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章罪責(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8 字 2020-11-21

所以,他這里也只能在戰報中報捷之余,也是備述這一戰之始末,費的心思不比張大將軍少上半點。

而且,他這里也隨即給長安晉國公府去了書信,想讓老上司在朝中幫他緩頰一二。

這就是大秦成武六年東征的始末了,大致結果看上去似乎不錯,占下了上黨,也在鄭州取得了立足之地。

但這樣的結果。。。。。。誰都能看的出來,大秦吃了虧,甚至可以說,吃了大虧。

趙石從吐蕃轉了一圈回來,在慶陽這里,接二連三的得了壞消息,心里不免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他這里頭一個念頭就是,還好還好,沒把河洛丟了,看上去,情形也不算太壞嘛。。。。。。。。

當然,這只是對他而言,而身在河洛的張大將軍肯定沒他這么樂觀,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是這么個樣子了。

太子李珀說的口干舌燥,一邊飲著茶一邊瞪著眼睛在瞧趙石神色。

他在慶陽這里可是呆了幾個月了,早就呆的煩厭,若非等的是大將軍趙石,不然的話,他這里早已啟程,會長安去了。。。。。。。。。。。

慶陽這里離長安不算近,但也絕對稱不上有多遠,他如今又是太子,河洛那邊的戰報,從不曾斷絕過,所以消息非常的靈通。

到了六七月間,河洛戰局突變,他這里便不急著回長安了,他的幕僚從人都道,若此時陛下有意讓他去兵部,河洛戰事將是一個大麻煩,還是暫且在此,等候晉國公從吐蕃回轉,再一起回京為好。

尤其是可以借此,問計於晉國公,又了定策,回到京師之後,無論去戶部還是去兵部,都能有的放矢。。。。。。。。。

李珀雖然聰明,但畢竟年幼,雖然心里有些不以為然,覺著自己還小,很多事看不分明,像這樣的大事,父皇絕對不會交給在他的手里。

但東宮近從們的話,他卻也覺著有些道理,能問一問晉國公的意思,回到京師到了父皇面前,一旦被問起來,也能回上一二,讓父皇高興。

不用他過多的試探詢問,趙石這里便開了口,很直接的道:「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河洛經此一亂,元氣大傷不假,但也少了許多居心叵測之人,嘿嘿,百姓嘛,再要鬧事,估摸著就都得想想,上次亂事,給他們帶來了什么。」

也不怨成武皇帝喜歡這個次子,那聰明勁真的不用提,聽了趙石的話,只是沉吟了片刻,便眼睛亮亮的道:「國公是說,此戰罪不在張大將軍?」

趙石挑了挑眉頭,心里不由有些羨慕,李全壽那小子福分不淺,這個兒子真的很聰明,而自家那小子,讀書讀的和個小大人似的,不過總覺著太過老實了些,缺了些靈氣兒。

但他肯定是不承認自家兒子遺傳了他的腦筋,卻是埋怨讀書把兒子給讀傻了。

也許是嫉妒心作祟,這個時候,他終於板起了面龐,拿出了老師的做派,「若張大將軍有罪,換何人去守河洛?」

太子李珀歪著腦袋,想了半晌,覺著明白了這話的真意,張大將軍即便有罪,若無人能頂替之,那便是無罪。

這么一想,便也豁然開朗,要不怎么說聰明的呢,想明白了事情,就勢便套起了近乎,拱手便行下弟子禮道:「老師說的是,李珀受教了。」

不過到底還小,按捺不住心中疑惑,接著便問道:「難道老師不想去河洛領軍?」

以其太子身份,這話說的就便有些唐突了,不過趙石卻不以為意,而且一口一個老師,確實能讓人心情不由自主的愉悅起來。

微微搖頭間,便道:「天下人才很多,各有其能,用一人而興,則貶一人即亡,這對國家而言,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張將軍雖有些心慈手軟,但無論其資歷,還是其才干,在短時間內,我看不出有誰能夠代替他,殿下明白我說的意思嗎?」

李珀的眼睛更亮了,這些話聽著很新鮮,遠勝於東宮老師們枯燥的喋喋不休,而且,里面還涉及到朝廷一位大將軍的任免,仿佛天生便有的權力欲在心中澎湃,更是讓他感到興奮不已。。。。。。。。。。。。

將這些話語仔細記住,並琢磨了一番,李珀點了點頭,微微露出些狡黠之色,笑道:「父皇若是問起,我便如此答他,國公以為如何?當然,這都是我想出來的。。。。。國公可不要在父皇面前拆穿於我啊。。。。。。」

其實這正是趙石說這些話的意思所在,他這里放肆慣了,板著臉點了點頭,順手拍了一下太子李珀的肩膀,欣慰道:「殿下如此聰敏,實乃我大秦之幸事。」

至於皇帝陛下會不會問太子這些事情,誰知道呢,反正,回到長安後,若皇帝陛下問起來,他自己的意思也就是這般了。。。。。。。。。。。(未完待續。。)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