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變更(2 / 2)

將血 河邊草 1538 字 2020-11-21

終於可以離開宮城的趙石,便清晰的感覺到,大秦的天可能要變一變了。

不是皇位更迭那樣的變化,而是大秦整體上的變化可能就要開始了。

經歷過景興鼎革的他,能夠明顯的意識到,一場變革就在眼前。。。。。。。。

景興皇帝用十數年,完成了一系列的變革之舉,重用了包括趙石在內的李圃,汪道存,李嚴蓄,種從端,李承乾,方謙,王佩,折匯,張培賢等等文武大臣,讓大秦漸漸強盛了起來。

而登基數載的成武皇帝陛下,在不擇手段的連續消弱文臣勢力之後,會做出怎樣的一番舉措出來呢?

對於他自身而言,又會有著怎樣的影響,他想不出來,也只能拭目以待罷了,所幸,如今的局面看上去還不錯。。。。。。。。。

不過和他預料的差不多的是,在太子出巡之前,皇帝陛下便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起了人事任免。

一切變革,總是從人事任免上開始,沒有權力的保證,一切變革都是空中樓閣,只能臆想一下罷了。

首先,出人意料的,禮部尚書方謙,從眾多朝臣中脫穎而出,調任吏部尚書。

這也許是皇帝陛下對文臣們的一種變相安撫,出身景興舊臣的方謙任職吏部尚書,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意味淡了許多。

但素來溫和自守的禮部尚書方大人,對於將要到來的興革之事的掣肘,卻也降到了最低。。。。。。。。。。

原吏部左侍郎,不但是鄭氏門下,而且還乃鄭氏姻親的鄧科鄧大人,此時已經戰戰兢兢,絲毫沒有半點去爭吏部尚書位置的野心和**了。

也如他所料,很快,便有旨意下來,鄧大人隨後黯然離京,去靈州偏遠之地赴任去了。

這是此次朝堂政爭中,第一位被貶斥於外方偏遠之地的朝中重臣。

因為同門下平章事之位暫缺,中書的老大人們或惶惶無日,或在為離朝的兩位老臣喊冤,聖旨下達,從未有一刻如現在般快捷,也未有一刻如現在般有著這樣的份量。

隨後,吏部右侍郎趙顎晉左侍郎位,吏部郎中李士芳,補右侍郎位,吏部員外郎鄭遜,任吏部郎中。

更大的變動還在後面,工部侍郎李師雄,晉禮部尚書,這位當年曾在禮部當過很長一段時間小小庫官的皇親國戚,終於一躍成了主掌一部的朝中重臣,一步之間,踏入了中書重地,可謂是其中得利最豐的幾個人之一了。

接下來,便是戶部,剛在戶部尚書位置上呆了沒幾天的戶部尚書彭為年,在接旨之後,隨太子殿下出京,將陪著晉國公巡游河洛,並順便接任河洛布政使韓聰的職位,出任河洛最高行政長官。

河東布政使柳世源將回京述職,接任戶部尚書一職。

這個時候,再沒有任何人,去懷疑皇帝陛下對待李鄭二族的態度了。

連調河東布政使柳世源回京述職的旨意都還沒有發出去,戶部尚書彭為年便已經離開了戶部尚書的位置,詔由參知政事周枋代管。

如此的迫不及待,甚至毫無顧忌的打破朝堂上約定俗成的規矩,也讓朝堂上下一陣肅然,正在為之前變故奔走的朝臣們,也一下便老實了起來,他們已經感覺到,皇帝陛下森冷的目光正在他們身上轉悠。

而戶部,吏部這樣的地方,向來都是鄭氏,李氏的傳統勢力范圍,皇帝陛下用最直接的手段,強硬的將這一切打了個支離破碎。

而新任的幾位大人上任的第一件事情,想都不用想,肯定就是安插心腹,排除異己了,你若不這樣做,皇帝陛下都不答應,這真的可以說是歷代所未有的事情。

在朝臣們震驚的注視下,河洛布政使韓聰出任戶部左侍郎的任命,也就此下達,刊於朝廷邸報之上。

現在還有唯一還有點疑問的就是,同門下平章事的位置,到底會是誰能坐上去。

因事故頻發,如今這個炙手可熱的位置,卻是少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去爭什么了。。。。。。。。。。。。

於是,在眾人矚目之中,權責已然非是普通參知政事可比的周枋周大人,在乾元殿廷議之時,當著在場幾位重臣的面,向皇帝陛下進言官員任免之事。,並將早已准備好了的奏折親手呈了上去。

又是一篇大文章。。。。。。。。。。。。

(太艱難了,阿草想了幾天,最終還是這么來寫了,本來,阿草覺得,按照將血的風格,朝堂政爭應該更隱晦一些,政治手段更圓滑一些,但功力有限,只能寫到這種程度。

也許會有書友說主角被弱化了,這樣一個大場面,沒露臉就是失敗,但阿草覺得,對於主角的定位已經很清晰了,不會再做更改,那么在這場變動中,也只能勉強算是個參與者,不能成為其中的勝負手,這很合理,不是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