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亭會(2 / 2)

將血 河邊草 2027 字 2020-11-21

「那可不一定。。。。。。。」女人嘟囔了一句,然後自己就笑了。

趙石又喝了兩杯,吃了些菜,才率先說起了正事兒,「聽說府主這里遇到了麻煩,不如說來聽聽。」

女人一下坐直了身子,笑容也收斂了起來。

「將軍就不用府主府主的叫了,當年咱們相交的時候,上下有別。你稱妾身一聲府主。妾身也當得起。還能順便喚上一聲柱國,但現在嘛,情形反過來了,咱們也用不著僑情,喚一聲飛翼,妾身也就知足了。」

女人強勢起來,男人往往招架不住,原因就在這里。不適應啊。。。。。。。

趙石笑了笑,沒說什么。

女人的強勢可不單單表現在這里,她的語速很快,也根本未想著能得到什么回應,而是自顧自的接著道:「將軍說錯了,麻煩的不止是咱們府上,恐怕國武監那里,也要分上一些吧?」

「之前,妾身未曾開口求助,就是因為將軍不在長安。國武監那里,也沒什么人幫得上忙。現在既然將軍已經回轉,那這事將軍打算怎么做?」

直接而干脆,而這樣的氣勢,別說女人了,在男人身上也不多見。

一番話,讓趙石也摒去了其他雜念,直接點了點頭,他承認,這事確實因國武監而起,只不過,香侯府接過了差事,做的有點不妥而已。

但人家當面把話挑明到這個地步,對趙石而言,再要兜圈子,不但於事無補,甚至會讓人瞧的小了。

趙石手指敲打了一下桌案,卻發出砰的一聲大響,讓女人嚇了一跳,擰著眉頭就看趙石。

趙石卻是笑道:「聽我說啊。。。。。。。。」

「第一,杏林盛會不能拖了,回去選個黃道吉日,把日子定下來,請帖也都發下去,晉國公府和香侯府同時署名。」

「第二,到宮內請一道恩旨,不需要皇帝陛下的,太皇太後娘娘或者皇後娘娘的都行,讓太醫署和國武監出人來全權主持,幾個大醫正要最少請出兩位來,當然,人越多越好,這樣一來,才能名正言順,咱們雖然出錢出力,但朝廷才是正主兒,這一點,一定要分清了。。。。。。。。」

「第三,參會之人,要仔細甄別,名聲不夠的不成,醫術不精的,更不成,亂哄哄的,只能留人笑柄,只有去蕪存菁,才能辦上一場真正的盛會。」

「第四,朝廷的恩典,我親自來辦,大不了入宮跟陛下求肯一下,若沒有這個,再多的說辭,也打動不了人心。」

「第五,要想別人把家底拿出來,就不能讓他們有後顧之憂,朝廷封賞,不一定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需要很多人出力。。。。。。。。嗯,比如說,一旦在杏林盛會上揚名,可以讓他在鄉間劃出一片地方來,辦一所醫署,是掛在太醫署名下,還是國武監這里,商量著來,一旦辦起來,所有行醫於此處的大夫,都需要這所醫署同意,這才是實惠。。。。。。。」

「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細節處肯定有所疏漏,地方官府同不同意,其他地方行醫之人會不會鬧起來,是不是能夠利國利民,等等,都需要仔細斟酌考量。」

「還有,這一次若是辦成了,便可以以為慣例,我大秦的疆土越來越廣,名醫也只會越來越多,這杏林會若是辦下去,只會越來越好。。。。。。。。。。」

「所以,不能固步自封,要廣開門路,比如說,那些異族之屬,往往也會有奇思妙想,不妨都引過來,給這盛會添些聲勢,說不定也能有所收獲。」

「再有。。。。。嗯,還有什么,我也說不上來了,要我說啊,天下聰明人多了,光咱們兩個在這里說話,又能做出多大的事情來,不若集思廣益來好些。」

女人呆呆想了半晌,之後笑著翹起大拇指,「將軍果然不凡,飛翼佩服之至。」

趙石舉杯示意,心里卻沒有得意,辦個醫學交流會罷了,算不得什么大事兒,而且,還只能說是半官方的民間盛會。

最難的地方,其實不在於怎么來辦,而是在於怎么能讓這些人把真學問拿出來,充實到國武監里面。

只要國武監那里第一本醫書問世,那才算是真正的開一代之先河。

像華佗扁鵲之流,一輩子下來,又能編出多少方子?

而一次醫學盛會,也許就能出現許多有價值的醫方,然後記錄下來,流傳出去,不用擔心再斷了傳承,湮滅在歷史洪流當中。

這就是開放和閉塞的本質區別,只要打破了這種約定俗成的陋規,那么好處也就顯而易見了。

工匠那邊,照例施行,會省去許多工夫。

趙石這里算盤打的噼里啪啦的響,女人卻還不知道,因為香侯府沖的太快,已經被趙石當了試驗品。

而是依舊存著些疑慮,因為這段日子以來,她算是明明白白的見識到了那些人的頑固和倔強,她看趙石輕松的樣子,有點羨慕,男人和女人到底不一樣,若是易地而處,說不定比這廝更輕松,也更有遠見。。。。。。。。。。

不過,她也承認,這一次她確實有點托大了,這才不得不在長安之外的這里,攔住這位大將軍,雖未做出求告之態,但說到底,還是來求助於人的。

若是真能將此事辦下來,那香侯府也就又欠下這位老大人情,就像當年這人開辦國武監,允香侯府門下入國武監一樣,幾乎沒什么區別。

她也記得,老府主時常說的一句話,香侯府里雖然都是些女人,但絕不欠別人什么。

這是香侯府中人驕傲的來源,也同樣是香侯府立足於世的根本。

不過,雖說聽了趙石一番話,心里安定了許多,趙石也確實具有那種安定人心的力量感,但她還是怕這位太過自信,反而將事情越弄越糟。

「將軍之言,確實讓人茅塞頓開,但將軍可能沒見過那些人,不知他們有多。。。。。。不講道理。。。。。依妾身之見,不如再拖些時日,等萬事俱備,再定下日子好些。」

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

再灑脫剛強的女人,她還是女人,在果斷上總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吃了虧之後,當然,許多男人也是如此,但這絕對不包括趙石。

趙石笑答,「現在已經是深秋,再拖,拖到什么時候,還能留他們在長安過年?放心,就算再硬的石頭,我。。。。。。。。咱們聯起手來,也能敲碎了咽下去。」

能這么在香侯府府主面前白活的,可能自創建大秦的那位李氏先祖之後,也就只有他了。。。。。。。

即便是歷代大秦皇帝陛下,也不願在香侯府的女人面前大包大攬,自尋煩惱才對。。。。。。。。。(未完待續。。)i752