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交底(2 / 2)

將血 河邊草 1553 字 2020-11-21

趙石笑而不語,張培賢顯然換了一下心情,這心機也就上來了,能夠做到大將軍位置的,到底非是旁人可比。

「柱國,不說之前如何,只說咱們同為武臣。。。。。。尤其是聽柱國一番話,句句都說在老夫心里,老夫覺著,也只有你,最能體諒咱們的難處。。。。。。」

「有那么一句老話說的好,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這里就咱們兩個人,不如說幾句心里話,你這里到底是什么章程,不妨直言,老夫心里好有個底。。。。。。。」

這就是問趙石的來意了,聽著這話,好像有著懇求的味道,身段也放的很低,但只看張培賢說話的神態,你卻是一點也看不出來低三下四,誠懇的就像兩位故交知己在私話一般,更透出了些武人的直爽,讓他看著聽著都很舒心。。。。。。。。

這就是人家張培賢的本事了,不然怎么可能這么多年屹立不倒,得魏王信任,接下來卻又得景興皇帝重用,到了成武年間,連成武皇帝陛下對他也沒什么防范。

趙石也有點佩服,張大將軍當年服軟服的極為痛快,顯然極為精通隱忍之道,現在人老成精,功力更進一層,連臉皮扯下來都扯的這么自然而然。

趙石沉吟了一會兒,可以說,到現在為止,河洛之行都還算順利,之後卻還不能放松,張培賢可不是太子李珀,並不好糊弄。

而在長安呆了這些時日,也不是白呆的,趙石向後靠了靠,看上去身體是徹底放松了下來,讓氣氛也隨之有了微妙的變化。

而這樣控制氣氛的手段,在軍中呆再長的時間,你也練不出來。

「既然老將軍這么說了,趙石也不藏著掖著,這次來河洛,沒存著給誰找不痛快的心思,只是老將軍應該明白,咱在軍中呆的久了,到了陌生的地界,總歸要立威的是不是?」

這就是對之前韓聰之事最後的解釋了,聽上去不錯,有那么幾分道理,但張培賢在含笑不停點頭的同時,也在心里冷笑,拿一位布政使立威,還是在老夫眼皮子低下,虧你想的出來。

是說你氣魄恢弘呢,還是說老子是泥捏的,任你搓揉?也就是老子現在老了,不願跟你這樣氣盛的年輕人計較,若是擱在十年。。。。。。不用,五年前,老子一定得跟你掰扯掰扯才成了。

不過,這話到底聽上去順耳許多,也進入了武人相談的節奏,說話不那么講究了。

不提張培賢做如何想法,趙石的話在繼續。

「老將軍可能也聽說了,長安現在有點亂,說實話吧,這次出來,綏靖地方是第一要務,太子殿下一路去到河東,我這兒就來了河洛,河洛剛經了戰事,地方殘破,也需盡快恢復,尤其是民心。。。。。。。。當然,趙石也有點私心,出京來避一避,散散心,和朝廷上那些大人們糾纏的太久了,這心啊,實在有點憋悶。」

張培賢的笑聲終於帶出了點真心實意,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所有武人都會是一個態度。

而這個時候,張培賢也終於整個放了心,只要不朝著軍旅動手,對他張培賢來說,就是好事兒,至於文官們會被折騰到什么地步,管他呢。

文官們就像地里的青草,割了一茬總會冒出來一茬,有人不願當兵吃餉,但絕對不會有讀書人不願當官兒。

哈哈一笑之余,嘴上道著,「雖然老夫也是感同身受,但。。。。。嘿嘿,聽柱國這么一說,老夫卻是放心多了。」

玩笑一開,趙石也呵呵一笑,心照不宣之下,兩人之間又見不少融洽,不過趙石心里冷笑了一聲,你放心的還是太早了些呢。

而到了這個時候,好像誰也不記得,剛剛失魂落魄的離去的布政使大人了。

虛偽而又冷漠,這就是兩位大將軍交談到現在最鮮明的特點所在,也是領兵將領到了一定地位之後,必然需要具備的素質。

這一番相談下來,時間已經不早。

張培賢開始轉開話題,問起去年冬末到今年春天,朝野之上的變故,趙石也打起精神,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便諱莫如深,如今這樣的談話,已經難不住他了,應付而已,再未提及河洛地方的事情。

因為他知道,張培賢肯定覺著心里有數兒了,而之後,他還要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或者跟心腹商議一番,才會有個決斷,而那個時候,才是真正交底的時刻。

而他在河洛呆不了多長的時間,希望張大將軍不要太過黏糊才好。(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