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分院(2 / 2)

將血 河邊草 1532 字 2020-11-21

他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有些過於凶險了。

隨在大將軍趙石身邊,可能晉國公會視他為眼線,如果他不能把趙大將軍一言一行報回去,那么,張大將軍也會視他為叛徒。

他到現在其實也不太明白,怎么突然間,自己就落到了如此地步。

但在那兩雙高高在上的目光的注視下,他真的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小心翼翼的陪著晉國公來來去去。

今天,晉國公好像興致不錯,想要去看看位於洛陽城西的國武監分院。

洛陽國武監分院。。。。。。鮑勇一想就頭疼,一把大火,將那里燒了個七七八八,他現在還兼著國武監重建的監工之職。

如果說長安國武監是晉國公的臉面的話,那么洛陽國武監,對於大將軍張培賢而言,意味上也差不多。

如今晉國公的臉面保存的很好,張大將軍的臉面則被弄的亂七八糟。

而晉國公想要去那里瞧瞧,這不是明擺著打張大將軍的臉嗎?

這事他直接報了上去,沒聽到回信,只能心懷忐忑的領著晉國公往洛陽城西而來。

實際上,他這番擔心有些多余。

像趙石和張培賢這樣的人,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不論說什么做什么,都不會徹底撕開臉皮。

現在就是這般,自從兩人初見相談至今,他們再未單獨見面深談。

趙石知道,這是張培賢還有所遲疑。。。。。。。對於張培賢如此左右旁顧,拖延不決,讓趙石越來越是厭煩。

就像現在,這就是張培賢拋過來的一個難題,趙石不知道,張培賢是想讓他幫助洛陽國武監重建,還是在朝廷上,為此事美言幾句,給張大將軍弄塊遮羞布出來。

但張大將軍將此事擺了出來,趙石還是耐住性子,接了下來。

不過這種感覺實在不怎么舒服,趙石在給張培賢回話的時候,也透露出了不滿。

實際上,張培賢也屬於老來糊塗,在這樣一件事上,引起趙石極大的不滿,這幾乎是沒有必要的,而在之後很多事情上,他再也沒得到過趙石的支持,可謂是得不償失。

但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尊嚴所在,還是為了試探,甚至是為了給自己留出更多的考量時間,張培賢就這么做了。

兩位大將軍的明爭暗斗,外人無從知曉,鮑勇這樣的品級,更是半點也感覺不出來,只能自己瞎琢磨。

很快,洛陽國武監分院的石碑,就出現在眾人視線之內。

對於洛陽國武監分院,趙石並非一無所知,相反,他一直時不時的能聽到關於洛陽國武監分院的消息,對這里比很多人都要熟悉。

在趙石看來,洛陽國武監分院,更像是一間書院,只不過掛了個國武監的名頭而已。

這里招收的生員,大多來自秦軍將領的子侄,當然,張大將軍為了安撫河洛大族,將河洛大族子弟,也都弄了進來,這也是去年時,洛陽國武監分院內亂的主因。

一片好心,被當做了驢肝肺,張培賢的臉都快被打腫了,不過不得不說,這真是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奇葩事情。

趙石差不多能夠理解張培賢的難堪,但理解是一回事,收拾爛攤子又是一回事。

張培賢好名,建立洛陽國武監分院的初衷,其實就不太對頭。

而之後所收生員的來歷,也看不到多少亮眼的地方。

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洛陽國武監分院,只是作為大將軍張培賢的臉面存在的,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很多年輕人在這里習文練武,但從這里走出來的年輕人,只能說是一群會耍刀弄槍的讀書人罷了。

當初長安國武監來了一些人,建起了洛陽國武監分院,但說實話,這里卻帶著濃厚的國子監的色彩,張大將軍借此,算是在國子監文人中,搏了個好名聲。

當然,洛陽國武監分院在河洛還是享有盛名的,畢竟,這里有一位大將軍做山長,在這一點上,和長安國武監很像,許多人送子侄入監,圖的恐怕也就是一個大將軍門生的虛名罷了。

不過,話說回來了,不管洛陽國武監分院辦成什么德性,當初卻還有著趙石的影子在里面,只不過,這次他沒有親力親為而已。

洛陽國武監分院的出現,在趙石看來,是為日後做准備,也只有同為大將軍的張培賢,有這個動機,也有著權勢,將洛陽國武監分院辦起來。

事實證明,差強人意,不過也沒什么好抱怨的,趙石自己辦的國武監,別看紅紅火火,但終歸也有著不少巧合在里面,如果沒有猛虎武勝軍的出現,長安國武監,也不定能比洛陽國武監強到哪里去。

其實不用張培賢開口,趙石也不會讓洛陽國武監的牌子就此倒下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