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請命(2 / 2)

將血 河邊草 1558 字 2020-11-21

但成武皇帝李全壽卻是不同,呵呵干笑了兩聲,便指點著趙石,有點恨鐵不成鋼的道:「朕還以為愛卿大將風度,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呢,原來卻是。。。。。。什么都不清楚。。。。。。。。。。」

趙石嘴角抽動了一下,覺出了不妥,當心里還在腹誹,這不是當著和尚罵禿子嗎?你要是什么都清楚,還來老子這里問個屁啊?

實際上,皇帝陛下這么說話,是正經的對待心腹之臣的態度,別人想求也求不來呢。

皇帝陛下繼續道:「愛卿當明日定下河洛諸將之賞罰就完了?樞密,兵部可有罪責?」

響鼓不用重錘,趙石一聽這話,身板不由一挺,他原來就想,這次樞密院和兵部的諸位恐怕要一起上書請罪了,但皇帝陛下這么一說,這味道就太不對勁兒了。

再一聯想到李吉上躥下跳的想調張培賢回京。。。。。。他娘的,項庄舞劍志在沛公之意已是昭然若揭,這是要給樞密院和兵部一下重的。。。。。。。。

趙石這里當即就有些惱了,這都是什么玩意,前方吃了敗仗,不思從敵人那里再賺回來,窩里先就借題發揮的斗上了。

當然,為官至今,這樣的事情也早已不很稀罕了,當年長安之變前後,可不就是如此?

朝堂中事和戰事其實沒多大分別,論的只有成敗而已。

所以趙石隨即便平靜了下來,只是微微露出一絲冷笑,他本想說,去年平夏戰事功成,朝中各個加官進爵,今日河洛大軍稍有小挫,便有人欲要借題發揮?那么朝中人等,可是全都脫不了罪責吧?又豈止樞密院和兵部?

但這么說話,面對的又是皇帝陛下,無論口氣還是意味可就太不妥當了。

趙石想了想,故意愕然道:「難道中書的大人們欲到軍前領兵?還是想到兵部,樞密院為官?若是如此的話,吾等武人,今後可是要清閑的多了。」

口氣還是不太好,但也算可以接受。

皇帝陛下則是責怪的瞅了他一眼,端起酒杯,飲了一口,才道:「不要說氣話,你道朕不明是非,不辨黑白?只是中書之議雖有不妥,但總歸有些章法,愛卿若是將這些氣話寫成奏章送上來,你說朕是聽中書的還是聽愛卿的?」

趙石琢磨了一番,還是覺著這事怎么著都有些膩歪。

不由道:「這次戰事,糧草損失猶重,這和戶部難道沒有一點干系?我大秦撫有河洛多年,韓聰那個布政使怎么當的,大軍剛出了河洛,後面就烽火遍地,是不是也該治罪?牽連下來,吏部怕也逃不脫干系吧?」

皇帝陛下聽的有些傻眼,想想若真照這么發展下去,六部相互攻訐,樞密和中書相互指責,朝政一團亂麻的樣子,即便是他,背後也有些發涼。。。。。

於是皇帝陛下溫潤一笑,立馬賣力的開始干起了和稀泥的活計,「各人皆有難處,朕也深知之,不過要說最受氣的,還是朕這個一國之君,你看朕當太子時,受了多少責難,如今當了皇帝,你一言我一語,該聽誰的?朕。。。。。。。。」

趙石抬頭看了皇帝陛下一眼,這不知所雲的,說什么呢這是。

皇帝陛下啰嗦了一大通,最終完全成了倒苦水,趙石一看,有些明白了,這位不是又喝多了吧?

皇帝陛下很少有倒苦水的機會,現在不管喝沒喝多,也不管初衷如何,反正撈著機會便不打算松手了,說到動情之處,眼眶都紅了起來。

這當了皇帝才五年,已經熬成這般模樣,聽的趙石都有著不落忍了。

不過皇帝陛下畢竟是皇帝陛下,方向感絕對一流,繞來繞去,便准確的繞了回來,「河南戰事不利,怨得到誰?要說追究罪責,朝廷上下,包括朕在內,又有誰能跑得了?」

趙石這個時候算是明白了,皇帝陛下這還是在為國事考量,頓時摸了摸下巴,為皇帝陛下這口舌本事所折服,文官那點嘮叨和你小子比起來,果然只能甘拜下風。

最終,皇帝陛下長長嘆了一口氣,道:「河洛不寧,朝廷不安啊。。。。。。。」

趙石被他繞的有些糊塗,不由自主的道:「難道陛下是想......讓微臣領兵河洛不成?」

皇帝陛下頓時大笑,不過卻是連連搖頭,「愛卿忠心可嘉,但這些年往來勞苦,如今又是剛剛回京,朕怎么忍心讓愛卿領兵陣前?只是。。。。。。河洛諸臣,安撫地方不利,朕甚憂之,難得愛卿自己請命,不若待得來年,便再去河洛一行如何?」

趙石頓時感覺,自己好像又被這位裝套子里了。(未完待續。。)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