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軍心(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6 字 2020-11-21

如果糧道短期內無憂的話,想要擊潰這樣的大軍,只能是正面較量,像秦軍這樣的正規軍伍,想要潰其一部,動其全軍,根本不可能,而秦軍立下營寨之後,諸將聚於中軍主帳議事,議論的也正是那種種意外情形。

「大帥,天氣漸諒,末將觀西賊有固守之意,恐難在冬天之前。。。。。。。。」

「無妨,打過才知道成不成,攻不下靈州,還退不回韋州了?」

「大帥,靈州臨近黃河。。。。。。。據說靈州西南有大渠,若西賊築壩,等大軍困頓之時放水,怕是。。。。。。。」

「嗯,這個我已經知曉,也已派人探過,那條渠到是不小,可惜年久失修,灌溉農田尙可,築壩儲水卻是不成,若西賊想臨時修繕,卻也頗耗工夫時日,與當前戰事無擾。」

眾將議論紛紛,趙石耐心一一作答,他知道,靈州這里匯聚的西夏軍兵太多,許多將領已經失去了攻下靈州的信心。

倍則圍之,十則攻之,兵法上說的很清楚。

現在趙石要做的,安撫眾將之心,為了這一仗,他已然謀劃許久,斷不容在最後關頭出什么差錯。

許多人會說,當面說清楚不就完了,又不用像諸葛在關羽張飛面前似的,弄的高深莫測,以提高威望。

不過,要知道,俗話說的好,成大事者不謀於眾,若今日他麾下的親手組建的猛虎武勝軍,自然無妨,但如今他統帥的,多為殿前司禁軍,各部將領,也非是他心腹之人。

換句話說,這些將領,他並不知根知底,各人性情才能,他只能說知道個大概,一旦有人守不住機密,散布於軍中,數十萬大軍的碰撞,軍人被俘乃陣前常事,西夏人一旦得了些許消息,那么,這一戰必定會功虧一簣。

有了這樣的考量,也就不能怪他諱莫如深了,甚至於,就算張峰聚那里,在離開韋州之後,也只是叫他固守中軍,護住輜重糧草,連一點口風都沒露,遑論旁人了。

當然,這些各部將領們,也都非等閑之輩,幾句話間,當即便明白,大帥定是另有打算,與敵決戰之心甚堅,當即不再隱晦勸說,而是討論起了制勝之法。

隨即便有人提議,「西賊統屬不一,建制混亂,守城尚可,野戰必為我所破,不如引軍做退回韋州之勢,引西賊浪戰於野。。。。。。。」

這樣的提議就非常的中肯了,至於其間細節,這里都是軍中宿將,你一言我一語,也就補充的非常完善。

這樣的謀劃,要想功成,時機的把握,非常之重要,必定要等到深秋時節,拔營回韋州,若西夏人來追,則與其決戰,不來,則退回韋州過冬,坐等明春西夏人缺糧,再行揮兵北上。

大秦的國力,以及戰場上的優勢,都足以實現這樣的戰略。

但弊端實在不少,這樣的戰略看上去是不錯,卻略顯平庸,弊端也實在不少。

三路大軍齊進,中路軍乃重中之重,頓兵韋州,徒耗糧草,會猛然加劇糧道的壓力,一個冬天,對西夏人來說,分外難熬,對中路十余萬大軍來說,也是如此。

就算西夏人追上來,一戰之下,擊破西夏人大軍,以秦軍現在的狀況,也不可能全殲敵軍於野戰之中,最多最多,是順勢拿下靈州,那個時候,大軍疲憊,又多有損傷,必須修整。

那時西夏人可重新整兵,固守靜州等處,冬天之前,大軍是別想去到興慶了。

那樣一來,其他各部將領不提,趙石這位諸路兵馬總管,威望受損不說,朝廷之詰難,也將隨之而來。。。。。。。

等到議的差不多了,眾將都聽了下來,各個沉默不語,臉色有些難看,隨大將軍而來,是要建功立業的,此時的結果卻是勝敗皆有不妥,誰心中會好受了?

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趙石,終於抬起頭,凌厲的目光在眾將臉上掃過,眾將一碰他的目光,盡皆心中凜然,隨之便想起這位大將軍的手段,心中那點怨言和憋悶,頓時不翼而飛,人人低頭俯首,做恭順狀。。。。。。

什么是軍中威望?這便是軍中威望的最直接的體現。(未完待續。。)ui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