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論罪(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5 字 2020-11-21

「帶路。」

皇帝陛下對宮中景興舊人的不喜,從不掩飾,也不管眾人還跪著,只淡淡道了一句,邁步就往里面走。

眾人趕緊站起身來,匆匆跟在太嬪身後,簇擁著皇帝陛下來到內殿。

內殿中很安靜,太皇太後趙氏眯著眼睛,看上去好像在打盹,殿中除了時候的宮女太監之外,也再無什么外人。

見一堆人進來,太皇太後這才睜開眼睛,笑著向皇帝陛下招手,「別弄那些虛禮了,快來坐下,這天寒地凍的時辰,還往這邊跑,真不知愛惜身體,來來,趕緊坐下喝口酒,暖暖身子再說。」

皇帝陛下也不拘束,笑著應了兩聲,便解下披風,入了席。

太皇太後趙氏精神頭不錯,看上去比一年前,還要年輕上一些,煩心事少,資格夠老,也就不用再多攙和後宮里面的勾心斗角,生活的自然有滋有味。

勸了幾口菜,又陪著皇帝喝了些酒,太皇太後趙氏才招手讓那位太嬪過來,准其入席相陪。

皇帝陛下一瞧,就明白,這是有事說了。

果然,太皇太後趙氏笑著指點著這位太嬪嘆息道:「十幾年前,她父親帶兵隨大將軍吳寧入蜀,戰死在蜀中了,兄長和一個侄兒,唉,之前家里傳來消息,戰死在夏州了,還有一個侄兒逃回來,被押在了延州。」

說到這里,那邊的太嬪已經眼圈通紅,哽咽了起來。

太皇太後趙氏語氣也低沉了下來,「要說老了老了,更不該說那些外朝的糟爛事兒。。。。。。折匯這人,也算是折家有數的俊才了,怎么就無能至此?」

「好了,不說這些。。。。。。她求到我這里,本宮呢,確實也動了不忍之心,本來想給柱國那孩子傳個信兒照看一下,但想了想,那孩子心硬,加上內外到底有別,所以,還是厚顏跟皇帝開個口,看怎么才能保住她家里這顆根苗。」

這真不是什么大事兒,也情有可原,又是太皇太後開口,成武皇帝李全壽斷無回絕的道理。

當然,這是大將軍趙石帶回來的另外一樁麻煩了。

大將軍折匯兵敗辱國,葬送了六萬西北鎮軍精銳,如今已經被大將軍趙石押送回長安,等待朝廷處置。

這個上面沒什么好說的,逃回來的鎮軍將領,都已在軍前掉了腦袋,折匯不聽將令,不顧大局,貪功冒進,最終為敵所破,致使全軍覆沒,這在西北那邊已經傳遍了,而之前,大將軍趙石以及大將軍種燧的奏折,都送到長安,言辭也是一致。

折家那里就算想開口求情,或者為大將軍折匯巧辭脫罪,也沒可能了。

可以說,其他兩位大將軍已經把折匯的罪名給扣死了,沒留下任何的機會給折家,中書以及樞密院那里,除了在給有功將士論賞之外,就是在給折匯等西北鎮軍將領論罪了。

論罪當斬,這個毫無疑問,但也有人援引當年大將軍吳寧以及大將軍折木河之舊事,想減輕折匯之責罰。

而折匯也必定不同於旁人,折家世代從軍報國,戰死沙場者,不知凡幾,在軍中盤根錯節,根深蒂固,這些都是顧忌,所以,折匯這位大將軍的處置,必定不會如同王佩那樣干脆的掉了腦袋。

比起折匯這位大將軍來,無論是已經死了的王佩,還是差點飲了毒酒的趙石,都無法一概而論。

沒人願意看到折家離心,尤其是在中原之戰就要開始的這樣一個時節。。。。。。

這也許就是一個試探,皇帝陛下想了想,干脆的點頭笑道:「皇祖母,伐夏功成,過幾日除了獻捷之外,還要告祭歷代先皇,大赦天下,到時定是舉國同歡,皇祖母這里肯定也要熱鬧一番呢。」

說的好像不著邊際,但太皇太後一聽就明白了,大赦天下,不論西北逃回來的敗兵,還是大將軍折匯,可能都要囊括之中。

想到這里,太皇太後趙氏不由欣慰的笑了起來,皇帝看來心胸又有長進,懂得寬容了,更難得的是,因勢利導,不留痕跡。

於是,她這里話頭一轉,不過也是點到即止,「柱國那孩子,處事欠考量,唉,你皇祖母這里老了,又是後宮婦人,君君臣臣的事情,也不好多說,但本宮這里還是要嘮叨一句,你們君臣之間,一個要多聽多看,一個應要多說多做,才好相處下去。。。。。。。。。」(未完待續。。)i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