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書信(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4 字 2020-11-21

一早起來,趙石先是送妻妾入宮,然後也就沒他什么事了,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於是便頭一次做在自家大堂之上,接受府中幕僚管事們賀喜,然後開始樂呵呵的親自給人發了紅包。

然後便跟家將們湊到了一堆,喝了一早晨的酒,溜達到後宅,大冷天的把女兒兒子都拎了出來,笑眯眯的抱著自家的胖小子,隨口吆喝著活蹦亂跳的女兒和陳常壽家的胖小子堆起了雪人。

直到風火火的帶著一大堆的丫鬟婆子趕過來的老娘,將他一通數落,並拉住凍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三個小人一通的安慰,晉國公趁著妻妾們不在,想要調弄下兒女的興致才算消了下來。

於是扔下後宅一群亂糟糟的女人,去到了書房,開始干起了正事兒。

先是命人將陸相叫了過來,陸相帶來了張峰聚的書信,還沒來得及交給他。

絲毫沒覺著自家在長安城享福,扔了義弟在北邊吃風飲雪,連過年都回不去家有什么不妥,順手拆開了厚厚的書信。

書信開頭就是一陣的埋怨,當然,可供埋怨的事情也很多。

一個就是老爺子駕鶴西游,他這個張家最受寵的孫輩卻不能回去奔喪,這對張峰聚來說,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

不過這也僅僅是對張峰聚各人而言罷了,大秦這些年來,奪情的官員多了去了,也從不會讓朝中重臣或者軍中大將因為家中有了喪信,就回家守喪幾年。

大秦這個國度,雖然也在標榜父慈子孝,但從來沒有說成什么以孝治天下,禮儀要講,但卻有著秦人自己的分寸,在這一點上,趙石是非常認同的。

與軍國大事比起來,禮儀什么的在大秦向來都非常之寬泛,從上到下都是如此,而趙石也向來認為,人死如燈滅,盡到心意便好,沒必要弄的過了頭兒。

所以,對張峰聚的抱怨也是一笑置之,他心腸本就堅硬,只要自家老娘好好的,旁人家里會怎么樣他都不會太上心。。。。。。

另外張峰聚這里就是抱怨自家女兒的婚事太過簡陋了,在這個上面,趙石到是覺得有點愧疚,不過婚事太過倉促,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等到老爺子沒了再辦,還是等他不在京師再辦?

接下來,張峰聚這里就有點不著調,竟然抱怨自己東跑西顛的,最終又回了大同,接著又說河洛那里都打了亂了套,也不說掉河東人馬南下,著實有些說不過去,還埋怨趙石在京師呆的太過安穩,也不說幫著河東各部說幾句話,讓樞密院下個令什么的。

也就是張峰聚沒在眼前,不然的話趙石一定踹不死這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王八蛋。。。。。。。。

撲面而來的怨氣過後,信里終於說起了正事兒。

河東這里往來的商人越來越多了,韃靼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內附的部落也少了起來。。。。。。

在張峰聚和柳世源兩人看來,這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算壞事,因為大將軍木華黎正在北邊積蓄力量,准備消滅乃蠻殘部。

往來大同的商旅開始出現胡人的商隊,顯而易見,他們不願意再輕易的將辛苦養育的牛羊馬匹,輕易的交給漢人商人販賣了。

換句話說,人家正在長心眼兒,覺著這么做太吃虧,不如自己販賣到南邊獲利豐厚。

他們心眼兒長了是沒錯,但他們怎么可能比得過漢人商人的奸猾?

所以大同的漢商們都在冷眼旁觀,也樂得在大同邊市將手中的貨物換成毛皮和牲畜,然後再和大同邊軍做交易,還省了去寒冷的草原受苦。

當胡人們意識到,他們這么做並不能比之前獲利多多,而且,還要交邊稅的時候,估計他們也就消停了。

這里面衍生的問題就太多了,大同日漸繁華,一座座礦山也開始出產煤炭,鋼鐵,而且,大同行宮也開始正式開工,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這座邊城要塞正在按照趙石的規劃那般,漸漸成為北方的中心。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在困擾著大同的軍政要員。

一些大商人開始出現,他們正在試圖聯合起來,控制這條商路,並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

以物易物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商人們的胃口,漢商和草原胡人的沖突也正在加劇,來自遙遠西方的各色商人,也參與其中。

尤其是張峰聚作為軍人,天然不願跟商人們好好說話,想要撇開這些惱人的商人,獨自跟草原胡人打交道。

柳世源在為商稅劇烈的增加而雀躍的同時,也是煩惱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所以,現在的大同顯得非常的混亂。。。。。。。。。。。。(未完待續。。)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