候竟然有人提這碼事情,還是讓他很是不悅,斜眼看了段德一眼,李嚴蓄不在了,但他在尚書的位上坐穩還得一段時間,就眼前這兩個左右丞他便有些壓不住,不過到也不急在這一時。

就如方才那人所說,皇上用兵之意已顯,到時兵部自然水漲船高,來日方長,慢慢梳理便是了……

「這個嘛先不急,左右衛都乃御前親軍,駐守地又是京師重地,茲事體大,本官是有話要到聖上面前陳說的。

先不說這個,潼關軍情緊急,皇上那里已經發下話來,不能有任何差錯,軍械糧草已經開始在調撥,援軍雖然還沒有商定,但調西軍精銳前往潼關應援是一定的了,這個擔可是不輕,大家都要仔細了,若有任何怠慢,誤了軍情,不說本官饒不了你,天也饒不得你……」

……

第二天,李承乾便入宮面聖。

站在乾元殿外等了許久,里面一個小太監笑著出來給他搬來張椅,「聖上正與門下幾位大人議事,叫尚書大人在外面等等,這個時間可能不會太短,您先坐著,可別累著了。」

李承乾矜持的笑了笑,點了點頭便一屁股坐在了椅上,並沒有跟一個太監答話的閑情,不過心卻在羨慕,聽說趙石可是有宮帶刀行走的權力,還有個乾元殿值守的職銜在身上,進宮隨到隨見,可謂是恩寵備至了,這要是老臣宿將也就罷了,但卻還是個孩,真真是個異數,自己也將近五十的年紀了,什么時候才能入閣?望著內殿地大門,他這里卻是浮想聯翩了起來。

直到等地他都有些坐不住了,殿門一開,幾個人魚貫而出,李承乾一見之下,立即站了起來,側身為禮,當頭的正是同門下平章事楊感,身後跟著地幾人他也都認識,樞密副使汪道存,參知政事李圃……

這幾個人都是臉色緊綳,有些凝重,看到李承乾,也都微微施禮,並不言語,經過他的身邊,徑自出了乾元殿。

只有楊感身形頓住,說了一句,「李大人,見過聖上之後速來樞密院,我們在那里等你。」之後便轉身離去。

李承乾愣了愣,立即便已感覺到了事情的緊急,微微思忖了一下,才在太監的傳喚聲舉步往內殿走了進去。i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