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零八章獻捷(2 / 2)

將血 河邊草 1530 字 2020-11-21

「宣西夏末帝李硯上殿。」

這其實就是最後一個環節了,趙石輕輕舒了一口氣,但該跪著還得跪著,該忍受寒冷的,還得忍受寒冷。

趙石心里不由腹誹,奶奶的,這獻捷之禮怎么搞的,有功將士都在外間受凍,朝中大臣們卻在金鑾殿內身子暖暖的享受尊榮,嗯,以後這個規矩得改改,就算大家不進去,也要那幫文官出來,陪著咱們挨凍才成。

儀式還在進行,早已被告知今日過程的西夏幼帝母子,在眾人矚目當中,孤零零的走上台階,艱難的向上邁動腳步,母子兩人,穿的到是華貴,但身子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孩子已經淚流滿面,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但沒有誰心軟,此乃國戰,勝利者享受尊榮,失敗者咽下苦果,沒有絲毫容情的余地。。。。。。。。。

趙石並沒有等多久。

「宣大將軍趙石入殿。。。。。。。。」

趙石起身,一步邁上台階,很快便來到金鑾殿內。。。。。。。。

大秦群臣,皆在殿內,肅穆庄嚴,他們用眼角余光瞅著那雄壯的身影出現在殿門處,瞅著他跪下再次參見君王,瞅著他站起身,來到武官最前列,羨慕中帶著警惕。

大將軍趙石,回朝了。。。。。。。。。。。

。。。。。。。。。。。。。。。。。。。。。。。。

接下來便乏善可陳了,賜予西夏幼帝李硯封號,又賜其母李氏夫人號,皇帝陛下對西夏幼帝母子很是寬慰了兩句,但這畢竟是表面文章,和蜀國皇帝差不多,到了大秦京師,便別想著再離開了。

大秦爵位繼承,也從來都是降等而承,用不了多少年,西夏皇族這一支,便會消失在時光當中,不會再有什么意外。

這是古之多少亡國之君都驗證了的事情,最多最多,會留下點令後人緬懷的凄清詩篇而已。

此時,大秦展示了它的寬容,但也不過是鱷魚的眼淚罷了,做不得數。

過程有些冗長,但總有結束之時,獻捷大禮在午後終於落下了帷幕,將士得了賞賜,陸續回營,在長安城這等繁華所在,他們的銀錢不愁去處。

西夏戰俘,也被紛紛安置,不用一一細表。

皇帝陛下興盡回宮,朝臣們三三兩兩的走出金鑾大殿,所有人幾乎都長長吐出一口氣,還好,沒出什么差錯。

大將軍趙石再非往日那般孤單,身周左右,都簇擁著人。

幾位朝中重臣用眼睛余光瞟著這邊,神情略顯復雜,大將軍趙石在朝中,再非孤立無援了,尤其是樞密院的官員,都在一一和大將軍見禮問好。

兵部尚書李承乾也湊上去,和大將軍談笑了兩句,兵部左右兩位侍郎,都在恭恭敬敬的給大將軍趙石行禮。

工部侍郎李師雄,挪著強壯高大的身子,擠進去,和大將軍趙石把臂言歡。

吏部郎中李士芳,大理寺少卿張世傑,都上前向大將軍趙石道賀。

不知不覺間,大將軍趙石已經在朝中有了如此多的奧援。。。。。。。。。。

來到殿外,有太監早已等在一旁,見趙石被人簇擁著出來,在旁邊等了半晌,才諂笑著上前,「國公爺慢走,奴婢奉陛下御旨,宣國公入宮。」

本來,今日獻捷大禮之後,宮內應該大排筵宴,君臣同歡才對,但大將軍趙石的封賞一天沒下來,這樣的宴飲便一天不能進行,不然歡宴之上,會顯得很尷尬,有功之臣遲遲得不到封賞,旁人再高興,也無法滿足慶功宴的意義。

但皇帝陛下已經不打算等下去了,在金鑾殿外,召大將軍趙石入宮見駕,便是在變相的對朝臣們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朕都等不及要安撫有功之臣了,你們還能再拖延下去?

趙石拱手,笑著跟圍在身邊的朝臣道別,在眾人目光送行之下,隨著傳旨太監徑自去了宮內。

看著這一幕,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為不可察的嘆息了一聲,確實不能再等下去了,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之後要探一探才成,希望趙柱國不要在陛下面前胡言亂語才好。。。。。。。。。。

戶部尚書李吉這個時候湊到他身邊,低聲嘀咕,「難道真要給他一個侍郎不成?」

李圃面無表情,緩步走下台階,一邊跟眾人點頭施禮,一邊壓低了聲音道:「在金鑾大殿之外,議論這等事,成什么體統,有什么話,回去再說。」

李吉於是閉口不言,但心里卻有著不滿,等等等,都是你們要等他跟陛下相談之後,再做定奪,但也不想想,那人跟陛下談過之後,還有咱們說話的余地?(未完待續。。)i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