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君臣(五)(2 / 2)

將血 河邊草 1557 字 2020-11-21

不過他瞅著皇帝陛下也不像著急的意思,再回想兩個妻子說這話時的表情,頓覺其實在古怪,不過也不多想什么,反正等出宮回府,便出城一趟,到了大長公主府,也就什么都明白了。

轉了一大圈,皇帝陛下終於調整好了心情,接上了方才的話題,「柱國既然沒有辭官不做的打算,那么跟朕說說,到底是怎么想的。」

趙石這回是真不兜圈子了,與皇帝陛下碰了一杯,放下酒撰,給皇帝陛下和自己斟滿,才道:「微臣有些累了,想多歇歇,不然的話,在興慶時聽了陛下的口諭,便應該留在西北才對。」

「但請陛下恕罪,微臣不想再在西北吃沙子了。。。。。。本來呢,回京之前,微臣真是沒什么考量,只想著盡快趕回來,跟家人過個團團圓圓的好年。」

「不過回京之後,還是閑不下來,諸事纏身,微臣也就明白了,到了今時今日之地步,想要諸事不理,享享清福,那又怎么可能?」

「後來找人商量了一下,有人說朝廷有意讓微臣掌樞密院,也有人說兵部的,反正諸如此類,都差不多。」

「不是微臣矯揉,這兩個位置若真交到臣手,臣能做好嗎?微臣自信是做的好的,但微臣真的有些累了,朝之事,尤其繁復,讓微臣主掌一部一省,那日子也就沒法過了,還不如回去種田呢。」

「微臣就想著,陛下能不能給臣找個清閑些的職位,讓臣屍位素餐一番?養養精神,再給朝廷效力。」

即便皇帝陛下經過了方才一番驚悚,這會兒還是訝異的瞅著趙石,這聽上去真的像個玩笑,立下滅夏大功的大將軍,竟然主動要找個閑職,還說的如此誠懇,皇帝陛下有了些虛幻的感覺。

這一下想的就更多了,是趙柱國怕自己功高,還是怕今後封無可封,落個沒有下場,還是真如他自己所說,有些累了,只想清凈個一年半載。

若這番話出自旁人之口,皇帝陛下一定大怒,以為其人以退為進,行爭權之舉,但還是那句老話,以他對趙石的了解,趙石這番話十分之可信。

閑職,給滅夏回京的大將軍趙石准備的閑職,皇帝陛下立時便糾結的不行,這不是難為人嗎?

困難之處不在於閑職能不能給的出來,朝廷職位多了,一個尊榮體面的閑職,朝廷隨手就能拿的出來。

但這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卻是朝臣以及皇帝陛下必須要考量的問題。

朝廷大張旗鼓封賞有功將士,非獨是為了給予有功將士榮光以及富貴,而更多是做給其他人看的,宣示著朝廷的公正,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才能讓前方將士敢死用命,才能讓朝野百官人人敬服朝廷決斷。

一旦失去公正。。。。。。。那不用說了,長安之亂就是前車之鑒,不然的話,大將軍一紙傳書,為何眾軍景從?還不是景興皇帝做的太過,讓眾軍不服所致?

這么一想,給大將軍趙石弄個閑職來做,後果實在難料,誰也不會以為,這是大將軍趙石自己求來的,只會認為朝廷不公,對於將要進行原之戰的軍前將士來說,士氣將受到極為嚴重的打擊。

即便是大將軍張培賢這樣與趙石並不對付的領兵大將,聽聞這樣的消息之後,也會生出兔死狐悲之感,遑論其他人等了。

不過,不用皇帝陛下過多的糾結,趙石准備的很充分,繼續道:「陛下不必過慮,微臣想的很清楚了,原定鼎之戰將起,微臣又怎敢袖手旁觀,參贊軍機,為陛下解憂,微臣不敢辭了這份辛勞。」

「只是朝廷封賞太過豐厚,讓臣來做一部一省之主官,微臣將固辭之。」

這么一說,皇帝陛下的心便放下了一大半兒,這也就有了轉圜的余地,和皇帝陛下心確定了的封賞雖有差距,但只要調換一下,也能合適。

皇帝陛下緩緩讀了讀頭,最終確定,這么一來,朝臣們的阻力會非常之輕微,雖然還是有些難看,但間可以使用的手段就多了。

隨之,皇帝陛下便有了些愧疚,趙石這一步退下來,對於朝廷好處很多,朝廷可以就勢壓制一下軍前將士的軍功賞賜,卻又不會顯得過於突兀。

也能讓軍前將士們信服,以後得勝還朝的將軍們,有了大將軍趙石的前車之鑒,也不會做出過高的期望,讓朝廷能夠從容安置他們。

想到這里,皇帝陛下輕輕的拍了拍趙石的胳膊,笑道:「朕無話可說,只希望柱國不要歇的太久。」

(三更,咱也再求一下月票?嗯,訂閱呢,打賞呢,讀擊呢,收藏呢,推薦呢,呵呵,都拿出來吧。)(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i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