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惱怒(二)(2 / 2)

將血 河邊草 1548 字 2020-11-21

「到底是什么人設計陷害。。。。。。。博文也不知曉,只是年前有些捕風捉影的傳聞,到了臘月里,流言漸息,如今此事也只是長安百姓茶余飯後之談資罷了。」

說到這里,他瞅了瞅趙石的臉色,這才為自己開脫了一句,「文人無行之舉,一至於斯,實是讓人痛恨,此事未入國公之耳,也是不願污了國公的耳朵,還請國公恕罪。」

趙石已經為官多年,一聽之下,便已經察覺出了其中不對勁的地方,盧近賢一介寒生,驟登科甲,少年得意是必然的,向大長公主府獻文求名,也屬情理之中。

但之後的一些事情,怕就不那么簡單了,至於是誰弄的此人身敗名裂,其實並不重要,此人實是該死,不過其人不過一個小人物而已,在他看來,一伸手就能碾死一堆。

只是蹊蹺之處在於,大長公主府從來清凈,為何如此,連長安百姓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別說那些文人士子了。

進了京,能沒聽說大長公主府到底是怎么回事?竟然還有人起了齷齪心思,那定然就是被人瞞哄所致了。

想到這個,他心里的火頭是一竄一竄的,這些讀書人鬧出來的亂七八糟的事情,竟然最後將主意打到他這里來了,真真是該死,也不稱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想了半晌,這才冷冷吩咐道:「行了,這事誰都別提,你派兩個人,跟趙四去趟河東,送一封信過去。」

李博文頗有些灰溜溜的出了書房,抹了一下額頭的汗水,左右瞅了瞅,才重又挺起胸,出了一個月亮門,才招呼兩個凍的不停哆嗦的兩個賬房先生,隨他一起回去。

直到老遠,李博文才做賊般回頭瞅了瞅,心想,京中可能又要出些亂子了,菩薩保佑,亂子出的別要太大,弄的人不得安寧才好。

他可是知道,河東那邊有些人當初是從京城抽調過去的,都是些江湖草莽之流,這些家伙,在長安之亂時,估計沒少參與其中。

國公將他們調了出京,一來可能是河東那邊確實需要這樣的一些人在,二來嘛,他猜也是這些家伙參與過深,國公不願將他們留在京師,以免有何後患,這才都調出了京師之地。。。。。。

如今卻又要將人叫回來,怕是國公動了真火兒,要下狠手了。

想到這里,他不願再想下去了,說到底,他這聰明勁兒並不比旁人差了半分,只是耽於安樂,不願去搏什么大富大貴而已。

其實,他也只想對了一半,趙石確實很惱火兒,一來是因為耳目閉塞,事情傳的滿長安都知道,他卻還蒙在鼓里,二來,也是他的掌控欲在作祟,不願被身邊之人蒙蔽,即便是親近如妻妾也是不成。

當然,他惱怒的根源還在於,此事涉及到了大長公主府,讀書人之爭,鬧來鬧去,卻想借刀殺人,還想借他趙石的刀,真以為這刀是那么好借的?

趙石已經打定主意,要查出背後主使之人,讓這些人明白一下,什么事是他們連碰都不能碰上一下的。

不過,調南宮燕等人回京,也並非只這一個原因,他也思量著自己在京中要呆上一段日子,這些耳目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有些助力才對。

朝廷上的傾軋,政爭,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他本來打算隔岸觀火來著,但現在看來,在他這樣的一個位置,很難事事皆置身事外。

這樣一來,耳目靈通一些是有好處的。

只是府中幕僚,李博文不堪大用,陳常壽體弱多病,陸敖是個女人,孫文通會了蜀中,不知什么時候回轉,就算他回來,這等事也不能交到孫文通的手上,蜀國降臣,可以重用,但隱秘之事,卻不能讓其沾手。

上了一陣虛火兒,讓他對妻妾很有點不滿,於是索性寫了書信,等趙四到了,一番交代之後,將人派出去,便隨即帶了人,出府直奔長安城西,去了公主府那邊。

要不怎么說呢,這男人啊,差不多都一個德性,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趙石這里算好一點,惱火之下,沒找妻妾的麻煩,但也第一時間跑到公主府這邊來躲清靜了。

到了公主府,他閉口不提那些糟心事,逗弄了一番兒子,少見的在大長公主府呆了兩日,才回轉長安。。。。。。。。。

這個時候,皇長子李瓊設宴相邀的日子也已經到了。

(月底了,已經有了通告,29號到1月7號,總共十天,雙倍月票,大家攢著點,月底這些就算了,幫那些沖榜的作者去吧,月初的月票阿草想讓大家投過來,爭一爭下個月的榜單,謝謝大家。)(未完待續。。)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