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君臣(二)(2 / 2)

將血 河邊草 1536 字 2020-11-21

這就是地方邊塞大族的悲哀了,只要呆在那里,用的時候,自然榮耀無比,一旦有了掣肘,定然四分五裂,只要朝廷還有權威,便不會容許一族坐大於邊地。

像折種兩家這樣的將門,其實也經過了幾次大的分裂,最終興盛於京師之地。

皇帝陛下輕輕點頭,「還是再等些時候瞧瞧吧。。。。。。。。」

輕飄飄一句話,其實意思已經很明確,等什么,等張祖故去而已,看上去絕情了些,其實卻是優容之舉。

張祖一去,張氏便是群龍無首,就算自己不鬧起來,朝廷也會將西北張氏分開,其實手段不用太過,只需將張氏幾個領頭之人,分別調往他處,不分家,實際上也與分家無異了。。。。。。。

對付在朝中沒有多少根基的邊地大族,朝廷有太多的手段可以用出來。

在這個上面,趙石也是支持的,有張承,張峰聚叔侄兩人在,西北張氏安享富貴便了,鬧那么多事干什么?

順便,趙石又撇清了一下,他要結親的是自己的義弟張峰聚,而非西北張氏。

皇帝陛下自然明白其中所指,自然想要投桃報李一番,笑著便道:「兩位愛卿結親,此乃大喜之事,朕到是要好好想想,送什么禮好了。」

趙石連連搖頭,道:「陛下,臣這個兒子,已經考了舉人,身上還帶著些虛銜,看樣子,能憑著自己本事吃飽穿暖,臣呢,也不望子成龍,只需他平平安安就好。」

皇帝陛下失笑,「你呀,不是庶長子不得你所喜吧,要不然也不該讓他學什么文章,舞刀弄棒才對,這個上面,朕要說你兩句,不管庶出嫡出,都是自家血脈,偏心太過,小心府中不得安寧。」

趙石咧了咧嘴,心想,這話誰說出口都行,只皇帝不成,現在看還輕松些,再過些年,不定又要爭的你死我活呢。

到時候,看你偏心哪個,又看你怎么讓宮內安寧下來。

顯然,皇帝陛下也想到了這個,臉色慢慢鄭重了起來,緩緩問道:「今日你我君臣對飲,本來不應提那掃興之事,但。。。。。。。太子之位空懸了幾年,朝臣不能心安,朕也時常惦記,應該定下來了。」

趙石聽了這個話頭,也慢慢放下了筷子。

「朕現在只一個兒子成年,其他還都年幼,但次子極為聰敏,三子也是嫡出,朕是怕。。。。。。。朕想問愛卿一句,今日若立下儲位,異日會不會也鬧得諸子相殘。。。。。還是再等兩年為佳?」

皇帝陛下並沒有問起諸子到底哪個最合適,而是擔心起了將來,看上去是在問趙石,其實是想堅定自己的信心。

經過長安之亂的趙石哪里會不明白皇帝陛下所指,當年皇帝陛下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景帝也只這一個成年的兒子,但到了最後,還是鬧的翻了天一般。

這件事,顯然讓皇帝陛下心里有了陰影,總不願過早的立下太子,不但怕兒子危及自己的皇位,更怕的是自己將來會改變主意,和他父親一般。

趙石肯定是不願攙和這樣的事情了,但以他今時今日之地位,必定要被皇帝陛下問起此事,不在今天,也在明天後天,躲是躲不過去的。

趙石早已想好了回答,不過還是慎重的在腦子中轉了一圈,才沉聲道:「陛下,儲位空懸,朝野不安,不如早定,以安天下之心。」

公式般的回答,肯定無法讓皇帝陛下滿意,當然,大將軍趙石的意思和朝臣一致,也讓皇帝陛下心安了一些。

也就是說,大將軍趙石對立皇長子為太子,並無異議。

皇帝陛下嘆息了一聲,感慨道:「立下儲位就能安天下之心了嗎?朕看不見得,大秦立國多少年了,也沒見幾個太子能真的登上皇位的,就算是朕,當初可也不是。。。。。。。唉,這儲位立下又有什么用?」

趙石閉緊嘴巴,一句話也不接了,皇位繼承,他已經參與了兩次,皇家的這些人,真的不好相與,最近一次就是被對面這位皇帝陛下坑了一把,他是真的不想參與第三次了。

看著趙石的樣子,皇帝陛下既有著心安,又有些不滿,最終只能哭笑不得的哼了一聲。。。。。。。

(四更了兄弟們,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續。。)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